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六月,朱元璋病重,他自知命不久长,于是召见了一位皇族成员之外的大臣,嘱咐他要好好辅佐皇太孙朱允炆。

这位被召见的大臣就是兵部左侍郎齐泰。

兵部左侍郎只是兵部副职,齐泰又不是皇室宗亲,为什么他能得到朱元璋的如此看重,放心地把未来天子托付给他呢?

说起来齐泰还真算是一位奇人。

一、9年没有犯过错误

齐泰本名齐德,他是江苏溧水人,曾经在乡试中取得应天府第一名的好成绩。1385年,齐德考中进士,先后被任命为礼部主事、兵部主事。

无论是礼部主事还是兵部主事,品级都不够高,远远没有达到重臣、权臣的位置,齐德是因为什么而受到朱元璋重视,最终成为顾命大臣呢?

朱元璋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起关键作用的,好像并不是一件大事。

齐德任兵部主事期间,因为皇宫里的谨身殿受到雷击,明太祖朱元璋就想去郊庙祭祀。在选择陪同人员时,朱元璋想选择9年都没有犯过错误的大臣,结果兵部主事齐德赫然在列,于是朱元璋赐他名为泰,让他陪同自己完成了这次祭祀。

这一时期,步入老年的朱元璋正经历着多重艰难:他精心培养多年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为了避免众位皇子相争,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继承人已经确定,朱元璋非常明白,他还需要为朱允炆选择既有才能又足够忠心的可靠大臣辅佐。

可是,放眼此时的大明王朝,昔日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建立不世功业的众多开国元勋已经死的死,老的老,还有更多的人则因为各种罪名而被朱元璋诛除,一时将星凋零,文臣殒落。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掌控局面,完全是因为他充沛的精力以及丰富的理政经验,如果把这副重担交给年轻、缺少经验的朱允炆,他显然很难胜任。

朱允炆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朱元璋必须要给朱允炆找人品可靠的帮手才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连9年都没有犯错误的齐泰进入朱元璋的视野。

二、朱允炆的信赖

经过这次陪同明太祖祭祀之后,齐泰很快就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官职迅速提升,待遇堪称优厚。

虽然受到火箭式的提拔,但是齐泰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骄纵,他仍然安守本分,尽职尽责。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心血来潮,突然问起守卫边关的将领情况,齐泰详尽地一一禀告,没有任何遗漏,显示出对本职工作的熟悉与精通。

朱元璋自己就非常敬业,所以对齐泰的业务精通十分欣赏,从此更加看重,直到1398年临终前,出于对齐泰人品和能力的信任,朱元璋特地召见,把辅佐年轻天子的重任交付给他。

齐泰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泰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同样很看重齐泰,提升他为兵部尚书,统领大明王朝的军务,让他和翰林学士黄子澄一起参与理政。

齐泰和黄子澄俨然成为建文帝十分倚重的左右手,二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可是,以建文帝、齐泰和黄子澄的组合,就算再加上方孝孺,这样的君臣组合与当时虎视眈眈的各地藩王相比,他们都显得资历太浅,手段稚拙,短时间内很难和藩王相抗衡。

对于此时的建文帝来说,他显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胆量,对那些担任藩王的叔叔们进行观察、试探和甄别,以确定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措施,收服足够忠诚的人为己所用,适当打压轻微挑衅者,全力诛除心怀异志者。

如果能收服那些忠诚可用的叔叔,建文帝的结局或许会有不同。

三、建文帝频出昏招

可惜,建文帝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和调配,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无论是建文帝还是齐泰、黄子澄,他们的胆量和耐心显然都远远不够。

胆量和耐心不够的结果,就是建文帝即位不久,就把削藩堂而皇之地提上日程。同样欠缺经验的齐泰和黄子澄非但没有制止,反倒纷纷出谋划策,先后对各地藩王重拳出击。

不到一年时间,建文帝的那些叔叔们,如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等人先后获罪,有的被废为庶人,流放到边地,有的则直接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朱棣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当初朱元璋之所以选定朱允炆为继承人,看重的就是他的孝顺、仁厚,可是现在,朱允炆对待自己叔叔们的手段,又哪里体现了仁厚和孝道呢?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这些儿子的下场,他或许会懊悔当初的选择。

因为畏惧而率先出手,建文帝这次削藩显然师出无名,正是他的这个举动激怒了燕王朱棣,给了朱棣起兵的借口。

蓄势已久的朱棣打起“靖难”的旗号,指明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自己出兵是为了铲除奸臣,完全是遵从祖训的正义行为。

深谋远虑的朱棣出手即是杀招,手段老到而毒辣,是建文帝、齐泰以及黄子澄君臣远远难以匹敌的。

看到朝廷的南军屡遭失败之后,建文帝慌了,于是他连忙向燕王表示,自己已经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的职务,燕王可以收兵了。

可是,已经被唤醒的雄狮又怎么可能收回它的利爪?朱棣一向雄心勃勃,又怎么肯永远向高高在上的侄子叩拜称臣?他统领的雄兵继续长驱直入,势必要攻进南京城。

建文帝求和无望,于是又让齐泰和黄子澄官复原职。

四、结局

此时的建文帝无论再有什么作为,都不能阻挡朱棣气势汹汹前进的步伐。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在皇室宗族及众多亲友团的大力支持下,朱棣很快成功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室宗亲率先归降,朝堂大臣也纷纷改弦更张,唯一没有退路的就是建文帝、齐泰和黄子澄。

皇宫里燃起一场大火,导致建文帝及其妻子儿女下落不明,齐泰和黄子澄则成为朱棣明令手下务必捕获的目标人物。

齐泰和黄子澄的表现与那些飞速归顺的大臣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表现出了文臣最大的勇气与忠贞。

刚开始,齐泰和黄子澄商议过,他们应该逃出南京城,到外地秘密招募兵士,筹划对朱棣进行反攻。

二人分头行动。为了迷惑敌人,齐泰把自己的白马染成黑色,他骑马一路飞奔,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可是,随着马匹快速奔跑,马身上汗水淋漓,被染上的黑色很快褪去,白马逐渐显出了原来的颜色。

这样奇异的景象很快就引起了沿路军士的注意,稍加观察和分析,他们马上对眼前这个人做出了准确判断:“这一定就是齐尚书!”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将齐泰抓住,押解回了京城。

黄子澄跑到了嘉兴,很快被人告发抓获,也被押回了京城。

齐泰和黄子澄二人虽然才能不足以抗衡燕王,可是在面对燕王朱棣时,他们却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概,最后和方孝孺一起慷慨赴死。

虽然在燕王朱棣看来,齐泰和黄子澄都是务必诛除的奸臣,可是历史最终还是给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明仁宗朱高炽时期,齐泰被发配到边疆的叔父、孩子都得到赦免,得以返回原籍。南明时期,齐泰被追赠太保,谥号为“节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