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军改革现代化以成为首要做的事,而改革军制第一个重要的事,就是设立军衔制度,这个军衔制度其实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就打算搞起来,可最后都因为各方面事情给放弃了,现在不同了,新中国建立了,大国要外交,就必须建立起整齐划一的军队体系,正在进行这一项事情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这就让确立军衔的制度一直推迟到1955年,当时的最高军衔是大元帅,这是仿照苏联的制度,因为斯大林就是大元帅,可毛主席坚决不授,这就让最高军衔止步于元帅了,元帅下面是大将,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和元帅军衔的固定名额不一样,大将原来打算授予十五位,后来才改为十位。
在原来的预案中,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也是要被授予大将的,可调整到十位以后,他却被解放战争身为下属许光达顶替了,而张宗逊自然也就成为上将,当时很多人都为张宗逊鸣不平,这其中就包括彭老总。
大将军衔授予现场
其实彭老总一直都对张宗逊抱持欣赏的态度的,早在红军时期,彭老总就举荐张宗逊担任红四师师长,当时还是长征时期,红军要渡湘江,正是紧急之时,张宗逊临危受命,一连突破敌军两道封锁线,为部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随后率领部队控制湘江江面,为我军渡江提供有利条件,但敌军也追了上来,为此,张宗逊立马又率领部队和敌人血战,最终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部队才逐渐转危为安,等到战后,彭总找到张宗逊说道:“看来用你用对了,要是被敌人控制了湘江,后果不堪设想,你可立下大功了”,从这里可看出彭总对张宗逊的喜欢。
时光飞逝,等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彭总在西北作战缺一个助手,他又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宗逊,举荐他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就连自己要奔赴朝鲜作战,还不忘举荐他担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代司令员;后来从朝鲜回国后,彭德怀又第一时间推荐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一职,由此可见彭总对张宗逊一直都属于帮扶的状态。
建国以后的张宗逊
按理说彭总这么帮扶,张宗逊的大将应该板上钉钉了,可在张宗逊的军旅生涯中,是出现了几次影响了他资历的事情,头一个就是广大军迷常常说的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主要就是在对付傅作义时,出现战术和战略上的失误,在张宗逊率领50个团,结合晋绥和晋察冀两大战区猛攻大同时,傅作义出动了,他没有采取直接救援,而是围魏救赵攻取集宁,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张宗逊其实是不慌的,他的应对策略就是围城打援,用八个旅来增援集宁,这样傅作义就两面受敌了,既要面对集宁守军,又要面对我军援军。
后来,张宗逊集中优势兵力果断出击,瞄准傅部中路大军董其武的1.3万人,打算予以歼灭,给傅作义一个下马威,这个思路是正确的,董其武部果然被打的节节败退,可张却忽略了傅作义快速的骑兵部队,在董其武被压制以后,他就让战士们休息一天在进攻,这其实是错误的,结果就等来了郭景云的骑兵师,这时候他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不等消灭董其武部,就又回头去打郭景云,这让董其武部又重新夺取有利地形,至此,张宗逊腹背受敌,最终战役失利。
傅作义的傅家军
但这里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张不被授予大将的关键因素,因为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粟裕大将都有南麻之败,林总还败走四平,就连彭总自己都说,自己军旅生涯中有四大败仗,而真正决定张宗逊是否被授予大将的原因是在抗战时期,抗战开始以后,张被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这个位置可谓是举足轻重,因为当时八路军一共才六个旅长,一开始他打的确实很不错,在雁门关滑石片等一系列战役中,都取得了不俗战绩,但在后期,他最确实的东西就是没有率领358旅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我们纵观我军的军史,早期建立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像同为旅长陈赓大将,他在发展386旅的同时,还创建了太岳根据地,再比如许世友,他当初找到朱老总,说要单独出去打出一个地盘出来,这才有山东的胶东根据地,最后说第一上将萧克,他要是在抗战时期把平西根据地发展好,也早应该就是大将了,而张宗逊在这方面的建树还比不上萧克,在抗战中期,他也只是在在吕梁山、五台山等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到了抗战后期,他又被召回延安,担任党中央的保卫工作,这就更没有时间去建立根据地了,要知道在大将的标准中,就有单独建立过根据地的指标。
建国以后的彭老总
最后说一下张宗逊为何会被下属许光达反超,其主要因素就是张没有许光达具有代表性,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出身,属于贺老总的老部下,其实在红军时期,许光达的职务也不是太高,但红二方面军的将领波折太多,几十年的革命岁月中损失了太多大将,等到建国以后,红二方面军贺龙之下的代表就只剩下许光达了,在加上许光达严于利己,军政全优,所以他当大将自然合适。
图片来自网络(含百度搜索)探究真实历史 宣传正能量 无不良之引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