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苏国鑫 杨甜
打开网页即可一键了解苏轼生平,在网页输入古诗词就可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1月3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数字人文的多元文化图景”——首届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聚焦数字人文的多元文化图景,交流探讨数字人文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潜力。
会上,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冯惠玲院长作了题为“数字人文的破坏性创新”的主旨演讲。她指出,数字人文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广阔前景与巨大潜力。冯惠玲从“数字人文的创新”“破坏性创新”、与“数字人文批判”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字人文的学术发展与现实挑战。一方面,冯惠玲充分肯定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的积极作用、巨大潜力与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冯惠玲也指出数字人文的创新具有深刻的变革性,这种变革性具有其破坏性,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知识的生成方式、表达方式、评价标准、成果形式,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文领域的版图与形象,改变了人文知识与大众的关系,开创了新的传播形式与媒介。
“说说鲁迅看过哪些电影?”“当代最有名的中国女作家有哪些,请列出10个”“宋代的亚长秋是什么意思?”……大会现场,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徐永明以云四库智能问答系统为例,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在文史领域中的应用。据悉,云四库系统不仅能够回答具体的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事实性问题,还能对复杂的概念、理论进行解释,甚至进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和学术探讨。徐永明介绍了该平台的相关应用场景,如查询文学问题、查询科举相关内容、查询诗文出处、查询古籍目录、查询文旅相关情况等。只见其在平台上提问道,“说说新旧红学”,该平台给出了数百字的答案。
大会现场,极目新闻记者还感受到了数字人文的别样的魅力,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谭新红分享了苏轼资料汇编的数字化展望。他谈到,目前全国苏轼研究非常热门,他们提出建立一个苏东坡网站。一是重编苏轼全集,并进行汇校汇注汇评;二是制作苏轼行迹图;三是收录苏轼的书画作品以及后世二创的与苏轼有关的作品。他展开分享,网站首页左边依托地图技术,展示苏轼一生行迹,阐述苏轼一生何时因何事到何地留下了怎样的作品。右边则以故事线的方式,概述苏轼一生所走过的主要节点,以及影响力比较高的作品。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叶金州指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哲学学科带来赋能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哲学学院积极融入华中科技大学以强势医、工学科为依托的交叉学科深度融合新格局,组建了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教学研究团队,获批校级科技伦理与“哲学+”前沿创新团队,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等课程、《数字时代的人论》等系列学术讲座,积极探索数字时代哲学的新形态,获得了广泛关注与积极认可。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研究室董恩林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阐述了对“数字人文”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深刻理解,指出数字技术在提升传统文献研究效率、减轻学术负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期待古籍整理与数字人文的深度结合,推动我国数字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为期两天,设有2场大会报告与3场专题研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海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机构的资深专家及中青年学者约40人齐聚一堂,围绕“数字人文”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