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开了第四家“砂锅菜”了,趁着周末,走进了一家。醒目的招牌,统一的设计,明亮的灯光,虽说叫川味砂锅,菜单里也有我从小吃到大的白菜豆腐粉丝、番茄肉丸,我想吃这几口好久了。
女朋友的信息适时响起,问我在吃什么。我拍了个招牌,说今晚吃点好的,“看看有没有当年奶奶做的味道…”几个字还没打完,女朋友秒回:“告诉你别吃这预制菜了!自己做什么都比它健康。”
怎么又遭骂了?!我没吃预制菜啊,我吃的是砂锅啊。砂锅不都现煮么,还能预制?
女友甩手丢我一个1688截图:“砂锅菜”“500g一袋”“量大从优”“源头工厂,专业供应”。我顺图搜了搜,从烧茄子,到砂锅粉丝,再到猪肚鸡汤… 不就是我眼前这家砂锅菜的菜单,我差点能一一对应上。还真是预制的!我有点惊讶。
说时迟,砂锅番茄肉丸上来了,热气腾腾,是我馋了一整天的味道!
但我有点生气了,不是因为预制菜,而是女友。这不是她第一次在吃上对我的选择不满意。我知道,她在南方沿海一带长大,对吃的讲究比较高,但预制菜又怎么了?更何况只要22块钱,人家没虚高卖呀。我拿起筷子尝了一下,也不难吃。
我耐着性子回复,“肯定没有我奶做的好,但也挺好吃的,下次带你来试试。” 谁料她没有停手的意思,不仅回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包,还补了一句:
“爱吃你自己吃,我才不吃这种糊弄玩意儿”。
我死命按下了那句“好好好,就你们南方人吃饭不糊弄”,回之以沉默。预制菜不好这个我认,吃预制砂锅不健康我也同意,但每次她都能找到点,话里有话地说我们北方人吃得糊弄,还说我家里砂锅,就是太忙了糊弄的菜 —— 这我就不开心了。
砂锅菜,是河北冬天最好吃的味道,若它被看作是糊弄,人人有手可做的预制菜,那可太憋屈了。
我是河北唐山人。砂锅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道菜,它几乎可以排进我人生前三的美食趣味。
世界上从来没有两股完全相同的砂锅香气,就算我奶奶这样的“砂锅菜”高手,也没有做过完全一样的两次砂锅菜。每当类似现在这样的气温来临,我最期待的就是坐在餐桌前,看着砂锅的热气从汤汁儿表面飘上来,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期待这次的锅里又加了什么不一样的好料。
记得小时候,在屋子里打小霸王游戏机的我,总能闻到厨房飘来的阵阵砂锅香气。有时带着一些鸡块和洋葱混杂的香气,有时是猪肉油脂交融了大葱的味道,热腾腾的雾气透过厨房的窗户氤氲开来,给寒冷的空气裹上了一层暖意。砂锅就是那时候的日常盲盒,每次被告知说晚上吃砂锅菜,就是等待惊喜开盖的日子。
冬日的白天很短暂,奶奶会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开始忙活,一边调节灶台的火苗,一边用一只略显粗糙的木勺翻动锅里的菜。砂锅里有土豆、粉条、白菜,有提前腌好的五花肉,砂锅菜没有标准的食谱,但奶奶总是能就地取材,每次变出些不同的花样。
“好了没,好了没!”我会在玩完几局游戏后,忍不住跑去厨房门口。
“快啦快啦”,奶奶总能在我等不及的时候耐心对我讲。
小时候的我也有性子,有看到锅里都是豆腐青菜和没什么色泽的肉片,会赌气说今天不吃了。但如果奶奶下次煮的时候,多放了几块大排骨,我就连着粉条和土豆都能一起包圆舔锅,乐滋滋地缠着奶奶说家里的砂锅菜可真是天下第一好吃啊。
楼下的奶奶,偶尔也会带着自己家做的独门砂锅菜过来,让我们一起尝尝,然后再热烈地讨论彼此的做法。她们分享着市场里听来的新鲜秘诀,交流着如何节省着钱把不寻常的普通食材做得好吃的点滴,多放点猪皮,多加两勺糖,多放几颗楼下摊子最近拿货来的草果和香叶,每个毫无章法的小技巧也让每一锅砂锅菜都多了些许难忘的风味。
可以说,我成年后对美食之所以喜爱且期待,源头就在奶奶的砂锅里。奶奶的砂锅永远不一样,但每一种变化,都是好吃。是砂锅菜让我相信,人生不要总担心不确定,揭晓答案的时候,总会有好事发生的。
南方的女友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砂锅是终极糊弄菜,乱炖的另一种名字。但凡妈妈们对冰箱里的食材有所规划,都不至于用砂锅这个方法去烹饪。砂锅是冰箱剩菜太多,或者实在没劲儿做饭的下策之选。毕竟在她家里,从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都能随手变出一条清蒸石斑鱼或者堪比中药食疗作用的纷繁复杂的老火靓汤。
这种环境衍生出来的, 就是对所谓“不用心”做出的菜的坚决抵制,比如预制菜,比如砂锅。
好处也是有的,只要她来我家,我就能吃上她做的各种好吃的:陈皮蒸肉饼,玉米排骨胡萝卜汤。就连简单的蚝油生菜,她也要看是不是纯正蚝汁做的…我也是从她这里第一次知道,陈皮是橘子皮,搭配肉类可以有异香。
她当然有在一点点适应我。
我记得去年七月的一个夜晚,我和她到达呼伦贝尔莫尔道嘎小镇,中午还穿坎袖的天气,晚上就用寒冷的风给来这的游客一记“下马威”。就在我俩纠结要不要吃均价五元一串的小串羊肉时,一家发着微弱光芒的红色招牌吸引了我的目光:“红姐砂锅”。
