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鸿章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视他为卖国贼,只因他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然而,若全面审视他的一生,又会发现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立下过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出生于道光三年的安徽,年少时便聪慧过人,家人将其送入学堂学习。总角之年,他已开始读史书,后不负家人期望考上秀才,得以继续深造。参加乡试时,他在卷子上抒发报国情怀。去往京城求学期间,他广交有才华之人,如曾国藩、王茂荫、翁心存等,这些人对他日后的作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李鸿章与曾国藩一起求学时,深受曾国藩 “经世致用” 思想的熏陶。

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考入进士,成为湘军军师。当时湘军与太平军激战正酣,众人对一个书生能否带兵打仗心存疑虑。但在李鸿章多次指挥的战争中,他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被评价为 “书生变绿林”。多年的打仗经验让李鸿章明白,一时的输赢不必过于在意,最终的结果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时期,李鸿章是最为务实的大臣之一。他带领自己创办的淮军剿灭太平天国,收复太平军占领的北方领土,还参与了清朝的外交、军事和政务。顶着多方压力,李鸿章开办洋务运动,带领淮军在国内开办民营企业。他推动全国修建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堂,支持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可以说,李鸿章是当时中国最为出色的外交官之一,被西方列强认可。即便到了古稀之年,他仍在谈判桌上为甲午战争惨败后的中国争取利益,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给予日本的军费从 200 万减免到 50 万。

李鸿章高瞻远瞩,对世界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且多次预言成真。第一次,他预言英国将是中国的敌人,此预言一出便遭到左宗棠的反对,但当英国率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人们才意识到他的先见之明。第二次,李鸿章认为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将是中国的巨大威胁。然而,慈禧太后却不以为然,依然在紫禁城享乐。直到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她才从和平的假象中苏醒过来。最后一次,李鸿章说沙俄也将是中国的敌人,左宗棠对此深表认同,因为当时沙俄已经在侵略中国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签署《马关条约》时,李鸿章就深知这只是日本的开始,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极力推崇 “海防” 与 “塞防” 一起实施。李鸿章生前曾告诫后人:若想我国未来无患,必须灭掉日本。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找到类似的案例。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其他六国若能在秦国势力尚未完全壮大之时,齐心协力将其灭掉,或许历史将会改写。但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未能团结一致,最终被秦国逐一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对日本的警惕和担忧,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灭掉日本这一目标难以实现,但他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看待李鸿章,从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