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佚名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北上,击退了多支清军的围剿,终于在1853年攻占了南京城。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太平军决定在南京定都,将南京改称天京。清军也随后在天京城外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从1853年到1860年,清军和太平军围绕着天京的攻与防展开了一系列的战役,前后一共八年时间。
在这八年中,骁勇的清军并没有攻下天京城,而是一再被太平军击破大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四面受敌的太平天国,为何表现得如此出色?南京人对太平军破江南江北大营的事情并不陌生,但是对细节却并不知晓,在此期间的战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
战争准备阶段
清军:组建两大营,江南大营在紫金山南麓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随后决定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清军尾随而至,3月31日,钦差大臣向荣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下扎下了“江南大营”。4月1日,太平军攻克扬州。4月16日,钦差大臣琦善也在江北的扬州城外扎下了“江北大营”。
从此以后,清廷和太平天国形成了相对峙的三大战区:僧格林沁军与太平军的北伐军相鏖战的北方战区、江南江北大营与天京守卫军相对峙的东部战区、湘军与太平军的西征军相激战的西部战区。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北方战区要高于东部战区,东部战区要高于西部战区。这是因为咸丰皇帝和满清贵族更加重视皇朝根基的北京和直隶地区。
清军建立的江南大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来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漕赋重地。而驻扎于扬州城的江北大营可以从北面威胁天京,监守大运河运输线,并庇护两淮一带的盐赋重地。
相比“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更为凶猛。1853年4月4日,向荣所部清兵攻占了天京城东20里沙子岗的太平军土城,就地赶筑营盘,步步为营。5日,清军将战线推进至天京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很快,清军又攻破了太平军的通济门、七桥瓮和钟山营垒,形成了对天京东面的挤压之势。
向荣的江南大营的准确位置,现有资料难以考证,但其大致位置还是可以确定的。即在紫金山南麓,往朝阳门、正阳门外,至七桥瓮,连营数十座,向荣的主营在紫金山南麓。向荣摆出的这一字长蛇阵,紧抵天京城垣的孝陵卫以南一线,给太平军的守军以巨大的压力。但问题是距离太近,太平军一旦出城反击,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来不及反应。江南大营建立后,所辖兵勇总数达到32615人,其中在天京战区为27435人,留守湖南有3300人,湖北有1880人。
太平军:约4万人驻守天京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面对这种形势,太平军分别攻占了镇江、扬州两个城市,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镇、扬二城为犄角,以长江为纽带的首都防御体系。
太平军对清廷作战的全国战略部署分为三个战区:一是以东王杨秀清为统领,约4万人,驻守在天京战区。其中,北王韦昌辉具体指挥太平军守卫天京,以对付江南大营的向荣部队;罗大纲 、吴如孝驻守镇江,防御长江下游,曾立昌驻守扬州,以对抗琦善的江北大营。这一块形成首都(东部)战区。二是由林凤祥、李开芳等为首的精锐2万多人,北伐中原,兵锋直指北京城,希图以此举推翻清王朝。这一块形成北方战区。三是由赖汉英、杨国宗、韦俊、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等率领太平军西征,拓展太平天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一块形成西部战区。
天京外围战
