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诗词大师叶嘉莹离世了。2024年11月24日傍晚,这位为中国古典诗词教育奋斗终生的学者,在天津走完了她丰富而传奇的一生。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的北京,原本姓叶赫那拉,家族是满族名门。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父亲叶廷元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是一位女校教师。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三四岁就开始背诵古诗,六岁学习《论语》,十一岁创作第一首诗《咏月》,少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诗词天赋。
1937年,抗战爆发,她的生活发生巨变。父亲随国民政府南撤,母亲不幸离世,年仅17岁的她在伯父抚养下继续求学。1941年,她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恩师顾随。在顾随的指导下,她的诗词造诣突飞猛进。
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赵钟荪赴台。在台湾,她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但命运多舛。1949年,丈夫因"白色恐怖"被监押,她也一度被捕失去教职。但这些打击没有摧毁她对诗词的热爱,1954年她重返讲台,在台湾大学任教。
1966年是她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她应邀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用英语向西方学界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三年后,她移居加拿大,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终身教授职位,被称为"穿裙子的士"。
1974年,叶嘉莹首次回国探亲,此后多次回国讲学。她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1990年,她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叶嘉莹著述丰富,《迦陵诗词稿》《唐宋词十七讲》《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等数十部专著,展现出她对古典文学的深刻见解。她还多次慷慨捐资,1991年捐出十万美金设立"驼庵奖学金",2018年将全部财产捐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累计捐赠超过3500万元。
今年7月6日,叶嘉莹迎来百岁生日,仍通过线上方式与大家分享诗词之美。这位被誉为"最后一位女性先生"的学者,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光,诠释了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她的离去,不仅是文化界的损失,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叶嘉莹曾说:"诗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这份执着的坚守,让她成为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一座桥梁,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