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联名下达《成都平原围歼战》的命令。其中部署:以三兵团的十一军,十二军自内江、铜梁继续西进,首先攻占彭山、籍田铺等地,尔后以十二军主力占领邛崃、大邑,十一军主力占领新津及其以东各要点。为截断敌人退往西昌、会理、云南的公路线,12月13日,刘、邓首长部署,其一:“第十一、第十二军自潼南、内江、铜梁等地继续西进,首先攻占彭山、籍田铺等地,而后第十一军占领新津以东各要点,第十二军占领大邑与第十六、第十军一起完全切断国民党军退往康、滇的道路。”17日,刘、邓指示前线部队,其一要求第12军立即截断敌军取道雅安,向康、滇退却的道路,“渡岷江后,以十二军即攻占邛崃、大邑”,“集结待命,寻歼成都外围之胡匪”。18日,《刘伯承、邓小平等关于全歼胡宗南部之部署致杜义德曾绍山肖永银尹生炳杨勇等电》指出:“该匪现均猬集成都周围,似图顽抗”,特调整部署,其一为“十二军在攻占邛崃、大邑后,即在该两城及以东之唐场、固驿镇集结。”第12军指令“34师进至新(津)、邛(崃)公路以北地区,相机攻占大邑。”并,命:“第34师放弃攻打双流机场,转向大邑。”
19日,第12军36师攻占邛崃县城,守敌乘坐汽车向大邑方向溃逃。军前指又令该师派一个团进行追击,并协助第34师进攻大邑。20日,第34师攻占大邑。至此,人民解放军完全截断胡宗南部向康、滇撤逃的退路,敌被包围于成都地区。
《人民日报》于24日刊载,新华社西南前线23日电“成都外围连克蒲江邛崃大邑”,称:“人民解放军某部于十九、二十两天在成都外围新津以西地区俘敌一八七师参谋长凌瑞华以下万余人,并解放蒲江、邛崃、大邑三城,缴获汽车二百余辆。”
1949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解放军攻克大邑
据《大邑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大事记”记载,12月19日“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由邛崃逃来大邑县,王到大邑后,原已被王委为大邑县城防司令的内政部第二警察总队长彭斌邀王夜宴。宴未成,彭忽不辞而别。大邑县自徐元勋被击毙后,即无正式县长,此时王陵基即委内二警参谋长高子蕃为县长。王陵基夜宿大邑县政府。”20日,“解放军已攻抵大邑县城,枪声愈近愈密。王命人把时任大邑冬防委员会主任的杨文彬找来,委杨为大邑代理县长。王将汽车行李丢弃,由杨文彬派去的人带路,率高子蕃等10余人,徒步向龙凤场方向潜行,在那里宿一夜后,向崇庆县的怀远镇逃去。”该日,“解放军二野第十二军三十四师攻进大邑县城,大邑县解放”,“县解放委员会成立。”
1949年12月20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大邑,川康游击队向解放军提供情报
据《大邑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大邑解放”一节,记载:“大邑县城临解放时,从新津、邛崃逃窜来许多国民党中央到省的军政机关。城内外人家扎满军队,屋前房后都抢筑临时工事。大邑县城已是兵山一座,市面十分混乱。月池坝和大小南街一带塞满了汽车、战马、大炮。街道两旁摆满了临时安放的电话线。”20日,“解放军在官渡河地区俘敌4000余人。千余敌军冲过官渡河,被解放军追歼于大邑县城外南。解放军十二军三十四师兵临大邑城下,向城内文庙附近的国民党军驻地发射了两枚迫击炮弹,城内国民党部队分别向东、北二门溃退,在几条街上乱窜乱跑,沿途人嚎马嘶。解放军从南门冲进县城,大邑县获得解放。”
20日,人民解放军在攻占大邑县城时,曾经发生过一个“十一个人俘敌一个团”的传奇故事。
肖永银、李开湘《王近山指示我们率部参加成都战役》一文中,回忆解放大邑的战斗时,说:“36师在王泗营地区歼敌4500余人,缴获汽车200多辆。34师在苏场地区歼敌2500余人,在36师配合下,于20日攻占了大邑。追击中,涌现了许多勇猛顽强的英雄人物,其中106团3营7连指导员王银虎,带领一个班俘敌一个团,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一个‘人人立功、事事立功、集体立功’的热潮,在部队中蓬勃地开展起来。”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王银虎
李一戈《血火征程:人民军队战争全景纪实》(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记载,“在进攻大邑县城时,该军一○六团先头连指导员王银虎率领十名战士直冲守军团部。他们机智灵活,以手榴弹开路,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从烟雾中猛然出现在守军面前,厉声喝令对方缴枪。国民党军以是解放军大部队到达,一下被震慑住了,乖乖地放下武器投降。就这样王银虎他们创造了十一个人俘国民党军一个团千余人的奇迹。”
