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上结论:

易经不是迷信,但把易经奉为真理的行为则是迷信。

易经是古代具有朴素哲学的体系,有先进性,也有落后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素的哲学

我平时就强调理工科思维

理工科思维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权衡利弊。任何事物都要分析利弊。利益远远大于弊端,就可以干。弊端远远大于利益,就不能干。

二,数学建模,精准测量。一切不能精准测量的理论,都不靠谱。

我们现在就拿理工科思维的标准去衡量易经。

先看易经的利端,一共有五个

1. 提供了一种思考宇宙和人生的宏观视角,帮助人们从更广阔的层面去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当然,这在古代是先进的,现在则具有局限性,宇宙的运行规律与易经描述的完全不一样)。

2. 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智慧,如阴阳平衡的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3. 它强调变化和发展,让人们明白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

4.一些内容可以激励人的士气,带来正面效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即《易经》。这句话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要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5.可以提供一些与易经文化相关的工作岗位,为其提供资金上的益处。

再看易经自身的弊端或者缺陷

1. 其语言晦涩难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和解读存在较大的困难,也给了一些人断章取义的空间。

2. 内容的模糊性可能导致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容易产生分歧。

3. 过于注重象征和隐喻,使得其实际应用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南。

4. 传统的解释和传承方式可能限制了其与现代社会的直接对接。

5. 对一些概念的定义不够清晰,容易造成混淆。

6. 部分内容可能被解释为宿命论,削弱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7. 缺乏科学验证和实证研究,无法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得到直接的支持。

8. 其体系的复杂性可能使初学者望而却步。

9. 在某些情况下,经常被用于不正当的商业目的,如虚假的占卜和预测。

10. 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11. 历史的局限性导致其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价值观不完全相符。

12. 难以在短时间内为人们提供明确、直接的决策依据。

13. 传承过程中的保守性,严重阻碍了其创新和发展。

例如,某些流派坚持使用古老的注疏和解读方法,拒绝引入新的学术视角和科学研究方法。即使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坚持古人的论断,不愿意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新的知识进行创新。

又如,在将《易经》应用于占卜预测等方面,一些传承者严格遵循传统的占卜流程和规则,不接受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或结合现代科学知识进行重新阐释。即使现代社会的观念和科学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仍然坚守古老的形式,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和途径。

再比如,对于《易经》中的哲学思想,部分传承者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地继承,不鼓励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发展。当有新的观点和理论试图与《易经》的传统思想相结合时,可能会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和排斥,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

14. 对于现代社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无法直接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

15. 某些解读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标准和依据。

16. 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误导和欺骗他人。

17. 对于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18. 与现代科学的精确性和确定性相比,显得不够严谨。

19. 可能会让一些人陷入过度思考和纠结,而忽视实际行动。

20. 在跨文化交流中,其独特的概念和符号存在理解障碍。

21. 缺乏系统性的逻辑论证,一些观点的得出较为直觉和经验性。

比如在对某些卦象的解读中,对于为何某个卦象代表特定的含义,往往缺乏明确的逻辑推导过程。例如巽卦被认为代表顺从、柔顺,其解释可能基于直观的感受或传统经验,而非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巽卦与顺从、柔顺之间的必然联系。

又如在解释某些爻辞时,其结论常常依赖于解读者的主观直觉和过往经验。比如某爻辞说“潜龙勿用”,解释为在力量未成熟时应保持低调等待时机,但这种解释更多是基于一种直觉性的判断和一般性的经验总结,而非基于严密的逻辑链条和系统性的论证。

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时,《易经》中常说“否极泰来”,即坏到极点就会变好,但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必然的转变,缺乏详细的逻辑分析和系统性的论证,更多是基于长期观察和经验所形成的直觉性认知。

22. 对物质世界的描述相对较少,更侧重于精神和哲学层面。

23. 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的失真或遗漏。

24. 某些概念和原则过于抽象,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直接应用。

25. 其理论可能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适应性有限。

26. 对于个体的心理和情感层面的关注不够细致和深入。

27. 过于相信易经,会让人陷入过度的神秘主义追求,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28. 部分内容的解释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例如,在对某些卦象的解释上,不同的解读者可能会给出完全相反的含义。以乾卦为例,有人将其解读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便能获得成功;但也有人认为乾卦中的“亢龙有悔”意味着过度进取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两种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因为对于“进取”的程度和结果的判断出现了分歧。

又如在对阴阳关系的解释中,一方面强调阴阳相互依存、平衡共生;但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又过分强调阳的主导作用或阴的主导作用,导致阴阳关系的解释在不同场景中侧重点不同,从而给人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

再比如,对于“变”与“不变”的阐述。有时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需要灵活应对;但有时又说要坚守某些原则和根本,不能轻易改变。这种对于“变”的态度在不同的解释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逻辑,容易让人感到矛盾。

所以说,对《易经》的解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人会因为自身的立场、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作出不同甚至矛盾的解释。

