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苏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国民党对这块根据地发起了五次“围剿”,红军也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在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因为王明的“左倾”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同时,也有一部分红军留守苏区,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钟循仁,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根据地的高级干部之一。那么,钟循仁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如何呢?
钟循仁出生于1905年,江西省兴国县人。大革命时期,全国的革命形势高涨,受此影响,1927年春天,钟循仁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钟循仁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也是钟循仁入党的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在这种背景下,钟循仁不仅没有对革命灰心,而且还参与组织了家乡第一支农民武装:“高兴赤卫队”。
组建农民武装之后,钟循仁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抗捐、抗息运动,向群众普及革命道理,引导群众走向进步与光明。此后钟循仁又担任了高兴区委书记、兴国县委书记等职务,尤其是他担任兴国县委书记期间,兴国县被评为苏区的模范县,就连毛主席都称赞钟循仁:“兴国模范县,事实上是在钟循仁手上创造出来的。”
1933年5月,钟循仁被临时中央调到福建工作,担任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职。9月,钟循仁又被调到粤赣省委,协助省委书记刘晓主持粤赣省的工作。1934年8月,钟循仁调任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期间,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为前线提供了大量支援。可惜的是,因为“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也被迫踏上长征之路。
中央红军长征之后,钟循仁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在留守根据地期间,他又被任命为闽赣省委书记兼闽赣军区政委。1935年3月,闽赣省收到了中央最后一份电报,在这份电报中,中央指示钟循仁:“闽赣省要独立自主地坚持斗争,哪怕十年,十五年,如果万一不行,可前往闽南。”
在这种危急关头,闽赣省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人主张向闽北或闽西发展,也有人主张执行中央的指示,向闽南、闽中转移。钟循仁虽然革命多年,但是为人忠厚老实,这就导致他抓不住权,很多工作无法开展,而且钟循仁也在究竟向哪里转移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他选择了宋清泉的提议,率部向闽中转移。
然而,宋清泉并无坚定地革命信仰,一段时间后,宋清泉率部叛变投敌,钟循仁等七人历经千难万险突出重围。因为走投无路,又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钟循仁便来到秋垄九座寺栖身,不久后,他又前往距离永泰县百里之遥的闇亭寺出家当了和尚,于1981年去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