第1回合:太平军重兵把守VS清军小打小闹
太平军:把守城门,太平门只容一人通过
天京城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自然是精心防备的。在长江天京段之上游,从西南方向的大胜关到东北方向的观音门,江面上都有太平军水师的船只,可以说是帆樯如织;而从北面的仪凤门外到西面的水西门外江边,都有太平军的陆师防守。从东面的钟山西侧到南面的雨花台,城垣边上太平军都筑有非常坚固的营垒。从神策门以顺时针方向沿着明城墙走下去,太平门、朝阳门、正阳门和通济门等城门外,都有太平军的营寨。
太平军还将各城门砌小了,在城门内立上木栅设置了双重大门;夜间城门之上还要加上门锁。比如太平门只能容纳一人通过。城楼之上还设了更棚,并放置了大量的枪炮、弹药、麻袋和石块等,日夜有人巡守。因为朝阳门(今中山门)正对着敌营,所以布置更加严密。
太平军还在城中心的鸡鸣山(今北极阁)上设望楼三座,对于东路的清军动静,一望而知。其他营垒和天京城内的大街小巷也都构筑了望楼,楼高四五丈,上面是一个平台,平台之上放置大鼓。夜间按时击鼓报更。如果敌人来攻,就近望楼立即吹起号角竖起旗帜报警。
清军:只实实在在打了钟山和七桥瓮两仗
向荣虽然驻营孝陵卫至七桥瓮一线,堵住了太平军向东发展的道路,但他也自知并没有强攻天京的力量,所以他在有节奏地控制对天京城陆路进攻的同时,还计划用清军水师打败太平军在长江江面上的水军,使得天京、镇江和扬州三个城市的太平军没法相互接应,然后将他们一一孤立起来,逐个歼灭。但是种种原因的阻挠下,清军集结天京江面一共只有70余只战船,而当时太平天国已经设立水师9军,有船约1万艘左右。
向荣只好不断组织尝试性的进攻,1853年6月起,相继下令攻打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汉西门、雨花台等地,被太平军守军逐回。
这一系列小打小闹,伤不到太平军一根毫毛,太平军和向荣各自心知肚明。但在这一系列的袭扰战中,倒是成就了清军中的一个人——太平军叛将张国樑。他成为向荣军中的一颗新星,从此飞黄腾达。
天京外围的反复攻防,使得江南大营人疲马乏。与此同时,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其他地区不断调兵遣将也使得围攻天京的力道大减,以至于咸丰皇帝在一次上谕中说:“向荣自从到江南大营之后,实实在在地与太平军打仗的只有钟山和七桥瓮两次战斗……如果再不迅速进攻,仍然迁延观望,我必将立置重典,国法惩办你。我决不会因为你没有让东南战区情形恶化而宽宥了你。” 向荣不敢再有一日松懈。但面对坚城,他和皇上也一样无可奈何。
这一段时间内的江南大营并未动摇天京的安全。但它毕竟陈兵天京城下,太平军便不能不日夜提防它的进攻。
第2回合:清军水上作战VS太平军围魏救赵
清军:调动战船水上骚扰太平军
1854年7月,向荣广东所招募的红单船50只过镇江瓜洲。向荣将50只红单船,一半留泊镇江、瓜洲江面,归江北大营指挥调度;另一半开赴天京上游,归向荣指挥调度。红单船到了天京江面后,太平军的水上优势大减,水上交通不断受到清军骚扰。
为了对付向荣的水师,太平军在天京城北侧的沿江地区增筑炮台,密排大炮,在天京、浦口之间,还用铁链横在江面上,并扎了大木簰作为浮动战场。
太平军:逼近向荣主营,围魏救赵
1854年8月24日,东王杨秀清派兵从正阳门(民国时期改称光华门)出击七桥瓮(今七桥瓮湿地公园);次日,又派兵从正阳门、通济门、雨花台分三路会攻七桥瓮,又由朝阳门、太平门派出两队,自龙脖子向东进攻,逼近明孝陵向荣主营。太平军的进攻自然有围魏救赵之意,希望江南大营分兵救援。当时江南大营的兵勇只有6000余人,分扎19个营盘,绵延10里,如能击破其数营,则全局动摇。但是,太平军连攻多日,未能取胜。这些经验也告诉了东王杨秀清,太平军兵力不足,难以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于是,清军江南大营和天京太平军守军在紫金山、朝阳门、七桥瓮一线形成对峙,一时谁也吃不了谁。
水上作战则清军占有优势, 因为太平军水师船只一半是老旧民船,不适宜作战。加上向荣指挥的25艘红单船,停泊在金陵上游的三山营江面,给天京与其上游之间的联系和接济带来了严重威胁。太平军筹措的物资主要集中于太平府(今当涂县),天京与上游的水上交通暂被截断,太平军不得不分兵守卫天京西南的板桥、善桥一带,以维持天京与太平府的陆上交通。
1855年5月,向荣派出一支陆队,进驻江宁镇。从此,清军水陆相依,脚跟渐稳,多次打败了太平军水师,破坏运输船队,并一度攻占芜湖。红单船日益成为威胁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心腹大患。向荣多次以600里加急奏捷向咸丰奏报,朝廷对向荣也稍稍满意起来。清军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威胁日益严重,天京城内粮食开始匮乏,这终于迫使天京领导层下决心从安徽、江西战场调兵回救,并彻底摧毁江南江北大营,翦除心头大患。