29. 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难度较大,难以在学校教育中广泛传播和教授。

30. 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无法提供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31.易经无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任何指导。

比如,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论都和易经无关。在化学领域,易经也无法阐述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物质结构的测定方法。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易经也不能提供关于编程语言的设计、硬件的制造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直接指引。

32.易经无法发展社会生产力。

33.易经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34.易经的一切理论都无法精确测量。

通过卦象来预测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可能得到诸如“吉”“凶”“中平”等笼统的结论,但无法精确指出具体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获得成功或遭遇挫折,也无法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具体的收益数值、职位级别等。

35.易经用“阴阳”概念解释宇宙规律是错误的。

在《易经》中,阴阳是核心概念之一。阴阳被视为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或属性。《易经》通过阴阳的变化和组合,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但这些仅仅具有朴素的哲学意义,不代表完全的真相。从更广泛的层面理解,我们应该把“阴阳”之道看作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而不是认为它们真的代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

哲学意义上的“阴阳”是抽象的,不能直接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即使在社会现象上,用它来解释也属于比附思维。

自然现象的解释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起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验证性的模型和规律。

虽然哲学思考可以启发想象力,但它无法像科学那样提供精确、具体和可操作的解释。

虽然,“阴阳”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初步的分类方式,但其过于简化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许多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属性并非仅仅能用阴阳来概括。

中微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根本没有阴阳属性。中微子具有极微小的质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行为和性质遵循着量子力学的规律。这些规律远超出了阴阳二元论的范畴。

实际上,自然世界充满了无数无法用阴阳简单划分的现象和实体。例如,电磁波的频谱范围广泛,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其性质和作用因频率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不能单纯以阴阳来界定。再如,生命的进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基因的变异、自然选择、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绝非阴阳所能涵盖。

在化学领域,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多样性无法简单用阴阳来划分。例如,各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其性质取决于原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和电子分布等复杂因素。像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配合物,其配位结构和化学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远非阴阳所能概括。

在生物学中,细胞的代谢过程极为复杂。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信号传导等,涉及众多生物分子和酶的协同作用。例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一系列步骤,以及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和无氧过程,都不是简单的阴阳所能描述。

在地质学中,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力、压力、岩石圈的物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的相互碰撞、俯冲、离散等过程,不能仅仅用阴阳来解释。

在天文学中,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引力、暗物质、恒星形成和演化、星系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星系团中星系之间的碰撞融合,以及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都不是阴阳二元能够清晰界定的。

白天和黑夜,其实与“阴阳”无关。白天不过是可见光波多一点,在某一个时间短从恒星获得更多的热辐射。

这些例子都进一步表明,自然界的众多现象和规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用阴阳这种过于简化的概念来解释。

科学的不断发展揭示了更多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奥秘,这些发现都表明,易经试图用单一的、古老的阴阳观念来解释世间万物是不充分的。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方式,结合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探索和理解自然规律的真正本质。

36.易经仅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

例如“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等都是在谈归纳,因为“象”为总,《易经》总是强调“象”。

再以“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为例,它主要是基于对过去经验和现象的总结来试图理解未来,而非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和逐步的推导来得出未来的确切结论。

再如“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更多是在说明从具体的小名称呼中归纳出具有广泛意义的类别和含义,而非通过一步步的逻辑推导得出新的结论。

37.错误的将天地自然与人事混为一谈。

如《易经》中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预测个人的命运和事业发展,将天地自然与人事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再如,根据某一特定的星象组合就断言某人会在某个时候获得巨大成功,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努力、社会环境等实际因素。

38.过于强调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的哲学,推崇“循环”理念,将一部分现象错误的看成是整体现象。

实际上,福与祸并不是一定就循环往复,其触动机制也比较复杂,易经将它们过于简单化。

如果完全迷信《易经》里面的一切,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1. 过度依赖预测和占卜,失去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2. 陷入宿命论的思维,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从而不再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3. 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求所谓的“神秘指引”上,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4. 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

5. 因迷信而产生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个人事业和生活的失败。

6. 与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7. 忽视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培养,寄希望于虚幻的命运安排。

8. 在人际交往中,因迷信观念与他人产生冲突和矛盾。

9. 长期沉迷于迷信,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

10. 对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有益部分也产生误解和排斥。

总结

总之,易经的内涵固然复杂,但在解释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时,不能局限于过于简化的观念,而应与时俱进。我们应当以科学、理性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易经》这一传统文化遗产。也就是说,肯定易经里面的精华部分,抛弃糟粕。可以喜欢,但不能迷信。

附录:

在2004年的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对《易经》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易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与审美,以至于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历程。

杨振宁表示《易经》是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他指出《易经》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只有归纳而无推演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易经》最大的特点是始终认为天地自然与人是共通的,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规律。但近代科学强调的是万物有其原本的生存发展规律,自然与人类的发展规律是各自独立的,人事之中无法事事都与天地自然相提并论。

至于归纳与推演法,杨振宁认为《易经》中仅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例如“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等都是在谈归纳,因为“象”为总,《易经》总是强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