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我开始学习《正面管教》这本书。

其实,可能是我从小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实孩子,一开始我对“管教”这个词并不太喜欢,总觉得像是在打压孩子的天性

但后来认真想了想,其实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管教的过程,就像他在婴儿时期,你需要防止他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还有你想要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能力的人,都属于管教范围。

而这本书的作者是基于两个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和鲁道夫 德雷克斯的思想总结出来的实践方法。

然后,我就开始读这本书。目前已经读完了两章。

因为这一本书是抱着很强的功用性的目的的。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实践,我会试着去做出读书目标,读书总结、个人感想以及实践的方法总结。

后续,我也会试着把尝试实践的效果记录下来。

目标:1.记录每一章的内容总结、理解感悟;

2. 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制定行为实践的方法;

3. 根据实践的反馈,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以及改变方法。

这一篇文章主要就是第1章《正面的方法》的总结。

第1章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三种主要的互动方式:

1. 严厉(过度控制);

2. 娇纵(没有限制);

3. 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提出了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和技能:

1.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 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十一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先说互动方式,其实现代的大多数父母都已经有了这个观念,不论是过度控制还是过度娇纵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正面管教。

除了一部分受周围环境或者爆炸的自媒体信息时代的影响,有“孩子不能受一点委屈,必须给孩子最好的,给不了就不应该生孩子”或者“孩子必须严格按照我为你计划的道路走”等的极端思想的父母外,大部分的父母的主要难题其实是把握这个度的问题。

我们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在“严厉”和“娇纵之间”反复横跳。

这本书就是旨在指导大家找到正确的方法。

书中还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如今的孩子没有以前的孩子那样普遍存在责任感和上进心,一是因为人权的发展,没有人再像以前母亲之于父亲,父亲之于领导一样为他树立顺从的榜样;二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实际上,前者是社会的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孩子开始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我已经看到的章节中数次提到了“平等”和“尊重”这两个词。这可以说是和孩子相处时的一个很核心的一点。

当然,书中所讲的平等并不是说完全相同的意思。很明显,孩子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很重要。但是他们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上一段几乎是书中的原话,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所在。

其实,很多父母包括我会感觉严厉的管教、惩罚式管教是很有用的一种管教方式。

但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省力的管教方法长期以来会对孩子造成一个不太好的结果。这种可以说是羞辱式的方式,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在心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就像作者所质问的一样,我们究竟是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里注意要把孩子和犯罪分子区别开来。)

而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惩罚过孩子后,又会感到愧疚,不自觉地想要在其他方面补偿孩子,娇纵孩子,任由他放纵自己。

甚至对他们过度保护,害怕他们受到任何挫折和失望。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造成了所说的没有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那书中所说的正面管教方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第一章讲述了概念和标准,后面会有实际的操作。

书中归纳的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又长期的负面效果)

4、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干预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这里需要区分“和善”和“取悦”的区别,“坚定”和“说教”的区别。

举个例子,当孩子想要自己端盘子结果打碎了盘子时,不要去责备、说教甚至辱骂孩子,也不要只说没关系就是一个盘子而已,而是要去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探讨、启发孩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开始提到的“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和技能”,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温和的目标,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也无需逼孩子一下子就要全部做到,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即可。

其实第一章主要还是总结和概念性的内容,没有太多的实践指导。

我从中获得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后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摒弃自己身上的懒惰,多和他一起去做事情,商量做事情的方法。

尽量不要去用说教的态度和他沟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与他一起制定规则,他能力尚不能去决定的事情,启发式的帮助他、指导他。

PS1:最近因为忙着一些事情、加上在研究这本书,不对孩子的作业情况那么焦虑,那么关注了,发现双方感觉都好了很多,他的作业也没有落下什么,甚至书写方面还比之前好了一点。不错的预兆(笑)……

PS2:这么多年被各种电子、互联网产物和海量垃圾信息荼毒的脑子开始思考正经书籍的内容好难啊,感觉身上每个细胞都在反对!

不过他们约反对的,约说明我做的对!坚持,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