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下旬,朝鲜半岛战争形势进入全新阶段。

志愿军部队渡过临津江南下,第五次战役的序幕就此拉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经过半年多的交锋,美军一路从鸭绿江边虽然不断后撤,但也发现了志愿军部队的薄弱之处。

漫长的补给线十分脆弱,并且志愿军战士随身携带的补给只能维持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大手一挥,认为美军应在志愿军弹尽粮绝时,采用双线作战。

一边用飞机轰炸补给线,一边充分发挥机动兵团的作战实力,妄图全歼志愿军主力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铁原郡一带,双方展开激烈的博弈,一场抗美援朝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铁原阻击战正式打响。

历时13天的防御作战中,主力部队十九兵团第63军,顽强抵抗住了美军4个整编机械式的轮番进攻,击毙敌军1.5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斗究竟有多惨烈?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1

同年5月,志愿军部队结束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正准备向北转移,没想到西线的美军突然起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麦克阿瑟的组织下,四个军共计13个师团的兵力组成机械化“特遣队”,直逼铁原、涟川地区

彭老总立马就洞察到了美军的真实意图,他们之所以进攻涟川地区,更多的是为了给进攻铁原做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主要的物资供应链都集中在铁原地区。

一旦铁原失守,不仅会切断志愿军东西战线连接的枢纽,甚至能威胁到后方乃至整个朝鲜半岛战局

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况十分紧急,5月28日,彭老总致电刚刚挺进铁原一带准备休整的63军:

“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铁原10到15天!”

很多人并不清楚彭老总的真实用意,让63军扛起防御大梁,是不是太过冲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63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部队伤亡惨重,加上配属兵力也不过才两万多人

况且装备亟待补充,不仅没有坦克、飞机等杀手锏武器,甚至火炮的数量也每况愈下,仅剩下240多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反观美军,为了攻克铁原地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铁原一带,投入了超过50000人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不仅包括步兵师,甚至还配备了众多机械化部队以及各类支援部队,地面攻势十分强劲!

除此之外,装备上的差距也让人感到望尘莫及,1600多门火炮足足是我们的好几倍

此外还有300多辆坦克以及数十架战斗机开路,差距悬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面数据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志愿军部队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开始,咱们的部队压根就没打过几场实力占优的战役。

63军虽然亟待调整,但指挥员们在战场上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强大的应变能力已经得到了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看似不可一世,实际上还是能够从绝境中找出希望的火苗!

2

当收到彭老总军令,临危受命63军军长——傅崇碧深知肩上责任之重要。

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怎样将手中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崇碧

一声令下,全军3个师,依照当地地形排兵布阵。

顶在前端左翼的是189师,与之配合的便是右侧的187师团,后方的预备队——188师在两支部队中间后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兵力部署上,面对强大的美军。

或许只有这种纵深梯次防御和少摆兵、多屯兵的方式,才能达到同时组织多个战斗小组抵抗敌军进攻,达到敌人不能过早接近主阵地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认为美军能依靠强大的作战能力,很快取得战斗的胜利。

于是三线同时作战,分左中右三线向志愿军发动进攻

美军此时士气正盛,志愿军当然要避其锋芒,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美军前进的脚步,志愿军边后撤边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番交战,傅崇碧也对战况有了深入的认识

当时志愿军部队面临的主要威胁,便是右路的防守,敌军4个师的兵力,并配属了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部队,实力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等傅崇碧想好应对之策,退守至铁原一带的志愿军部队又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从铁原向北看齐,是朝鲜当地少有的平原地带,对于志愿军来讲可不是件好事。

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广阔,对美军的机械化部队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作战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63军没有被敌军精悍的作战装备吓倒,反而积极投入到抢修工事的准备当中

待美军大规模发动进攻之际,我们的防御工事也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6月1日,美军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了大量的火炮、飞机以及坦克,向187师所在的阵地发动疯狂攻势。

187师巧妙借助地形优势,充分发挥部队特点,让美军的铁拳打在了棉花上,虽然雷声大,但是雨点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进攻便以失败告终的美军,十分不甘心。

既然187师能够借助地形优势化解进攻,那就把目标锁定在另一侧的189师阵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过了一天,美国的飞机大炮就为地面军队开路,这个时候边打边撤显然不现实了。

189师师长当机立断,率领3个团的兵力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部队不愧是“大场面部队”。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美国即便投入了4500吨的弹药,让天空顿时被硝烟笼罩。

但在狂轰滥炸之下,师长蔡长元却率领部队全力挖掘坑道,把整个师依次分为200多个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偌大的阵地巧妙划分为200多个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

6月4日凌晨,188师接替了189师的作战任务,开始有计划地且战且退,向第二线阵地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日,美军在经历了中间突破、左翼突击、全面进攻的接连失败后,将进攻重点转移至东部地区

企图取得高地突破,最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对志愿军纵深的攻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的对决即将到来,志愿军部队士气高涨,势必血战到底!

双方接连作战三天,此时的美军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9日中午,集中了90辆坦克、2个营兵力,猛攻志愿军877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地地形中,志愿军展开轮番反击,先将正前方敌军的坦克炸毁

这样一来不仅削弱敌军战斗实力,还能够实现“以坦克堵坦克”的目标,让美军陷入前拥后堵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丧失理智的美军,始终没有停止进攻的脚步,蔡长元等人清楚地意识到,只靠巧招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古话说“蛇打七寸”,必须找到美军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美军极力掩饰缺陷,但还是被蔡长元等人敏锐地觉察到了。

美军地面实力虽然强硬,但却不善于对抗运动中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如此,倒不妨不断让部队调整阵地。

将团缩编为营,营缩编为连,连缩编为排,排缩编成班,让阵地的划分和人员的归属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6月12日,经过十几个昼夜苦战,63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转向伊川地区休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阻击战的胜利,是战士们用鲜血浇铸而成的伟大成果

63军从最初数万人的编制,经铁原阻击战一战,仅剩下了一个团的编制,兵力不足3000

阵亡的英雄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你们是一支真正的铁军,我要向毛主席汇报你们的英雄业绩。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有你们这样的英雄铁军而自豪!”

彭老总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致胜,不仅为志愿军主力赢得了在“三八线”附近重建战线的时间,还粉碎了美国在朝鲜蜂腰处实施东西海岸登陆的阴谋

迫使美军高层不得不考虑停战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中国军网 《铁原阻击战: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以点破面的经典战例:铁原阻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