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上汽集团大众集团2024年11月27日正式宣布,将双方自1984年建立的合资企业协议延长至2040年。这一举措不仅为大众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续写合作篇章,也成为其逆转销量下滑趋势、应对行业竞争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位于上海。图片来源上汽大众。)

合作协议延长:意义何在?

上汽大众的合作协议自2002年首次续签后,如今再次延长至2040年,意味着这一老牌合资企业仍在努力维系其市场竞争力。根据协议内容,大众和上汽计划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包括全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增程式电动车。其中,15款车型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旨在深度匹配本地消费者需求。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是其在本地化生产、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上的持续投入。

挑战重重:销量持续下滑与市场竞争加剧

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在2019年创下423万辆的历史新高后便开始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在中国的交付量同比下降10%,不足206万辆。这一趋势无疑敲响了警钟。虽然大众凭借丰富的车型和品牌历史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制造商的强势崛起,其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

此外,本地汽车制造商如吉利、长城等,凭借技术自主和品牌创新,也在快速蚕食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更青睐智能化和电动化产品的大环境下,大众如何快速转型,成为当下最紧迫的课题。

电动车布局:多元化合资的利与弊

目前,大众在中国同时运营三大合资企业:上汽大众(50:50)、一汽大众(40:60)以及江淮大众(75:25)。这种多元化的布局在过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市场选择,但也分散了资源,削弱了整体竞争力。

上汽大众目前生产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和纯电动车,包括大众、斯柯达和奥迪品牌产品。而一汽大众则主打燃油车和电动车领域,其中包括奥迪高端车型。江淮大众(即大众安徽)则专注于大众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这三大合作模式覆盖了不同市场需求。

合资延长只是序章,转型才是关键

与上汽的合资协议延长到2040年,为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窗口,但时间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成功。无论是应对国内外新兴竞争者,还是自身品牌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大众都需要在战略上更具前瞻性。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