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科技小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杨洋 付瑞清 赵佳妮
教授的课堂不在大学校园里,而在田间地头;研究生在村里“读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乡亲们遇到农业生产难题,习惯性地走进“科技小院”,因为“这些教授、大学生的办法还真管用”。11月29日,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举行的“校地协同 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试点项目推进会上,“科技小院”再次惊艳亮相,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马万里、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等领导分别为2024年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的14名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了奖牌、荣誉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试点工作是一起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有力探索,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农技推广协同机制的有力举措。”马万里表示,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开展科技小院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联建试点,这是多年基层农技工作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项目推进工作中谋划酝酿很久的,扎实的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今年的探索实践,试点工作的方向日益明确,路径基本清晰,机制不断完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十几年的发展,全省已经先后建立58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但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还在农村科普、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科技小院”建到农民家门口成农户“主心骨”

“种粮12年,我中间走了不少弯路,踩了不少坑,直到接触到科技小院,就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科技大门,科技小院的专家老师多次到我的农场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成为我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措施,让我第一次参加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就获得了三等奖。”杞县李贺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常军对于自己今年的比赛成绩很满意,他知道每位和“科技小院”走的近的种粮大户是尝到了甜头,自己还应不断地向更优秀的种植大户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9月,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专家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优良,在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建立了河南省第1个“科技小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小院”应用与研究“零距离”,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十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了“科技小院”内在的不竭动力。

“科技小院”,从形式上来看,它就是一个院子。但是,从内涵上来说,它又不是个院子。因为这里面住的不是普通农民,而是从河南农业大学去的老师和学生,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些科技人员。它更多的是一个载体,是一个纽带,通过老师、学生长期驻扎,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再转化成技术成果,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科技小院”,更多的是一个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关于“科技小院”的具体是什么?叶优良如此娓娓道来。

十几年来,河南借助“科技小院”的专家资源和技术成果,积极探索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和校地协作开展成果转化新路径,多地正加速推动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已经形成由点及线到面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农技推广新模式。

“科技小院”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让涉农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学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传统种植模式中,很多人都依靠经验,别人怎么种,自己就学着怎么种,而现代农业在科技的加持下,现代农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小院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李常军告诉记者,科技加持让农业更有“钱”途,他说必须紧跟“科技小院”的步伐,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科技,积极推进设施农业项目,带动身边更多的农户一起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利峰今年种了400多亩地,经过“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指导,粮食取得了丰产,使得他对于种粮越来越有信心。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已建在建“科技小院”,组织动员涉农高校与院所导师、专家,带领入院研究生、实训本科生、技术骨干,开展科技咨询、培训讲座、调研论证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户提供“零距离”的科技指导和服务,帮农业解难题,为农民保丰收的同时,也培养青年农业人才。

“河南从2012年第一个科技小院在建设落地,到现在已经先后建立58个,12年以来,科技小院在农技推广方面一直在坚持初心,现在科技小院已经在非洲等其他国家及世界各地开始传播,这都是因为科技小院开展农技推广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一个创新性做法。”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赵翠萍认为,“科技小院”在开展农技推广方面,早已进入到农业农村部的视野当中。

“小院”虽小,大有可为。作为河南“科技小院”的首创者,叶优良认为,从创建之初,它就在努力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脱节问题。从单纯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到助力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在“科技小院”带动下,不少人收入提升了,观念扭转了。曾经一亩地都不愿种的村民成为承包500亩地的生产大户,农户从只种小麦、玉米到同时种植小米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科技小院”当地的土地流转率高达88.9%。

“科技小院”撬动大产业为乡村振兴输送“血液”

兰考“科技小院”,是国内唯一一个最早由本科生主导建立的科技小院。如今,“科技小院”有指导老师3名,常驻研究生4名,本科生5名。每年到了寒暑假,“科技小院”就迎来了比较热闹的时间段。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大学生,会利用假期的时间来到这里做社会实践,担任临时志愿者。

“科技小院”除了要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的帮扶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当地老百姓种植黑小麦,并带动黑小麦的深加工,从育种到销售,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条。在“科技小院”团队的指导下,他们带领当地农户种植黑小麦和富锌小麦,完善富锌黑小麦产业标准体系,打造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单品冠军,并与兰考县粮食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完善了“农户+科技小院+联合社+公司”的新型合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最风调雨顺最高产的年头,最高也就是亩产1300斤,也不如今年的收成,我一块50亩的玉米,今年打了49.4吨,每亩1960斤,这是在没有接触科技小院时不可想象的。”郏县任尚家庭农场任延旭去年10份开始接触“科技小院”,在他看来豫西的土地不算是肥沃的土地,但是“科技小院”倡导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的各个时期及时追肥,5分钟就可以追肥30亩地,使得玉米高产。在今年的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中,任延旭就获得了一等奖。

任延旭认为,“科技小院”是科技落地农田最好的平台,通过“科技小院”,任延旭懂得了不能只埋头苦干,还需要抬头看天,学科技,遇到自己不懂的,只需要听专家的话,照做,准没错。

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既能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输送“血液”。

“科技小院一直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并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其服务模式已从最初帮扶一家一户的1.0模式,发展到如今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3.0模式。”叶优良表示,“科技小院”如预期一样发展,期待未来每个县都有“科技小院”,重点县里“科技小院”连点成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深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科技小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正释放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大能量,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这次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站+科技小院的“校地协同、站院联建”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也是“科技小院”的升级。

“试点工作未来可期,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我们边干边学边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试点工作是一项充满希望的创新工作,希望我们大家同题共答,把试点工作做实、做深、做精,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马万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