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说说
“我高合,媳妇极越,老爸众泰,房子买的是恒大期房……”
网友的这句话不管是不是段子,却让人一看就“忍俊不禁”,或许也有“兔死狐悲”之意。原因无他,这位网友简直是“坑坑必踩”,也是不少人踩坑的缩影和体现。
而从这个段子背后,我们也看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之下,洗牌已至,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少被寄予厚望的新势力品牌,正在或即将黯然离场。而此次爆雷的,则是极越汽车。
近段时间,作为百度与吉利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智能驾驶”双剑合璧标杆的极越汽车,可谓负面消息不断。而极越汽车高层给出“进入创业2.0阶段”的回应,似乎还想再挣扎一下。但极越汽车现在要考虑的,或许是能够平稳度过即将到来的“年关”吧。
爆雷!极越汽车站在风口浪尖
极越汽车爆雷,如今已成为众所周知之事。
事实上,极越汽车的爆雷早就有了“苗头”。前段时间,网络上就传出极越汽车开启规模裁员的消息。同时,还传出“其CFO离职,CEO家人移民新加坡,COO去了其他公司”等传言。
不过,当时极越汽车法务部也很快对外回应称,“我们在此严正声明,公司目前经营一切如常,相关信息均通过官方正规渠道发布。对于网传谣言,我们已经留存证据,向主管部门反映和举报,并已采取必要法律手段向造谣者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按照这些年来早就司空见惯的事件发酵走势,越是官方辟谣,大概率也确有其事。果不其然,极越汽车接下来所面对的形势急转直下。细细来看,极越汽车瞬间就在内部、外部面对“裁员、断社保、讨债”的“连环三拳”。
在内部,据多位极越汽车员工爆料,公司员工11月份的工资已经到账,但是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目前公司所有业务陷入停滞,内部大群全员禁言。极越汽车计划留下极少数员工维持业务。其余员工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离职,等到明年2月底拿N+1补偿;二是选择留下来,但12月开始薪资无法发放,职员将处于“自费上班”的状况。
同时,据极越汽车内部人士介绍,研发部门将在此轮裁员中被全部砍掉。目前公司包括正职和外包在内共有5000多名员工,其所在的售后部门共计300多人,按照目前的通知售后部门将只留下80人。按此计算,售后部门仅有约四分之一的员工能避免离开。据悉,极越汽车已有多部门宣布就地解散。而且门店端将停止销售工作,锁住试驾车不再接待用户……
在外部,极越汽车是面对企业爆雷时的共同问题——讨债。12月11日下午,网上传出极越汽车被媒体追账。催款函信息显示,极越汽车在杭州肽氪科技有限公司下单,进行极越汽车CEO直播系列抖音传播,合作费用共计360000元,已经过账期仍未付款。并点名极越汽车CEO夏一平,称“请极越汽车CEO夏一平付款!”
在种种纷乱之下,12月11日,夏一平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全体员工沟通,并坦承“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公司需要立即调整,进入创业的2.0阶段,管理层将全力以赴,与全体员工共渡难关。”而在夏一平发出的内部信中,则主要是从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等入手。
但从后续事情走势看,夏一平的回应效果甚微。就在12月12日上午,夏一平在公司总部办公室被众多员工围住,甚至有内部员工在网上直播现场情况。此次员工“围攻”夏一平,主要有4点诉求,分别为极越汽车将今年10月和11月的员工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缴齐、今年12月工资、五险一金、个税缴完、离职日给员工“N+1”的赔偿款,以及将员工落户流程走完。
而从12月12日下午的消息看,夏一平在内部会议中称“目前公司账户已经被冻结了,自己并不是企业第一责任人……股东愿意承担员工们离职的赔偿,但具体方案还需与股东、HR部门进行探讨。自己仍在积极寻求融资,公司没有关停和倒闭,整车的质保和软件服务不会中断。”
从这段话看,夏一平首先表示自己不是“第一责任人”,后面的话其实再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了意义,因为没有了权威性。种种迹象也在充分表明,爆雷的极越汽车正站在风口浪尖上,且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局面。
表现持续不佳,双Buff“失灵”
“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汽车人的名字。”
这句话,出现于极越汽车总部办公室的墙上。在如今的困境之下,这句宣传语看起来格外讽刺。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极越成立时是有底气和自信,喊出豪气干云的口号,并为之努力。
将时针拨回过往,2021年1月,百度宣布造车。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2日,极度汽车的前身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夏一平。天眼查显示,集度汽车股东有两家,百度关联公司达孜区百瑞翔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该公司55%,吉利关联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持股45%。从股权关系上看,当时在与吉利的合作关系中,百度占据着主导权。
而在随后的时间中,集度汽车不断进行调整。关键节点发生在22023年8月——由于生产资质问题,集度汽车被迫调整,这对品牌宣传也产生影响。为将车型尽快实现量产落地,吉利与百度新成立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变更为吉利65%,百度35%。紧接着,推出了其全新的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同时宣布其首款车型定名为“极越01”。
至此,极越汽车算是正式落地。而在极越汽车的发展历程中,最强的背书就是有着百度和吉利的双Buff加持。相比其他“白手起家”的新能源车企,背后百度和吉利的极越汽车看起来具有领先一筹的优势——百度拥有领先的智驾技术,吉利则拥有汽车行业领先的制造和生产能力。
但事实是非常残酷的,极越汽车在销量层面持续表现不佳。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的前六个月中,极越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18辆、147辆、511辆、362辆、1001辆和461辆。尽管后半年依靠新车07的上市,极越销量稍有起色,但离“万辆俱乐部”依然有很远的距离,最好成绩为单月3107辆。
据极越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公司累计交付已经超过1.4万台,月均约1300辆。通常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新势力品牌的“生死线”是月销2万辆。而极越汽车离这个销售数量,显然还很远。
有百度和吉利双Buff加持,极越汽车表现却难尽人意,显得有些吊诡。双Buff“失灵”,自是有着深层次原因。
首先,极越汽车此前太多次的调整,导致其错过新造车势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极越汽车在首款车型发布时,出现定价失误。随后上市不到一个月,极越汽车紧急将起售价降低3万元。这样的策略直接就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声量自然大不如前。
其次,极越汽车本身在产品方面也出现了失误。极越01和极越07试图对标特斯拉旗下的车型,但实际体验并不佳,且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性特点。而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没有“存在感”是致命的,很难出现在消费者的购车清单上。
最后,极越汽车的位置很尴尬,并没有被百度和吉利同时“疼爱”。百度更多是以供应商态度参与运营,而吉利旗下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这两大品牌且自顾不暇,让这两大品牌于近期合并。这导致极越汽车并没有享受到庞大资源的扶持——与财大气粗的小米集团全力造车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当极越汽车目前出现问题时,百度或吉利官方也没有明确的表态。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极越汽车陷入当下的处境也就不足为奇了。极越汽车已面临前途未卜的局面,未来的发展走势还充满了变数。是就此一蹶不振、慢慢退出市场,还是最后起死回生,再次回到战局中,就等待时间给出答案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