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江源
第十二期
匹马入蜀琴鹤随
岷沱寒霁好人烟
「铁面御史」
乔木翠微,檐角飞扬,在崇州罨画池博物馆有着好几处以“琴鹤”命名的景点,其来历皆与一位名人有关。词汇“琴鹤”、成语“一琴一鹤”均出自于此,宋史为其列传,在当时和后世被称为中国古代清廉官员的典范。
他官至参知政事,与包拯包青天齐名,世称“赵青天”、“铁面御史”。他一生四度入蜀,五任蜀职。他一生廉政为民,深受蜀地人民敬爱,他在蜀地首职就在蜀州江原县(今江源街道)任知县。他就是以“一琴一鹤”简易随行名垂青史、发出“吾志如此江清白”千古浩叹留名青史的赵抃。
刚柔并济治属地
蜀人欢服赵青天
宋时,四川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地方各级主官一般皆由朝廷直接任命。蜀州为膏腴之地,朝廷自然特别重视。庆历末年,40岁的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谥号“清献”)从东吴走水路,沿长江三峡入蜀任蜀州江原县令。据记载,他上任时只带一琴一鹤,这在当时极为讲究排场的官场中实属另类,因此皇帝赞扬他“为政简易”。历时三年,在善颂堂张中理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凿渠灌田,开办县学,为政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江原由此大治。
赵抃一琴一鹤图
(图源网络)
赵抃到职后,常微服查访民情,体察民间疾苦。在县城附近修路筑桥,开渠引流灌溉农田,以利农桑,惠及县城及近郊农田,造福百姓。赵抃《与二弟抗扬引流联句》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
体察民情图(图左)与
《清献集》卷五.与二弟抗扬引流联句(图右)
一方安定后,赵抃又主持兴建了杜工部祠,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赵抃本人也有《题杜子美书室》诗曰:“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说明了他建工部祠是为了变风俗,“镇浇淫”,为江原营造良好的民风环境。与此同时,赵抃以身作则,重视教育,亲自授课勉励江原县学子苦学成才,写下《劝学示江原诸生》以告学子,诗曰“古人名教自诗书,浅俗颓风好力扶。口诵圣贤皆进士,身为仁义妈(一说“始”)真儒。任从客笑原思病,莫管时讥孟子迂。通要设施穷要乐,不须随世问荣枯。”
彼时江原家学昌盛,最具代表性的张氏家族中张闻、张中理、张中庸、张中行等人,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徒众甚多,都是“入贤不入佞”“敌邪以道胜”品德高尚之人,虽“好学而不思仕进”。赵抃选贤举能,在张氏的配合支持下共同推动促就了江原新气象,赵抃因此得“能名”之誉。
他离任时仍然不忘江原人对他的支持,翻越秦岭时写下《过岭回寄张景通先生,示邑下同人》慨叹“二年官役愧能名,贤得斯人幸合并”,斯人者,张中理也,合并者,帮助也,表达对张中理等人的感激之情。十年后移任益州路转运使时再次经过江原,写下《再经江原县作》看到“岷沱寒霁好人烟”,欣喜经他治理过的地方十年后仍保持着蓬勃活力。
成都平原富庶,民众负担颇重,赵抃对上申请减轻赋税,“备见民间科纳(临时摊派各种杂税)之际,忧愁亡聊”加以“体问”。上奏状《乞减省益州路民间科买》称民众有官布、大绫、苗米“三大科买”负担,请求朝廷“于折变、科配、买织疋帛万数内,减放一半以上,庶几宽远方之民”。对下惩治奸佞,严惩坑害百姓的衙役,处决罪行累累的不法僧道和地痞流氓,教育和释放因受蒙骗、被裹胁而参加“妖祀”的群众。据说放监那天,百姓欢呼雷动,呼其为“赵青天”。
清廉诗名蕴罨画
琴鹤清音传江原
罨画池琴鹤堂
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赵抃离蜀多年再到蜀地任职,此时是在梓州路转运使职上,赵抃应好友蜀倅杨瑜邀请游览罨画池,题《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厄。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赵抃作为客人,诗中明确提到“罨画池”三字,证实罨画池名早已经存在。赵抃的这首诗也成为最早提及罨画池的文献。
崇州罨画池
赵抃一生为官,诚如江水般奔流向前、清莹澄澈。当他重返江原的那一年提笔留下《再经江原县有作》,感念当初在江原为官的日子。“徙命乘轺入锦川,岷沱寒霁好人烟。弹琴旧治俄三政,持斧重来未十年。欲去民忧同乐只,敢孤朝寄独恬然。邑城东望踟蹰久,魏阙天遥里数千。”
正如赵抃不曾忘记在江原的岷沱寒霁,江原人也不曾忘记赵抃。在大庙未建粮站前,塑有一座白鹤神,当地百姓都称呼其为白鹤仙,台上坐着的正是赵抃的塑像,左手执笏,右手抚藤,庄严肃穆。老百姓们怀念其好,年年香火不断。在今江源街道萃英园肇志堂内塑立着赵抃的塑像,身前横一床古琴,右侧一只白鹤紧紧依偎,幽静的琴音与象征洁身自好的鹤,衬托“以琴治政”的清白。附近有一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也是纪念赵抃入蜀的清廉作为。
肇志堂内赵抃塑像图与萃英园内琴鹤桥图
清廉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赵抃人格魅力与道德操守如同荷花般高洁,即便置身于纷扰复杂的环境之中,亦能保持自身的纯洁与正直,不受外界污浊所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赵抃的“清”与江源活水之“源”,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冥冥中“相知相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源人砥砺前进!
探寻江源历史
汲取文化力量
文稿:何佳徽
编辑:杨涵锐
初审:廖清建
复审:罗 英
终审:况汉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