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编自《纪录片简史》后记。)
作者近照(摄影:金贵荣)
单万里,1964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山东单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纪录电影,已出版《纪录电影文献》《纪录电影分析》《中国纪录电影史》等。
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从哪里来?
纪录片到哪里去?
为寻求答案,一代又一代纪录片工作者,在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毕生求索,孜孜不辍,本书亦试图回应纪录片的这三大终极问题。
本书源自我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纪录片简史”课程的讲义。从2005年开始讲授这门课程至今已经20年了。当初推荐我讲授这门课程的陆绍阳教授早就建议、鼓励和催促我写书,但我迟迟没有完成。如今,这本书终于要出版了。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百年历史,将纪录片的起源、纪录片观念的形成与演变、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等穿插其间,辅以纪录片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创作流派、理论主张和美学理想。历史使人明智,理论滋养灵感。希望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纪录片百年文化,生发纪录片创作兴趣,知古、明今、创未来。
首先要感谢陆教授的建议、鼓励和催促,尤其是他的理解、宽容和隐忍。从2015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我在电脑上敲下“纪录片简史”这几个字,到2024年立春之夜写完本书的后记,他的理解、宽容和隐忍整整持续了十年。
感谢20年来选修“纪录片简史”的所有同学。古人云“教学相长”,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我对纪录片史论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入。很大程度上,《纪录片简史》是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与我共同完成的。感谢这门课程的组织者,尤其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务处的高忠欣老师,以及各位助教和课代表,你们的热情周到与耐心细致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孙红云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喻溟老师、武亮宇老师,以及英国林肯大学王迟博士为这门课程提供的热情帮助。
感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全体师生,尤其是李迅老师。2001年,研究生部主任李迅老师建议我给中心的研究生开设“纪录电影研究”课程,这门课程可以说是我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纪录片简史”课程的前身,而且这两门课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互动,普及与提高的互动。感谢我在电影中心的所有研究生弟子,2005年以来,每年夏天你们都冒着酷暑,与我一起评阅上百份“纪录片简史”课程作业。
感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竞先生。王竞先生于198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新闻摄影班,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定向招生的摄影班。他在入学不久便将我介绍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主办的内部刊物《纪录电影》编辑部,这家刊物发表了我最初翻译和写作的多篇纪录电影文章。此后,我经常与王竞先生探讨纪录电影问题。2018年,王竞先生约我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研修班讲授“纪录片简史”课程,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创作人员为这门课程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感谢我的博客的所有访问者,本书中也包含你们的贡献。我于2006年开通博客,2007年开始将“纪录片简史”课件发布到博客上。许多博友通过博客与我讨论纪录片问题,这些讨论令我受益匪浅。我经常与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人士与爱好者通过博客交流纪录片的各种问题,这些交流对我来说十分珍贵。由于种种,我于2020年关闭了博客,但是这段历史永久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最后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相关人员付出了大量艰辛劳动,尤其是社会科学编辑室副主任周丽锦女士,以及《纪录片简史》的责任编辑董郑芳女士,你们的敬业和专业精神令我感动。
图书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中饱含编辑的大量心血,但是经常被作者的光芒掩盖。由于经常与编辑打交道,我深知编辑的甘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总觉得诗圣的这首《春夜喜雨》是专门献给编辑的,后四句尤其如此:“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24年立春
于北京五棵松五书房
#独家签名版
限 量 发 行 中
11
纪录片简史
单万里 著
董郑芳 责编
ISBN 978-7-301-35421-6
定价:88.00元
制作:骆驼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