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17、18世纪政治
1.德意志的政治分裂与经济落后
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仍维持着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奥皇哈布斯堡家族仍然把持着帝国的皇位,其政治制度是诸侯的君主专制制度,这种专制制度使德意志长期陷于分裂状态。根据《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德意志诸侯不必得到皇帝的同意即可以自由宣战或媾和,皇帝既无常备军,又无经济大权,只保留授与贵族头衔的权利。帝国议会由选帝侯院、诸侯院和城市院组成。选帝侯院由9个选帝侯构成,诸侯院由98个诸侯构成,城市院由帝国城市的代表构成。但是,帝国议会形同虚设,它根本无权干涉诸侯国的内部事务。
到17世纪上半叶,神圣罗马帝国由300多个大大小小的邦、51个自由市和1500个小骑士领地组成。各国诸侯都把自己领地上的立法、行政及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通过官僚机构、警察和常备军来统治人民。它们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互相纷争,付出巨大的军费开支。
各邦设立的无数关卡,既妨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加深了政治分裂的局面。有些小邦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统治者的收入,常常成为欧洲列强的工具。这样,在国际争端中,德意志总是首先卷入并成为欧洲的战场。在18世纪英法战争的年代里,德意志诸侯通过出卖臣民当雇佣兵而从法国得到1.07亿锂法郎,从英国得到4600多万英镑。因此,到17世纪上半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有名无实了。
政治上的分裂必然导致和加剧经济上的落后。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德国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帝国城市完全衰落了。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饥荒、瘟疫的流行,普法尔茨、符登堡、布兰登堡等地的人口丧失了5/6,北部和东北部有1/3的耕地变成荒野,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从生产关系上看,甚至出现了自由农民再次沦为农奴的现象。而农奴制的普遍恢复,又进一步妨碍了工业的发展。
在德意志范围内的两个最大的国家,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2.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多民族国家。它的版图在德意志各邦中是最大的。除奥地利本土外,还有捷克、摩拉维亚、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西北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哈布斯堡王朝不断对外扩张,于1699年兼并了土耳其统治下的匈牙利;又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夺得了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的伦巴底、那不勒斯和撒丁岛等广大地区。
奥地利是多民族的国家。在这里,奥地利人是统治民族,斯拉夫人、匈牙利人遭受封建的和民族的双重压迫。天主教是统治教会,异教徒受到残酷迫害,民族文化受到摧残。奥地利还实行德意志化政策,规定德语为国语,各少数民族不得违抗。因此,奥地利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1618-1631年,捷克人民举行了民族起义;1680年,捷克北部的农民揭竿而起,席卷了半个捷克,并且持续了半年之久;1671年,匈牙利也爆发了由伊姆雷.乔科里领导的农民起义;1703-1711年,匈牙利又爆发了由贵族菲棱茨.拉科西领导的起义。
正当哈布斯堡王朝忙于镇压境内各民族起义的时候,又由于王位继承问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从1740年开始,持续了8年,到1748年才结束,史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原来,奥皇卡尔六世无子嗣,皇位可由长女继承。1740年,卡尔六世死后,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1717-1780年,一译作玛利亚.特利萨)登位时,法国和普鲁士等国想分裂奥地利帝国,发动了反奥战争。战争的结果虽然使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得到承认,但奥地利却失去了工业区西里西亚和意大利一部分土地。
对外战争的失利,暴露了奥地利军事力量的脆弱;境内频繁的民族起义,也暴露了奥地利帝国政局的不稳。于是,刚刚继承皇位的玛丽亚.特蕾西亚以"开明专制"的精神在奥地利实行全面改革。她以普鲁士兵役制为榜样,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总参谋部,实行新的征兵制,从农民、手工业者中征募新兵,按照功绩选任军官并注重平时操练,军队的人员从10万增加到27万。同时革新外交事务;改革国家管理体制,废除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社会机构,建立中央枢密院、司法部、行政部和财政部;限制贵族对农民的剥削,规定农民劳役每周不得超过3天,每天10小时;取消皇室领地上的农奴制;颁布征收所得税法,取消贵族和僧侣不纳税的特权,规定新工厂主免税10年,鼓励工商业和纺织业自由发展;废除国内贸易关卡,实行统一税制,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司法与行政分离,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废除刑讯;教育方面使学校摆脱教会控制,由国家统一管理,建立专科学校。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主教特权,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律,使新教团体获得合法地位。这些改革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奥地利成为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
1780年11月29日,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去世,其长子继位,是为约瑟夫二世。约瑟夫二世全面推行和发展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改革,致力于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吏支持的集中统一的德语国家,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在加利西亚、布科维纳、匈牙利和西本比尔根建立德意志移民区,奖励依附地区德意志贵族地产和德意志资本的发展,优先录用德意志人为文武官员。他推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发展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约瑟夫二世还于1781年颁布关于宗教政策的《宽容令》,1781-1782年颁布谕令,废除世袭领地内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限制贵族特权,没收部分教会财产;取消地方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利,加强由中央任命的总督的权力;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建立起永久属性的警察组织。
