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伤寒论
下法辩证③
【原文】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二三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知不久必大便也。
【解析】
251条辨阳明实证时大、小便的关系,并提示阳明里实不典型时,攻下宜慎。得病二三日,既无发热恶寒之太阳表证表现,又不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之少阳病症状,见烦躁,心下硬,知病不在太阳、少阳,已传入阳明,病属阳明胃实无疑。然仅见烦躁而非谵语,心下硬满而非腹满痛,知阳明热实虽结但燥屎未成。迁延至四五日,病情虽进一步发展,阳明燥热结实 渐重,但患者能食,说明燥实不甚,腑气并未闭阻,且脉弱为正气不足之象,故不宜峻攻,仅 用少量小承气汤轻下通便,令患者稍安,再进一步观察以作决定。 至六日,仍不大便。 心下硬满,烦躁的,可再与小承气汤一升。 如此谨慎者,主要因为证属邪实正虚,操结不甚的缘故, 虽有实邪,也应慎用峻下之法。
倘若不大便六七日,不能食,似是燥屎阻结之大承气汤证。 但小便少,反映津液尚能返入 胃肠,大便必结硬不甚,表现为初头硬而后必溏,若妄用攻下,必致脾胃损伤而溏泄不止。 必 须是小便利,津液为燥热所迫偏渗于膀胱,肠中津液亏乏,大便才完全干硬,方可用大承气汤 攻下。
203条论辨小便测知大便硬的方法。阳明病因燥热内盛,迫津外泄,故自汗出,医生又曾用过发汗之法,病虽已差,但津液耗伤,肠中干燥,故大便必硬结不解。从微烦不了了可知病人有轻微烦躁之象,说明肠中燥热不甚,大便虽结,乃是津伤肠燥所致,故不宜攻下,待其津液自和,大便得通自愈。此时可观察病人小便情况,以推测大便得解时间。若原本小便一天三四次,如今一日两次,小便次数减少,说明津液还入胃肠,肠燥得润,过不了多久大便就会得通。
【明经指要】
在阳明病的辨证与治疗过程中,仲景十分重视小便与大便的证关系,往往通过观察小便的情况来判断病证的轻重、确定治疗的方法,以及推测疾病的发展变化等,此点对于临证颇有指导意义。如250条小承汤证“小便数,大便因硬",一方面说明小便数是导致大便硬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小便数而不短赤来看,亦提示此证里热不甚。251条“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提示在辨证不明,难以决定是否用大承气汤时,要仔细分析小便的情况,若小便利,提示肠中津液亏乏,则诊断大便结硬的准确性即大大提高。当然通过观察小便的情况,也可以分析是否需要用药。如203条论及津伤肠燥便结证,由于便结是肠燥所致,假如小便次数减少,说明津液还入肠中,大便就可自通,自然不需用药。倘若小便不见减少,则可结合病证的具体情况,或用麻子仁丸清热润肠导便,或用蜜煎等导而通之。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