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局势动荡,大环境形势变化,叠加国内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我们普通人遭遇的情况,冷暖自知。

而这一背景下,部分地区财力也捉襟见肘。

这不,最近又传来"清退编外人员"的消息。

一股清退编外人员的政策风暴席卷全国,从辅警、城管协管到护士、教师,许多平日里看似岗位稳固的职业也难逃此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编外人员“清退”开始了

去年,官方的明令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精简5%的目标以后,编外人员清退浪潮就已经席卷全国。

先是哈尔滨发布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此后,陕西安康、江苏徐州、合肥肥西县、长沙雨花区等地都发布了类似的文件。

合肥肥西明确提出,编外人员现在只减不增。长沙雨花区已经精简了5%。

邵东累计清退编外用工300余人,节约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

湖北省十堰市通过清理规范,编外人员减少了326人;

山西石楼县,党政机构精简了37.1%,事业单位精简了31.1%。节省了5000多万元的开支,人员经费减少了2200多万元。……

近两年,在全国各个地方,类似的清退动作已经在有序进行,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外编人员的管理,以减轻财政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清退与精简背后的逻辑

其实所谓的“清退令”,就是政府部门开始优化编外人员结构,以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节省开支,并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该政策覆盖了多个行业,无论是城市管理的协管队伍,还是教育、医疗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未能幸免。

具体落地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

钱是关键!

有机构算过一笔账:

中国财政中,向政府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33%左右,提高到了2020年以后的超过60%。

此前新华社也有过一篇报道,一个仅有4万人左右的陕西黄龙县,机构数量308个,财政供养人员4400人;

2000年该县的财政收入是859万元,但是,支出却高达3159万元,其中90%以上是用于人员工资。

过去,房子好卖,土地财收大增,这种状况还能运转自如,可如今,各地财收锐减,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就必须要进行机构编制改革才行。

通过进行编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经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编外人员的存在可能导致行政资源分配不均衡,对工作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通过清退,相关部门能够优化机构结构,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哪些人影响最大?

据悉,清退编外人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别,同时,他们在行业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如辅警、城管,他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专业技术类人员,比如教师、护士等,他们在教育及医疗领域中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

3.行政辅助类人员,他们承担着对各类信息的分析整合、组织协调和处理、包括档案管理等任务。

这些人一旦退出“铁饭碗”,那么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和待遇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清退后怎么办?

清退编外人员不仅仅关乎裁员,它还涉及到社会公正和效率的平衡。

对于那些面临清退的编外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应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还可能面临生活的困境。

面对清退令,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①找工作,清退后可以到招聘网站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和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发出自己的求职信息,寻求新的工作机会。

②转行创业:有些人可能可以考虑转行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在相关领域中开展自己的事业。

③继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能力,以应对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

④寻求政策支持:有些地方可能也会有相关的就业援助措施,可以咨询当地的就业服务机构或者相关政府部门。

未雨绸缪早当先、 居安思危谋长远

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多学习一门技术,多增加一分副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清退后,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挑战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方是万全之策。

而对于清退以后的相关机构,更需要加强调整,避免人员冗余和机构臃肿的问题再次产生。你说是不是?同意点赞!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