天京核心战——一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
调集西征兵马回京,先破江北大营
1855年底,天京城内的情况十分危急。天京城的水上交通被迫停止,不得不改行陆运。而向荣派兵进攻江宁镇,又使得天京的陆上运道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江北的形势也很不乐观,江北的瓜洲受到江北大营的围困。
如果瓜洲、镇江被清军夺占,首都防卫的“铁三角”即被打破,江北清军将能够移师天京周边,与江南大营形成战术配合。这样的话,天京的困境就将更加严重了。于是,东王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回太平军,令秦日纲统率,东援镇江、瓜洲,待到瓜、镇解围,再回击江南大营。
1856年春,从西征战场调回的太平军陆续到达天京外围。摧毁江南大营军事行动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打通天京与镇江之间的通道。2月1日,燕王秦日纲等率太平军自天京东进至栖霞、龙潭一线,清军顽强阻截,双方在此相持月余。1856年3月18日,太平军突破清军的防线,秦日纲等率大军进入镇江。
4月2日夜,秦日纲等率太平军由金山夜渡长江,进攻江北大营,清军不堪一击,闻风即溃。江北大营就这样被攻破了。
石达开从江西回援,直扑江南大营
太平军占领扬州后乘机沿长江北岸向西卷击,相继攻下了仪征、浦口、江浦等城镇,准备由浦口渡江返回江南。向荣紧急从江南大营出兵渡江北援,并收复了浦口、江浦,阻挡了太平军自浦口南渡的道路。
正当向荣派兵支援江北的时候,翼王石达开率大军从江西回援直扑江南大营。向荣听到消息后,急忙从江北调张国樑军赶赴溧水阻击石达开军。
石达开很快率军至大胜关一带。天京城内也派兵驻守在太平、神策两门之外,准备攻打向荣江南大营。当时向荣大营的兵丁不到5000人,能作战的只有千余人,于是向荣紧急请调3000闽兵前来,又请调直隶、陕、甘兵3000余名,请拨战马500匹。可惜,这些举措都已经缓不济急了。
秦日纲军于1856年5月27日自瓜洲南渡长江,这时向荣四面临敌,处境空前困难。6月13日,秦日纲等率太平军从镇江外围返回天京,驻扎在城北观音门、燕子矶一带。
发起总攻,江南大营被击溃
正当江南大营受到冲击的时候,太平军各路主力已经云集天京东北郊,杨秀清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彻底摧毁江南大营。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向荣只得从外围各据点收缩兵力,增防江南大营。
向荣的江南大营主营驻扎于钟山的南侧,与天京城相隔2.5千米,距孝陵卫有1.5千米。17日太平军开始进攻,19日天还没亮,石达开、秦日纲派军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等营盘。稍后又添兵数千,一直激战到夜晚才收队。张国樑军回到孝陵卫后连夜筑营,企图堵住太平军向西进攻的通路。
6月20日清晨,太平军发起总攻。主力进攻青马群,一部出太平门直指江南大营西翼(应在今廖仲恺墓附近),一部翻越钟山从江南大营后路进攻。此时,城内的太平军也从通济门、朝阳门(今中山门)出击,威胁大营左翼营区。石达开等率大军分十多路猛攻青马群。向荣派兵五百人往援。东王又派军数千从通济门出城,直攻七桥瓮张国樑营。
向荣急了,亲自率领1200人去救张国樑。午后,秦日纲派兵四五千人翻钟山从灵谷寺围攻清军马队营盘。同时,东王派兵从正阳、朝阳等门出击,将江南大营从紫金山南至七桥瓮的20余个营垒一齐攻破。接着秦日纲等率领占绝对优势的太平军围攻孝陵卫主营,击溃了向荣全军。清军大将张国樑负伤逃走。
这样困扰天京三年多的江南大营就被击溃了。向荣败退丹阳后,愧愤交加,老病交侵,8月9日死于丹阳军营 。
二破江北大营——陈李大军进攻浦口,清军损失万余人
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胜利之时,太平天国内部的危机却凸显了出来,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领导层的内讧中被杀,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大好局面丧失殆尽。而江南大营进入了和春任主帅的时代,清军借机发起进攻,但因为太平军的城防工事,清军水、陆进攻都没有得手。
1857年5月,石达开出走。清军利用太平天国内部新的分裂,集中兵力在天京外围攻城拔寨。到12月,溧水、句容失守、镇江失守。
