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统照

新文化运动先驱,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王统照,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山东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一村人,出身“相州首富”、1897年2月9日出生,5岁入私塾读书、7岁丧父。1913年考入山东省立一中,开始文学创作;1916年在《新生活》发表文言文处女作,并编写了话剧《云南起义》、自饰蔡锷。

1918年,王统照进入北京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从西方文学里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被推选为学报编辑;同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1921年1月,王统照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瞿世英、蒋百里、叶绍钧、朱希祖、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发起成立新文化运动史上的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

1922年7月,王统照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这个时期,他以探讨人生问题而开始小说创作,较早的小说表现了“美”和“爱”的思想,描写了青年男女的苦闷,笔调清新;也有作品反映下层人民的不幸生活,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1924年8月,王统照就任中国大学教授、出版部主任,兼任中法大学讲师;当时,陈毅恰在中法大学求学,两人得以相识,成为好友;那个时期,他们常常聚会于藤荫水榭或茶馆酒肆之间,讨论文学,畅谈国事。陈毅在他介绍下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4~1925年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到各地演讲,王统照与徐志摩曾陪同他作过翻译。

1926年7月,王统照因母病辞职回归故里。母亲病故后,出殡那天阴雨连连,所经之路泥泞难行;为了让抬棺的人能够顺利行走,管家建议用粮仓的谷子铺路,既现成,又体面;王统照没有同意,让把小米换成麸子来铺路。

1917年,王统照迁居青岛任教。1931年3月,应好友宋介之邀赴东北短期教书并游历,根据沿途见闻和东北危亡的深切感受,构思创造了其代表作、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名称取自唐朝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觉醒,风格深厚、沉郁,标志着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已取得突破。

介绍见下行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时在来今雨轩茶社前合影(右起)前排:易家钺、瞿世英、王统照、黄英、杨伟业、郭梦良;中排:蒋百里、朱希祖、范用余、许光迪、白镛、江小鹣;后排:孙伏园、耿济之、苏宗武、李亚晋、许地山、宋介、郑振铎、王星汉

王统照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统照一家

作家吴伯箫曾经这么评价《山雨》:它和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一写农村的破产,一写城市民族资产阶级的败落,犹如“双峰并峙”。但《山雨》的出版,触犯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以其“颇含阶级斗争意识……予以警告,勒令禁止发行”,王统照亦被列入“危险人物”黑名单

1934年,王统照变卖田产,自费赴欧洲游历和考察,先后去了埃及、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以及波兰,其间、他曾秘密访问列宁格勒。最后,王统照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1935年回国后,在青岛与老舍、洪深、吴伯箫、孟超、臧克家等一起创办《避暑录话》周刊,以一篇篇短小犀利的文章,给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1936年7月,王统照去上海出任大型期刊《文学》杂志主编;同年10月,他参加了文艺界爱国救亡和争取言论自由的民主运动,与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等联合签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12月,还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鲁迅先生逝世后,王统照非常悲痛,亲自前往送葬,并编辑了文学月刊纪念鲁迅专号。抗战爆发、日寇占领青岛后,以没收其住宅和全部家产相要挟,企图迫使王统照返回青岛、为他们服务;遭拒后,日寇侵占了其房屋,没收了其财产,将他积累了半生的藏书损失殆尽。

1937年末,上海沦陷,王统照坚持留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边工作、边从事抗战文学创作,成为为数不多的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作家之一。那个时期,他先后任教和工作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国立暨南大学、开明书店上海编辑部。

抗战胜利后,王统照举家返回青岛,先任《民言报》的副刊主编,后又任山东大学(当时校园在青岛)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春夏之交,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山大的进步师生也投身其中。当时,有些山大领导对学生的爱国行动横加指责和阻挠,王统照却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行动;“六二”运动遭到镇压(1947年6月2日,山大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游行,遭到军警的毒打、逮捕)后,王统照义愤填膺,离开山大。

王统照和臧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统照和臧克家
王统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统照

1949年7月,王统照赴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先生、周先生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文协理事。全国解放后,山东大学重新聘请王统照出任中文系系主任。重返山大后,他在加强文史教学、突出文史特长方面,作了有益的工作。

1949年底,王统照奉调到济南,任省文教厅副厅长,后任第一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等职。这期间,王统照创作了大量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文章。1957年1月,毛先生与臧克家谈话时曾赞扬他的创作精神:“百花齐放了,像王统照这样一些老作家都发表了许多作品,这很好。”

1957年11月29日,王统照不幸病逝于济南。1958年4月,陈毅元帅在《诗刊》发表诗作悼念王统照先生,对其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 “剑三今何在?墓木将拱草深盖。四十年来风云急,书生本色能自爱。
    剑三今何在?忆昔北京共文会。君说文艺为人生,我说革命无例外。
    剑三今何在?爱国篇章寄深慨。《一叶》《童心》我喜读,评君雕琢君不怪。
    剑三今何在?济南重逢喜望外。龙洞共读元丰碑,越南大捷祝酒再。
    剑三今何在?文学史上占席位。只以点滴献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