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当林彪正风尘仆仆地从河南向东北赶路时,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的第一个对手杜聿明,此时也在东北连连碰壁。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要求他率领部队占领东北,此时国民党大部分部队都在西南或者东南亚,所以当杜聿明提出需要10个军的时候,蒋介石只答应给他3个军,及13军、52军和94军。
毛主席在11月1日就给东北局发电报,明确要求东北的林彪和彭真,在葫芦岛到营口一带阻击国民党军队,并且在山海关一线,阻击蒋军前进,务必撑到后续部队到达后,将国民党部队全歼,不使国民党部队进入沈阳。
1945年11月3日,杜聿明在美国军舰的帮助下,带领13军的两个师,用美国军舰直接运到营口港口,然而杜聿明却吃了闭门羹,因为此地已经被我军占领;杜聿明接着转到葫芦岛,却遇到了和营口一样的结果,最终杜聿明只能返回秦皇岛。
吃了闭门羹的杜聿明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当即指挥13军和52军,共计约五万人向山海关进发,准备控制山海关,拿下东北的大门。此时,杜聿明要进攻山海关的消息已经被毛主席得知,由于当时中央的战略是控制整个东北,作为全军的总后方。
为此中央给东北局的指令中,就明确说明“11月份和12月份将是蒋与我争夺东北的第一次高峰,战场是辽宁南部,锦州、热河、冀东地区,我必须集中力量,争取这次战斗的胜利。”
毛主席于是基于控制东北全境的情况,做出了保卫山海关,坚守锦州的战略,山海关就成为了东北国共争夺的焦点,但是作为我军总指挥的林彪,却依旧在的路上,并且林彪手边还没有能指挥的部队,更谈不上到达指挥位置。
11月5日,杜聿明命令13军开始进攻山海关,但是我军守卫山海关的部队主要为沙克的部队,部队人数不多,当13军开始进攻时,正好我山东渤海的杨国夫部队7000人赶到山海关,他们从侧方攻击国民党13军,国民党稍作后退。
随着杨国夫的部队到达,我军在山海关的部队总人数已经到达3万人,虽然人数不少,但是战斗力并不强,沙克和李云昌的部队原本只有五千,进入东北后两个月发展到八万,根本没有时间整编和训练,战斗力可想而知,而杨国昌的部队由于听信东北到处是物资的消息,棉衣都没有带,都是单衣,但是当时的东北已经开始寒冷,战士们的战斗力自然比较弱。
即使这样的情况下,我军依旧在山海关抵抗杜聿明的10天进攻,一直到11月15日,杜聿明亲自到前线督战,我军的抵抗才逐渐显得无力。此时虽然中央发电要求杨国昌“必须守住山海关,至少三个星期”,但是他们实在无力守卫,便将实情报告中央,中央只得改变方针,要求李云昌、杨国夫等人“积极抵抗,不轻易放弃阵地。”
国民党在杜聿明的督战下,战斗力大大提升,16日晚就占领山海关。而此时作为我军的总指挥,林彪在赶路途中没有办法取得外界的联系,已经“失踪”了,以致于毛主席发电报问彭真“林彪到哪里?”
林彪此时也为难,自从赶到沈阳和东北局打招呼以后,他就立即南下到锦州前线。此时他身边既没有可以指挥的部队,也没有电台,虽然是总指挥,但是前线的消息一点不知道,能使用的部队,也不清楚有哪些。现在林彪唯一希望的就是杜聿明能慢一点进攻,各方面北上的部队能快一点到达。
然而他的想法落空了,作为一位职业军人,杜聿明也深知乘胜追击的道理,他前脚指挥部队攻占山海关,立即又指挥部队攻入绥中城。而林彪并非只在锦州苦等,他为了找到部队,继续南下,终于在兴城遇到了一支我军的部队,林彪还以为是梁兴初的主力部队到了,可是到这一看,才发现是杨国夫撤退下来的部队,并且战斗力也基本没有,只能让他们到后方休整去了。
林彪在兴城等到11月21日,终于等到了梁兴初的8000人部队,但是梁兴初的部队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已疲惫不堪,不休整也无法形成战斗力。林彪结合目前的情况,分析敌我双方的状态,立即给中央和东北局发了一份电报,电报中林彪讲述了目前部队的情况,同时提出自己对战术的调整“目前我军应该避免被各个击破,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的两三百里,让敌人拉长分散,再选弱点突破。”
林彪的战术与毛主席坚决守卫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战略是有冲突的,但是林彪结合了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也更加符合实际,所以中央认可了林彪的建议,并且要求后方的东北局,开展后方根据地,并将主力带到安全的地带。
杜聿明与林彪寻求避战不同,他现在巴不得立马与共军进行决战,所以当11月22日杜聿明不等林彪集中部队,就连续进攻兴城、锦西和葫芦岛,并在这一天全部占领。此时锦州的大门已经打开,杜聿明的部队随时可以直接杀入锦州。
此时的锦州,由于黄克诚的部队还没有到达,只有李云昌的一些部队防守,战斗力相当薄弱,林彪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到锦州已经不能防守,但是也不能让杜聿明占领锦州后继续追击,所以林彪做了两手准备,第一,让李云昌在锦州城内阻击杜聿明,而不是轻易放弃;第二,让梁兴初率领部队绕到杜聿明的后方,打击杜聿明的补给线和后方部队,因为此时杜聿明的战线已经拉得比较长。
11月24日,杜聿明率领部队达到了锦州城,李云昌在林彪的指挥下,一方面进行抵抗,一方面快速将城内物资运出城。在这种阻击下,杜聿明于11月26日攻下锦州城,而正当杜聿明计划继续进攻的时候,后面传来后续部队被解放军攻击的消息,这一下子让杜聿明紧张起来,因为自己只有两个军,而部队从秦皇岛到山海关到锦州,已经有300多里远,一旦被切割,则有可能被围歼的风险。
当杜聿明占领锦州城时,林彪也与黄克诚的部队汇合,二人都认为此时不是进行决战的时刻,所以都选择退兵休整。而杜聿明也顾虑战线拉得太长,部队被分割,所以选择不再前进。国共双方在东北的第一次较量,就此落幕。
从战争的结果而言,此战杜聿明胜利,从山海关一直到锦州,一路上的城市都被杜聿明攻占下来,而作为其对手的林彪,一连退却了300多里远。从另外一方面说,林彪指挥的部队虽然没有完成毛主席控制东北的战略要求,但是东北的主力部队完成汇合,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为以后的发展保留了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