约瑟夫二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措施过于激进,遭到守旧贵族的反抗,在非德意志地区推行德意志化,又引起尼德兰和匈牙利各民族的反对。在其统治后期,约瑟夫二世收回了大部分改革措施。1790年,约瑟夫二世死后,所有改革措施均被取消。
3.普鲁士王国的兴起
在神圣罗马帝国内,普鲁士是德意志各邦中另一个大国,它由霍亨索伦家族统治。它是德意志诸邦中领土最大、力量最强、地位最重要的国家之一。15世纪初,原居瑞士北部索伦山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领有了勃兰登堡为领地,同时获得选帝侯称号。17世纪初,勃兰登堡选帝侯利用婚姻关系取得了莱茵河下游的马尔克、克列夫兹、拉文施坦和威悉河下游的拉文斯堡。1618年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从波兰王国那里领有了处在神圣罗马帝国疆域之外的原条顿骑士团领地——普鲁士公国。于是,霍亨索伦家族就具有了双重身份,它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又是波兰王国的普鲁士公爵。
勃兰登堡——普鲁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德意志流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4条河流——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和奥得河,全部流经它的领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虽然引起整个德意志经济衰落,但是却促进了勃兰登堡的经济繁荣。因为贸易航路的改变,使德意志中部、南部各邦国不得不向北海寻找出口,而勃兰登堡就成为必经之路。
在"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统治时期,重视鼓励发展工商业,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的发展极为迅速。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大批受迫害的胡格诺教徒逃亡,腓特烈.威廉颁布法令,收容胡格诺教徒并给予优待。结果,不仅法国,而且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南尼德兰、瑞士和捷克的许多新教徒都纷纷来到这里,其中很多是熟练手工业者和富有的商人,他们开办纺织、造纸等作坊,促进了勃兰登堡的工业发展。腓特烈.威廉还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禁止货币外流。在政府监督和帮助下,毛织、棉纺、制革和玻璃等手工工场建立起来了,甚至监狱也变成了手工作坊。此外他还采取加征捐税等手段充实国库,采取排干沼泽、挖通运河等方法以利工商业的发展。勃兰登堡成为德意志境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勃兰登堡选帝侯领地被邻国瑞典、法国、波兰分割和包围着。因此他的对外政策主要目的是采取各种手段扩张领土,以便把自己的零散领地连接成一体。1655-1660年,波兰同瑞典进行战争期间,腓特烈.威廉先是支持波兰反对瑞典,后又同瑞典结成同盟反对波兰,迫使波兰承认普鲁士脱离波兰而独立,随后合并于勃兰登堡。
1688年,"大选帝侯"之子继位,是为腓特烈三世(1688-1713年)。在神圣罗马帝国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际,他以支持哈布斯堡王朝为条件,使帝国皇帝承认勃兰登堡王国。1701年,腓特烈三世在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举行加冕礼,改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701-1713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改为普鲁士王国,首都设在柏林。勃兰登堡选帝侯从此成为普鲁士国王。根据《乌特勒支和约》,其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时,则确立了普鲁士王国的专制体制,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兵力由3800人增加到85000人,成为德意志境内有能力同奥地利抗衡的强国。1723年,普鲁士成立直属国王的"财政、军队与王室领地最高总管理处",消灭了城市自治的最后残余,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威廉一世还继承其祖父腓特烈.威廉的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特别奖励军事工业和毛呢工业。
到18世纪后半叶,普鲁士已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最有活力的国家。这和腓特烈二世(1740-1786年)的开明君主制度是分不开的。
1740年,腓特烈二世即位,把普鲁士军队扩充到20万人,占欧洲第4位,而其人口只占欧洲第13位。腓特烈二世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第一次瓜分波兰。他的继任者腓特烈威廉二世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兰。
在内政方面,腓特烈二世提倡"开用专制",进行改革。他鼓励发展工商业,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成品,禁止出口工业原料,限制工业品进口。限制行会垄断,取消国内关卡,奖励资本家兴建各种手工工场。为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统一币制,创办银行、建立邮政、并且修公路、开运河。在农业上提倡开垦荒地,将奥得河沼泽地辟为耕地,而且在王室领地首先废除了农奴制。当时王室领地占全国耕地的近1/3,因此其影响非同一般。后因发现东部容克农庄更有利于生产,这一改革没有继续。此外,他提倡发展文化,重建了普鲁士科学院,重新启用被逐出境的启蒙思想家,还与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交往。他重视教育,支持艺术的发展。
腓特烈二世一即位就干预奥地利的皇位继承问题,出兵占领了奥地利工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随后挑起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使占领西里西亚得到承认。不久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使这一占领再次得到国际承认。18世纪末,腓特烈二世及其后继者于1772、1793、1795年三次参加瓜分波兰,取得大片领土。同时还参加干涉法国革命的战争。到这时,普鲁士的领土已从当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2.3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30.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60万,成为欧洲重要强国。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