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创始人的股份被两次司法冻结,冻结原因皆为还不上债。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家上市公司曾被誉“公考第一股”。
1999年,中公教育横空出世,两年后便搭上了一条快车道,涉足了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成为国内最早的公考培训机构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赶上了全国范围内的考公、考研的热潮,中公教育快速壮大,于2019年通过借壳上市了。
创始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2020年凭借1400亿元的财富,荣登国内胡润百富榜第十九位,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极盛之后就会转衰,只是没想到速度居然这么快。
最近三个完整年度,累计亏损了36.81亿元,虽然亏损金额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但中公教育已经元气大伤。
有人分析是正好遇到了口罩因素,也有人把责任推到了“双减”身上,但究其内在的原因,还是经营策略方面的问题。
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盈利1.68亿元,大概率全年可以实现盈利,扭转亏损的颓势,但与巅峰期相比,只有八分之一的占比。
至于股价,已经较最高点出现95%的降幅,总市值在200亿左右,还不及其峰值时的零头。
按理说,现阶段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逐年攀升,公培机构的生源应该源源不断,盈利能力要更强一些。
可正是因为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卷,录取比例突破天际,没上岸的学员越来越多,才导致中公教育的业绩“惨不忍睹”。
这就不得不提“不过包退费”制度了,红极一时,可谓“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出于对教学能力的信心,也是概率论的把握,中公教育敢为人先,推出协议保过班。
实际上是利用学员的投机心理,顺便打消其顾虑,不用担心没考上学费也会泡汤。
这样的承诺,大大增加了考生的付费意愿,虽然价格高,可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还是相当划算。
不过,新模式却给中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了一定影响。
考过率越高,退费率越低,公培机构才能赚到钱,否则就是白忙活一场,收到的钱都得还回去。
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退费率分别为44%、47%、68%,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即使最近几年的退费率没有公开,可从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双重评估,结合网络上的一些消息,情况必然是更加糟糕。
比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中公教育”的投诉高达11.12万条,创始人的社交媒体上,还有很多“在线讨费”的评论。
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公教育的现金流很紧张,承诺的退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中公教育也在积极求变,调整战略布局和方向,以期尽快扭转经营颓势。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公司的信任危机,将退费事宜妥善处理,兑现之前的合同,以免目标客群流失,进而影响发展前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