时为第12军36师106团3营7连司号员的文兴旺在《十一个人俘敌一个团》(《回忆四川解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一文中记载,第7连是先头连,攻下邛崃后乘胜连夜奔向大邑,一路解决守桥的敌人,向县城前进。赶到城下,天已经蒙蒙亮,他回忆:“指导员命令二排卡住城南的公路,切断敌人逃路。他就带着一、三排向南关西南迂回,在半路上的小坟包上留下了一挺机枪,迷惑敌人。到了南关,又叫一排长带一个班用火力封锁守在城楼上的敌人。然后,指导员和三排副带着九班,途我一共只11个人,直向南关街上冲去。”他们向街上搜索时,假装有一个团的兵力,机智地将敌军一个团的敌人俘虏。团长表扬他们说:“同志们!你们的买卖做得不坏呀!只11个人就搞掉敌人一个团!”这时,敌人才恍然大悟,俘虏兵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们,有几个俘虏军官斜着眼恨他们几眼。可是,后悔已经晚了,眼瞅着解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大邑城。
20日,第12军34师攻占大邑时,俘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总队大部,并接受其余部投诚起义。
潘昌前《蒋介石的“文武两校”消亡记》(《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第1期)记载:12日,陆军军校第24期学生总队“继续行军,队伍突然转向蒲江与邛崃之间的某小镇,总队下令暂驻不动。”13日至16日“原地组织军校所有学员每天训练两小时。”17日“向后逃回新津”,18日“逃窜大邑,中途宿安仁镇”,20日“继续向大邑逃跑”,与解放军接火。杨平《解放西南纪略》(《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3期)记载,20日拂晓“一0六团抢占大邑城关”,正待攻城时,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一千余人,突由三场方向开来向我三营猛扑,经二小时激战,即歼大部,残部溃逃。”中午“克大邑,与此同时,向苏场追击之三十四师,经战斗亦俘敌六十五军军直及军校一个总队二千五百余人。”据《最后的黄埔军校》(《往事与旧闻》2007年第11期)一文,记载:“12月19日,军校大部到达安仁镇。20日,部队从安仁镇出发。这时,各学生总队的地下工作者召开会议,鉴于大势已去,大家表示到大邑县城后立即起义。”
21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成都战役的命令。首长判断胡宗南在突围不成时,将在成都地区作“困兽之斗”,且该敌相当集中,装备较好,绝非一两次攻击所能歼灭。据此,重新调整部署,指定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3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统一指挥两个兵团行动,并命令第3兵团之12军位于邛崃、大邑、10军位于彭山、11军位于简阳以西至籍田铺之间,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的指示,运用战场喊话、广播、遣俘、送信等各种形式和方法,对敌进行政治瓦解。该日,敌第21军军长王克俊、参谋长吴泽炫,师长李志熙,副师长胡荡、师参谋长刘世训率部2000余人在大邑起义。
第12军判断敌军行动方向为通过邛崃向雅安、西昌突围,为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遂大胆决定放弃大邑县城,34师迅速向邛崃与主力靠拢,全军扼守桑园镇、童桥、高山镇、因驿镇及邛崃东南一带高地。部署:35师103团在新津、邛崃之间公路北侧之高山镇地区,组织防御。为防止敌军长驱直入,该团将1营放在南面的野猪山,2营放在镇东北的狮子山,3营放在镇西北的几个小山包上,构成具有一定纵深的扇形防御。
12月24日拂晓,敌先头部队二十七军、六十三军、九十军各一部向固驿镇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一天,敌未有任何进展。该日下半夜,敌军目标转向进攻大邑高山镇阵地,高山镇战斗打响。
