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放疗,身体会带着“辐射”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接受放疗的很多患者朋友都会有一个疑惑和担心的问题: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以及完成放射治疗后,身体里是否会携带射线?还可不可以接触孕妇、幼儿?是否会对亲近的人造成伤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医学上常用的几种放疗方法。
1.外照射放疗:外照射放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放疗方法,它通过直线加速器、质子或重离子加速器来产生射线,从体外穿透人体表面进入体内肿瘤部位,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术中放疗,也属于外照射放疗的一种,只是进行照射的场所为手术室。患者在进行外照射放疗的时候,虽然射线作用于细胞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射线进入并停留在肿瘤内部的时间很短,患者在治疗床上/手术室就已经完成了射线的进入和消失。因此进行外照射放疗的病人,下了治疗床/出了手术室就不带有放射线了,并不会为身边接触的人带来“辐射”。
2.近距离后装放疗:近距离后装放疗属于内照射治疗的一种,它借助放入人体管腔(阴道、食管、鼻腔等)的放射源,对临近肿瘤发挥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方式多用于宫颈癌等。近距离后装治疗同外照射一样,也是在治疗床上就完成了射线的工作,因此患者下了治疗床就不会携带射线了。
3.插植放疗:插植放疗也属于内照射治疗的一种,是将组织间插植针按一定排列顺序直接插入到瘤体内进行放疗的一种治疗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插植放疗可用于宫颈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及浅表部位肿瘤,患者安置插植针后进入放疗机房照射,照射完毕后,放射源将从患者体内退出。因此进行插植放疗的这部分患者在离开治疗床后也不再携带射线,不会对身边接触的人带来影响。
4.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也属于内照射治疗的一种,但不同于近距离后装放疗,粒子植入是将带有射线的粒子暂时或者永久性植入肿瘤内部从而进行持续性治疗。常见的用于植入的粒子是碘125,接受粒子植入的患者在携带放射性粒子期间是存在一定放射性的,对近距离接触的人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辐射”。碘125半衰期约60天,因此进行粒子植入并未取出的这部分患者,是需要住院或者暂时隔离治疗的。体内长期携带粒子的这部分患者,6个月后身边接触者受到的“辐射”才会相对安全。
除了肿瘤患者常接触到的放疗,在日常就医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项目可能会让患者带有“辐射”呢?接下来就浅谈一下常用的可能会让患者携带射线的检查或者治疗项目。
1.碘131治疗:碘131治疗属于核医学范畴,主要是用于甲状腺病变的患者。不同于碘125粒子植入,碘131主要是通过服用放射性药物来进行治疗。碘131半衰期约8天,在服用碘131后,短期内患者的确像“行走的放射源”一样,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辐射,因此需要隔离2周左右。若身边有孕妇或10岁以下儿童,应在40天内都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2.PET-CT:PET-CT又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这个检查目前应用较广的显像剂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为氟18。有研究对刚刚做完检查的患者周围1米半径的人人群进行检测,发现接触检查患者30分钟约等于乘坐1小时飞机所带来的辐射。该元素的半衰期约110分钟,因此在进行常规PET-CT检查10小时后,对身边人带来的“辐射”就很小了。
3.骨扫描:骨扫描又称全身骨显像,是鉴别恶性肿瘤是否发生骨转移的常用检查方法。进行骨扫描时注射的显像剂含有的放射性成分为锝99m。半衰期为6小时,注射24小时后,0.5米半径以外接触者受到的辐射基本安全。对于孕妇、婴幼儿等则建议避免36小时内的近距离接触。
总而言之,常规放疗后,患者并不会携带射线,对周围接触的人不会产生“辐射”。但是部分进行粒子植入放疗、碘131治疗、PET-CT检查、骨扫描检查的患者会在一定时间内携带“放射性”,应该遵医嘱进行适当的隔离,避免成为“移动的放射源”。
作者:黄睿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审核:董昱 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 研究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