1858年,天王洪秀全重新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到领导岗位上来,重建了前期的五军主将制度。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至此,太平天国后期新的领导中枢建立起来了,后天王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军师和干王。
1858年8月,陈玉成、韦俊部首先动作,从安徽潜山前出舒城建立了前进基地。李世贤兵团矛头直指庐州。李秀成也同时行动,主力集结滁州,向江北大营展开牵制性进攻。8月23日,庐州府被攻克。陈玉成立即着手实施第二阶段行动计划——与李秀成会师,击溃江北大营。
江北大营的主帅德兴阿(1854年琦善因病死于扬州军中,德兴阿继任主帅)已从太平军降将处得到情报,紧张备战。江北大营是天京战区清军的薄弱部分,兵力不足、战斗力差。
9月17日,陈玉成兵团以号称20万人的大军从滁州进抵乌衣、水口一线,与李秀成兵团在乌衣胜利会师后,斗志十分旺盛。9月27日,陈、李大军大举进攻浦口,江北大营土崩瓦解。粮台军资,皆被缴获,清军损失万余人。这是天京事变以后最大的一次胜利,结束了太平天国战略退却的被动局面。
再破江南大营——太平军设空城计,再杀了一个回马枪
江北大营的攻破虽然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但天京之围的形势还是日益严峻。为此,洪秀全等多次讨论解救京围的方案。先向长江下游进攻,得苏杭和上海后,再沿长江向上游水陆并进,攻取湖北。
浙江军情警报不断送到江南大营,果然不出李秀成等人所料,主帅和春立即派兵救援。江南大营先后调拨兵勇援浙不下1.3万人,大营逐渐清空。
1860年3月19日清晨,太平军通过挖掘地道爆破轰塌了杭州清波门城墙,李秀成率军攻入城内。3月22日,江南大营的援军来到杭州城外。李秀成在城内插满旗帜,并于24日夜间,偷偷撤出全部太平军。清军中了李秀成布下的空城计。
李秀成部从杭州杀了一个回马枪,沿天目山小路取捷径直奔天京,途中与李世贤部会师,兵分五路进军天京。至1860年4月底,太平军五路大军集结天京城外,总兵力约10万余人。4月27日,开始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内外夹击江南大营。张国樑率部连日拼杀,但南路李秀成、东北路李世贤、西路陈玉成、南路杨辅清等部还是攻破了孝陵卫清军各营。
江南大营被攻破后,和春与张国樑不得不退守镇江,不得立足又退守丹阳。当张国樑听说冯子材在镇江未败,立刻率兵出城寻找冯子材的军队来援救。不料在城外遇到了太平军,清兵一触即溃。张国樑在策马渡河中溺死。而和春逃到常州,中弹负伤。5月26日,在浒墅关(在今苏州吴县境内)因绝望而上吊自杀,清军经制兵对天京的围攻彻底失败。
战事背后——拉锯战为何打了八年?
清军经制兵与太平军围绕天京的攻与防前后一共8年时间,这一系列攻防战役都反映了清王朝和太平天国的种种问题。
在向荣时期,由于清廷关注的重心在阻击太平军北伐的北方战区,江南江北大营的地位并不高。向荣战役战术实践经验丰富,但对整个战争大局缺乏统筹考虑,他对1856年太平军的大反攻没有丝毫的预见,最后全线败退。
就太平军来说,从1853年定都南京开始就在战略部署上出现了错误,过分相信自己从广西打到南京的经验和能力。北伐和西征不顾分兵大忌,以至于江南江北大营在天京周边坐大,再也没有能力去清除首都周边的清军力量,直到1855年底和1856年的危机出现。最后不得不调集其他战场上的重兵集团去解决这一问题,影响了西部战场上的优势局面。而一破江南江北大营的胜利,又加剧了杨秀清功高盖主的危险,在天京城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内讧。这也是太平天国最让人感慨万千和令人叹息的一段历史。
二破江南江北大营可以说是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等新的领导中枢的得意之笔,也掀起了太平天国战争的第二个高潮。和春等人不仅没有向荣的实战经验,自身也不愿深入战场,庸碌无为,更是缺乏应有的谋略。和春对太平军围魏救赵的计策没有丝毫防备,中了太平军调虎离山之计。当太平军兵临城下之时,无可奈何,只好仓皇而逃。江南江北大营的再次被破,反映了琦善、德兴阿、和春等满清贵族们所统率的八旗和绿营经制兵不断被削弱,战斗力渐失。
八旗和绿营经制兵的失败成就了曾国藩。在二破江南大营后,清廷转而依靠于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当然,这是后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