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中,来自一野的是许光达,而他也是一野仅有的一位。尽管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充满了争议,他也几次让衔,可中央没有同意。
许光达是黄埔五期毕业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师长一职。众所周知,这个时期担任过军长一职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因为在战斗中严重负伤,他被送到苏联看病和学习,这也导致他错过了红军最艰难的那个时期,也错过了长征。
回来后,已经是抗战期间了。许光达还是很快地就走上了前线,曾担任过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中,他仍然战斗在大西北,担任过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
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后,提出让衔,遭到拒绝后,还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当然结果还是被拒了,也就有了主席对许光达的赞扬,“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那么在一野中,除了许光达之外,还有谁更接近大将军衔?
一野的司令员是彭老总,他被授予元帅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副司令员中,有一位是有大将资历的,他就是张宗逊。
他是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秋收起义,是一位老井冈了。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长了,级别的确也不低了。抗战期间,他是贺龙爱将,担任旅长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去了一野,是彭老总的得力助手,担任一野第一副司令员。
张宗逊在授衔前是在大将的候选人之列的,只不过最终失之交臂,毕竟大将的人数有限,张宗逊在红一方面军中优势不大。
而且,毛主席对张宗逊有一句评价:“该厉害时不厉害。”主要说的是在集宁战役期间的失利。况且张宗逊身为副手,独自领兵外出作战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以副手的身份参与指挥而已,这一点与抗战期间同为旅长的陈赓还是略有不同。
除了张宗逊之外,一野还有一位也有大将的资历,他就是兵团的司令员王震。
王震能文能武,军政双全,既是一位霹雳猛将,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军界,还是在民间,王震的名气都非常之大。他在红军时期也担任过军团的政委,级别很高。
抗战期间,他也是旅长,359旅开垦南泥湾,更是千古流芳。中原突围后,王震历经艰难回到延安,然后长期留在陕北作战,执掌天下第一兵团。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震和张宗逊一样,他也在大将的候选之列,可惜最终被授予了上将。
表面上看,无论是张宗逊还是王震,明显比许光达资历更老,不过授衔毕竟是考虑的综合因素,更要考虑“山头”的因素。相比之下,许光达在红二方面军中更有代表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