196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挖掘行动,将一段尘封的历史带回人们的视野。在浙江余姚,一群年轻人挥舞着锄头,目标直指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坟墓。

然而,当他们挖开墓穴,看到棺材悬空未落地的景象时,却惊恐万分,草草收场。这悬空的棺材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采玉:从寒门到权贵之路

王采玉,出生于浙江葛竹村一个普通的家庭,她的原名是“彩玉”,寓意美好如玉。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位女子。

在她18岁那年,父亲王有则去世,家道中落。王采玉的两个弟弟,一个嗜赌成性,一个精神失常,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持生计,王采玉不得不依靠针线活,一针一线地缝补着破碎的生活。

王采玉曾短暂嫁给奉化县曹家田的丛某,但这段婚姻如同昙花一现,丈夫不久便病逝,留下她和年幼的孩子再次回到娘家。

接连的打击让王采玉心灰意冷,她开始茹素念佛,仿佛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将她推向了另一个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在蒋肇聪的盐铺“玉泰”担任要职。蒋肇聪的原配徐氏和继室孙氏相继离世,王贤东便有意撮合王采玉与蒋肇聪。

在王贤东的多次劝说下,22岁的王采玉最终嫁给了比她大22岁的蒋肇聪,成为了蒋家的第三任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老夫少妻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或许充满着算计和无奈,但对于王采玉而言,或许是命运给予她的一次机会。

嫁入蒋家后,王采玉勤俭持家,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逐渐赢得了蒋肇聪的尊重和信任。

1887年,王采玉诞下长子蒋介石,随后又生下长女瑞莲和次女瑞菊。尽管次女瑞菊和次子瑞青都早夭,但蒋介石的出生无疑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王采玉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不断理还乱的母子情深

蒋介石八岁时,父亲蒋肇聪去世,王采玉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蒋介石的重任。

蒋介石早年顽劣,在私塾里不守规矩,经常受到老师的责罚。周围的乡亲都称他为“瑞元无赖”,可见其顽皮程度。

与蒋介石的顽劣相比,他的弟弟瑞青则显得温文尔雅,深得王采玉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瑞青三岁便夭折,这无疑对王采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将瑞青安葬在丈夫墓旁,并为他冥配,可见其对幼子的深切爱意。

1905年,蒋介石决定前往日本留学,这对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失去幼子后的她,对唯一的儿子更加依赖。

然而,为了蒋介石的前途,王采玉毅然拿出所有积蓄,支持他前往日本学习军事。在日本期间,蒋介石结识了孙中山、陈其美等革命人士,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采玉深知儿子肩负的重任,很少打扰他。偶尔写信,也只是嘱咐他专心国事。

1919年,王采玉身体抱恙,蒋介石将其接到上海治病。母子二人在上海共度了两个星期,蒋介石尽力让母亲开心。

然而,由于军务繁忙,蒋介石不得不离开上海。临别之际,王采玉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多次嘱咐蒋介石要以国事为重,每年回家看望她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溪口后,王采玉的病情逐渐恶化。蒋介石心急如焚,多次往返于上海和奉化之间,甚至将公务都放在一边。

次年初,他又将母亲接到上海,请名医诊治。在上海的五十多天里,王采玉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告诉蒋介石,他母亲的病是虚劳,难以治愈,如同油尽灯枯。

与此同时,孙中山回到广州,急需蒋介石的军事协助。面对国家大事和母亲的病情,蒋介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他不得不将母亲送回溪口,自己赶往广州。在广州期间,蒋介石心系母亲,寝食难安。处理完军务后,他立即回到溪口,并将母亲带到普陀山祈福。

然而,孙中山的催促再次将他召回广州。途中,蒋介石梦到自己在雪地里呼唤母亲,惊醒后预感不祥,便立即返回溪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蒋介石赶回溪口时,王采玉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病逝。

蒋介石悲痛欲绝,但由于广州战事紧急,他只能将母亲的遗体暂时安放在家中,然后赶往广州。途中,他又梦到母亲的棺材被洪水冲走,第二天便匆匆赶回溪口,确认母亲的棺材安然无恙后才再次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弥留之际,王采玉拉着蒋介石的手,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不要与丈夫蒋肇聪合葬。

她认为自己毕竟是继室,不配与蒋肇聪合葬。而且蒋肇聪墓旁已有两位女性陪葬,她去了也无法靠近丈夫。

第二个遗愿是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蒋家的人。蒋家早年落魄时,曾得到邻居的接济,王采玉希望蒋介石能够铭记这份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遗愿是将蒋家腾出几间房子办学校。这不仅是行善积德,也是为蒋介石的未来铺路。

蒋母之墓:权力与孝心的交织

王采玉去世后,蒋介石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不惜重金,请来两位风水大师为母亲寻找墓地。经过一番探查,最终选定了溪口镇翠屏山的鱼鳞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个地方是“弥勒佛的肚脐眼”,风水极佳。

为了建造这座墓地,蒋介石可谓煞费苦心。他不仅亲自监督工程进度,还将早夭的弟弟瑞青的墓迁到母亲墓旁,以陪伴母亲在天之灵

墓地建成后,蒋介石又请孙中山题写了“蒋母之墓”的墓碑,并邀请国民党多位元老参加葬礼。这场葬礼,不仅体现了蒋介石对母亲的孝心,也彰显了他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引人注目的是,王采玉的墓葬方式采用了“悬棺葬”。这种葬法在古代多用于贵族,将棺材悬挂在空中,以示尊贵。

风水先生建议采用这种葬法,是为了避免压坏龙脉。蒋介石采纳了这一建议,将母亲的棺材用四根铜环吊在墓穴中,使其悬空不落地。

蒋介石对母亲的孝顺,在当地人尽皆知。他每次回乡扫墓,都会换上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喜欢站在慈庵前,看着官员们依次上山祭拜母亲。每当此时,他都会眯起眼睛,微微弯腰回礼,这与他平日里严肃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的墓葬,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寄托着蒋介石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1968年,红卫兵挖掘王采玉墓地的事件,再次将这段历史带回人们的视野。悬空未落地的棺材,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就是蒋介石孝顺再加上迷信,才会有棺材悬空不落地的一幕。不过,蒋介石再怎么信风水改名,不以人民利益为先,早晚还都是失败。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6-11-16:蒋介石认为他自己是基督的化身:上帝派他来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