我不由分说拉着她放弃羊肉串走进这家小店,当时她差点气炸了。而且餐厅里整齐地摆放着六套桌椅,没有客人,冷清得不像话。她问我来呼伦贝尔为什么要吃砂锅?我说天气太冷了,砂锅会让你暖和起来的。今晚先将就一下,明天你想吃什么都陪你。
看到我们两个外地人进来,店老板也很意外。她热情地招待我们,说“没事儿的孩子,坐吧,想吃点啥?”我俩点了一份酸菜白肉,一份水煮肉片和两碗米饭。蒸腾着热气的酸菜白肉很快端上了桌,黄色的酸菜浸透在清亮的汤汁里,白肉片薄如蝉翼,是熟悉的味道,却有有所不同。
“老板娘,这汤怎么就喝下去麻麻的?”我有点好奇。
老板娘赶紧笑着出来道歉,说新鲜拿了些花椒,闻着香就多放了些,果然一细看,汤底中开始渐渐浮起些新鲜的花椒,老板娘说得大方且诚恳,我俩吃着也觉得暖和。这顿砂锅,竟也越吃越有滋味了起来。
十几块钱一份的砂锅菜,在这个一顿饭人均七八十的呼伦贝尔旅游胜地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存在,让人不禁感到一种出人意料的温暖。没有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宰杀”,如同招呼家人一样得随性,砂锅里的每一勺都是实实在在的食材与浓浓的人情味。
那次之后,女友也大概理解了我说的,从小吃奶奶做的砂锅的情感。
对我们北方人,砂锅这种技艺,是一种生存饮食之道。就算远方老舅串门唠嗑来,也不担心桌上的饭菜失去风味。它完美将北方的“炖”与南方的“煲”相结合,并保留住了北方特有的豪放:东北的白菜豆腐锅、酸菜炖肉锅,传承了北方农家食材的天然优势;内蒙古,又会加入了更多的羊肉、马铃薯。
厚实陶土能精准锁住热量,将锅内的温度平稳地传递到食材中,使每一块肉、每一片菜叶都在这缓慢而恒定的热度下达到最佳状态,然后就连最普通的豆腐、白菜、粉条,都能在砂锅的汤汁里,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中变得软嫩入味,却又不散形。
它不是单调的调味堆砌,而是柴米油盐间细心熬出的温情。那滋味,是食材在高温中相互融合后的每一层细腻,是入口即暖的家常气息。这种把不同时间里的情绪,食材,共同投掷于砂锅里,然后再交给时间慢煮的砂锅菜里咕嘟咕嘟出来的灵魂,是流水线永远无法还原的工艺。
其实我该想到的,在这个连煎鸡蛋都可以预制的时代,砂锅又怎会不可以呢?更何况我进的是商场的 B1层,那五彩斑斓的广告海报和统一设计,已经是莫大的提醒了。
走出店里的时候,我特地去后厨看了一眼,很窄的过道,被一个大冰箱占住了一半空间。操作台上一遛八个电陶炉,每一个都正热着砂锅。大概率真的是预制菜,至少这空间,不是新鲜备菜的馆子会有的模样。
女友的话再次萦绕,“我才不吃这种糊弄的玩意儿”。
是啊,这里的砂锅跟我们在呼伦贝尔吃的不一样,也不是我奶奶做的那种,万般变化于一口砂锅的滋味。这里的砂锅,只有千篇一律的同一种味道。倘若我小时候如果经常吃到的是这种,我大概很难爱上砂锅,也很难对吃饭抱有惊喜的期待。
● 很多广东人至今会认为砂锅是“洗锅汤”
“你晚上吃的什么?” 我还是回了女友一条信息。“你那儿今天冷不冷?”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青瓜排骨汤,炒了个橄榄菜炒饭。” 她的信息很快飞来。她就是这样,哪怕一个人吃饭,也要有至少一菜一汤的仪式感。
我赶紧给自己找了台阶下:“你说的对,这砂锅菜的确是预制菜的味道。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学着炖白菜粉条,我们在家吃!”
在这个味道被标准化、快节奏吞噬的时代,我知道预制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但我希望,它可以至少不去占用我熟悉的名字,让我想到砂锅菜的时候,仍然想到的是家庭和人间那种独有的砂锅菜烹煮时间里的记忆与归属感。砂锅菜高光时刻,不是商场B1 层的快速打发,而是岁月静好时,厨房里永不熄灭的那盏温暖灯火。
北京吃货影迷招募!
12月27日
《风味人间》主创将携《风味人间5·香料传奇》
前往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
为观众朋友们带来第6集和第7集大银幕独家抢先观影体验。
放映结束后,现场还将举行影片捐赠仪式和主创映后交流,
与观众朋友们分享关于作品创作的新鲜故事。
门票现已全面开放销售
我们也将送出10张观影票
只要你在豆瓣发表过《风味人间 5》的评论
截图私信给小风(风味君微信号:FengWeiJun2020)
即可获得12 月 27 日下午在北京的抢先观影场的赠票一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本期作者|唐、斯小乐、梅姗姗
编辑|梅姗姗 视觉/创意|BOEN
摄影|大众点评@宝宝、@11、@SecretLiiiu、@是鲸鱼么,小红书@杨猪猪、@陈不陈、@魔法少女郭德纲、@骚年LYJ别怕、@每天睡不够、@河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