《大邑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大邑解放”一节,记载:“25日破晓,驻高山镇的解放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O三团与企图突围的国民党胡宗南部李文兵团展开了战斗。26日,国民党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向三营阵地猛扑,企图硬冲开一道缺口,解放军不断出击,挡住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冲锋。双方伤亡颇大。解放军前沿阵地的三营八连已不足100人,连部文书、文化干事、炊事员全部投入战斗,终于击败了国民党军。二营阵地上,国民党部队以1个师的兵力,借助猛烈炮火,拼命突围,死伤积野。因众寡悬殊,解放军五连阵地几度失守。午后3时,解放军前沿阵地被突破,国民党军向邛崃东门逼近。一发千钧之际,解放军预备队的1个连干部带上部队向对面的敌人冲过去,解放军十二军指挥所和军直属机关人员也投入战斗,终于把国民党部队赶跑30余里,收复全部阵地,固守了邛崃。”
第12军103团在高山铺阻击突围之敌
肖永银、李开湘回忆“鏖战高山镇”,25日“天刚亮,敌90军的前卫团从我3营阵地正面插入,遭我火力突然袭击,敌惊慌万状,匆忙进行还击,并组织强攻,但在我顽强抗击下,敌连连受挫。我生俘敌300多人。10点钟,敌又开始进攻,在炮火掩护下,以一个团的兵力,分三路梯次而上,经几个小时激战,敌人进攻再次受挫,敌遗弃大量尸体,狼狈败退,阵地仍在我控制之下。晚上,敌人的进攻暂时停歇下来。我3营减员较大,弹药也已告罄,不得不从敌人死尸上搜集弹药。”26日,“黎明,3营阵地上,敌人潮水般涌来。敌一次用两个团的兵力,想从我阵地上硬冲开一道缺口。由于我英勇抗击,并适时组织阵前出击,敌多次冲击均未奏效。拥挤在田埂上和稻田里的敌人,官离了兵,兵离了官,班排连失掉联系。但敌人仍发疯似地要往西跑,不惜代价,继续疯狂冲击。双方伤亡逐渐增大。在我前沿最突出的一个阵地上的3营8连,此刻已不足40人了,机枪手接连倒下,团参谋长亲自来到前沿,想用团预备队7连来替换他们,但8连连长刘义执意不肯,他说:‘团里不留机动部队怎么行?’他坚决表示,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一定打垮敌人。说着,他抱起一挺机枪高喊:‘人在阵地在,冲啊!’带头扑向敌群。连部文书、文化教员、炊事员全部参加了战斗。有的战士腿打断了,就负责压子弹;有的右手受伤了,就用左手扔手榴弹。子弹打完了,战士们端起刺刀,与敌人白刃格斗;炊事班杨班长操起扁担左右开弓,与敌人撕杀一团,战况十分激烈。在我全体指战员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顽强奋战下,终于把敌人击败了。3营最后尽管剩下的人不多了,但他们像钉子一样仍然‘钉’在阵地上。”该日,“在2营阵地上,硝烟弥漫,敌以一个师的兵力,借助猛烈的炮火,运用人海战术,实施宽大正面的突击。这一手,虽然对我大量杀伤敌人比较有利,但对阵地防御威胁甚大。接近中午,战斗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5连阵地几度失守,敌夺过去,我夺过来,相互拉锯,敌我混到一起,浴血战斗。尽管敌人在我火力杀伤下,一批批倒下去,但我终因寡不敌众,前沿阵地于午后3时被敌突破。”当日,第12军展开反攻,一鼓作气,把敌人赶出30里,失去的阵地全部收复。
第35师师长李德生
据李德生《李德生征程忆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回忆,说:“高山镇战斗是成都战役中我十二军打得最艰苦激烈的一仗。英勇的指战员们表现出令人敬仰的自我牺牲精神!经过三天浴血战斗,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终于堵住了敌人西逃去路。”
时至26日,人民解放军已将李文兵团之7个军分割包围在新津、大邑、邛崃、蒲江菱形地带的高山铺、西来场、蚂蚁山周围20公里的地区内。该日,李文兵团一残部从双流白布市场口,经糠市场口向大邑方向溃退,解放军第11军33师继续猛打,迫使该部在大邑起义投诚。
27日,李文兵团全部被歼,第12军第36师在追击向大邑溃逃的敌军时,四川省伪省长王陵基的9个保安团,丢弃大批财物、辎重、车辆,仓皇向大邑以西山区逃窜。在人民解放军军事压力和政治瓦解下,该部放下武器投降,接受收编。
1950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大邑县委员会、大邑县人民政府成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