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大清王朝也感受到殖民国的强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加上沙俄在北方虎视眈眈,获得大量领土后的沙俄依旧不满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李鸿章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为实现晚清中兴做出了努力。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晚清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海军。而装备可以从国外购买,自己也能生产一些,但人才的建设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培养新的人才,掌握新的武器装备的使用,以及战争的指挥等。清朝派出留学生,让他们前往欧洲学习。为的是有一天,他们能回来报效祖国。1873年,沈葆桢向清廷建议,派出海军留学生,去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得到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的赞同。1877年,清朝第一批真正的海军留学生,开始踏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之路。

不过,早在1875年,清朝就有一批重要的学生,跟随法国人日意格前往欧洲,他们分别是刘步蟾、林泰曾、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共5名学生。1877年1月,李鸿章撰写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这拉开晚清派遣海军学员出国留学的序幕。随之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包括人选、人数、留学经费等,这相继获得清廷的认同。之后通过拨款、筹集,最终获得20万两的留学经费。留学欧洲人数为30人,他们有14人学习制造,艺徒4人,学驾驶12人。首届海军留学生出海工作准备就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7年3月31日,在李凤苞和日意格的带领下,他们从福州出发了,这些学生年龄为15至17岁,他们将要担负晚清的未来。同年再派出5名艺徒前往欧洲。他们有的在法国学习,有的在英国学习。三年后,1880年,他们学习结束,除了两人病故外,包括随从人员,一共35人回归。这些人回来,对北洋水师的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1882年,第二批留学生再次出发,前往欧洲,但这次人数不多,最后只有十名前往,三年后,回来七人。

经过这两次派遣留学生,清朝海军掌握了制造枪炮、硝药、鱼雷、驾驶技术等。加上晚清自己培训的学员,他们组建了清朝的海军,其中北洋水师的实力最大。第三批留学生出国,一共34名,回来30人,成绩都比较优秀。这次留学,他们学习了范围更广了。比如学习海军公法、捕盗公法,以及英国语言文字等。还有学习法国的法律等,学习西方的法律,也是晚清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兴趣,想从中感受双方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的留学积累,以及自身的发展。清朝的海军也逐渐形成规模,分别有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大,由李鸿章掌控。然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清朝惨败,北洋水师损失巨大,清朝的海军梦也遭到破灭,真是一战回到解放前。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全都给日本做了嫁衣。后来清朝重新组建,到民国时期,中国海军建设停滞不前。

为了实现强国,晚清派出这些留学生,也给中国积累了海军力量,一些人员在民国时期,同样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虽然清朝是衰落的,但派出去的留学生,他们并没有选择移居海外,而是选择回来。他们也想改变大清落后的局面。他们回国后,有三大去处。1:任职海军,创建海军主力,保卫大清的海防工作。2:担任海军学堂教员,发展海军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3:进入船政局,推进船舶制造的发展,实现自主化的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过去,晚清的这些作用,也促进清朝海军的建设。他们选择回国,也是不辜负清廷的栽培,但留学生还是太少。到甲午战争后,第四批才出发。这些留学生对我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在他们培养下,一批又一批学员,成为我国海军建设起步的关键。比如萨镇冰,他曾被清廷派出留学,回来后就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教员,也是北洋水师重要的官员。直到1952年去世,在他的培养下,留下许多海军人才,为我国海军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