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经称刘帅为“刘伯承战术一绝”,白崇禧称“刘伯承为共军第一悍匪”,作为对手,刘帅的战略战术让他们佩服,在实际的战斗力,刘帅的战术灵活多变,上党战役就可以窥测一角。
一个时期只应该有一个重点
晋冀鲁豫当时作为南线防御的重点,需要应对多条地方的敌人,在阎锡山入侵上党前,晋冀鲁豫的军队正四处作战,当时李达指挥太行纵队在打沁县,李富春指挥太岳纵队打平遥,宋任穷、杨勇指挥部队在打开封,可谓多点出击,但同时主力也分散各地。
刘帅到前线之后,召开会议,提出“一个时期只应该有一个重点”,这是结合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当即刘帅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个纵队打上党,由滕代远、薄一波指挥冀鲁豫纵队于平汉路作战。
从坚壁清野,到按螃蟹脚
上党战役于9月10日开始,在此之前,李达已经指挥部队对上党地区的进行了坚壁清野的工作,所以石泽波也只是空空占据了长治等几座城池,都不敢随意出城。
上党战役开始后,刘帅指挥部队分别进攻长治周围的县城。上党地区的主要城池为长治,周围的长子、壶关、屯留、襄垣、潞城则分别为长治的外围,长治就如同螃蟹,而周围的城池就如同螃蟹的脚。
刘帅此举就是为了按住螃蟹脚,让长治难以有所作为。解放军首先由李达、陈锡联指挥太行纵队攻击屯留,而让陈赓和陈再道分别指挥部队埋伏在屯留到长治公路的两侧,准备进行打援。
打援不成,攻城略地
刘帅制定的围城打援战略,随着屯留守军求援的消息传到长治,史泽波果然坐不住,但是他深知刘帅喜欢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所以在救援屯留时,出动了6000人的部队,小心翼翼的前进。
由于史泽波有防备,加上我军埋伏的部队过早的暴露了意图,出城的6000人很快的又缩回去了。这样就使得打援不成,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帅立即调整作战部署,选择相同的策略,逐一攻克了长治周围的县城,而长治城的史泽波再也不敢出来了。
长治周围的城池都被我军攻占之后,长治就像没脚的螃蟹,刘帅所说“无足之蟹不能横行”,可谓形容的极为切合。
面对这个“无足之蟹”,刘帅集中三支部队进行围攻,就在此时,有消息传来,阎锡山命令彭毓斌带领7000人前来救援长治。
钳形攻势,坚决打援
得知有援兵来相救,刘帅立即改变作战部署,将强攻城池,改为围点打援。这次刘帅采取钳形攻势,以陈赓率领太岳纵队为左翼,以陈锡联和李达率领太行纵队为右翼,分别埋伏在白晋公路的两侧,同时派遣一个独立队伍,由北面出击敌人。
刘帅以钳形攻势和口袋阵对付阎锡山的援兵,而所谓钳形攻势,是采用迂回包剿的方式,正面以少量兵力牵制,另外以强大兵力迂回敌人侧背奇袭。刘帅完成部署以后,彭毓斌却突然改变行军路线,离开白晋路,改为屯留的公路进军,刘帅随即改变部署,将部队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依旧采取钳形攻势。
10月2号,敌人按照刘帅的计划进入伏击圈,而刘帅立即指挥部队,切断彭毓斌的退路。同时命令陈赓抢占老爷岭,陈锡联抢占磨盘脑,这两处是制高点,易守难攻。原本以为此时彭毓斌的部队已是瓮中之鳖,前线侦查的消息却发现此次彭毓斌并非7000人,而是2万人,且有两个炮团。
我军太行、太岳纵队总人数也只有两万,且武器差距比较大,以同等兵力歼灭彭毓斌的部队显然无法短时间解决。这时陷入了上党战役最危险的时候,情况紧急,刘帅决定坚决打援,他果断下令围攻长治的陈再道率领冀南纵队加入打援。
他给陈再道下命令,让陈再道白天行军,这样可以稳住长治的守军,使其以为我军撤军了,不至于提前逃跑,同时又能抓紧时间行军。当10月4日陈再道急行军到达伏击点时,刘帅告诉他“彭毓斌的两条大腿分别被陈赓和陈锡联按住了,你要率领部队,从中间大道北插”。
乘胜追击,料敌于先
9月5日,我军对彭毓斌部发起总攻,敌人很快动摇,陈赓从望远镜中发现敌人要跑,此时他已经来不及汇报,就立即组织部队追击敌人,在陈赓的及时追击下,敌人很快溃不成军,总援军2万多人,只有2000 多人逃跑,彭毓斌被击毙,俘虏了晋绥军30多位高级将领。
在长治城的史泽波,得知彭毓斌被歼灭后,于10月9日开始逃跑,而他的逃跑路线早就被刘帅料定,当伏击战斗结束之后,刘帅就让陈赓指挥太岳纵队,直插沁水,并最终于10月12日活捉史泽波,上党战役结束。
上党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1个挺进纵队3.5万余人,其中俘3.1万余人,,缴获山炮24门,起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支,弹药更是无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接下来对付中央军奠定了基础。
回顾整个上党战役,刘帅采用围城打援,围三缺一,钳形攻势、口袋阵等多种战术,带着3.1万的正规军,打败了3.5万的晋绥军,很精彩的取得了战役胜利。这场战争可以看到刘帅战术高超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