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不说自己优秀,甚至都不想别人知道。

虚伪的人总是夸夸其谈,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多了不起。

人活一生,到底是在群里做“王者”,还是做自己的“王者”,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

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就知道,一旦有三个相同的方块凑在一起,就会消失。

做人,与其和别人一样,在群里唱高调,不如走自己的路,哪怕是一条不寻常的路。

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看起来格格不入,但是他们很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生活,不随大流。

魏晋时期,有个叫王戎的人,从小就显得很奇葩。

六七岁时,去看表演,有猛兽忽然咆哮,吓得大家迅速跑开,但是他站在原地不动。

魏明帝曹叡在一旁,对此啧啧称奇。

王戎和一群玩伴外出,遇到路边的一棵李子树。大家都去采摘,唯独人不去。

他说:“李子在路边,也没有人采,那就是酸涩的。”

玩伴们咬一口李子,果然如此。

长大之后,他还是另类。

比方说,侄儿要结婚,他送了一件衣服。等侄儿婚后,他把衣服要回来。

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是竹林七贤之一,并且在官场混得很好。他的主张,总是与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很全面。

司马家族掌控曹魏政权后,司马繇也变成了权臣。

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成功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

西晋建立后,王戎就看到了西晋不长久的真相,但是朝廷不听劝告,他就只能故意摆出随波逐流的样子。

他把自己的政务交给手下的人,自己处处骑马外出游玩。

当时的名人戴逵如评价:“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为什么是乱世,还能躲避灾祸,生活安然,这就是做人的远见,还有看问题的方法。

大家都能发现的商机,那就不是高利润的事情;大家都可以享受的福气,那就是普通的福气;大家喜欢的事情,那不一定是对的,也许是盲从。

太多的人,在做自己和做别人之间摇摆。

本来自己的行为是对的,符合自己的真实心理,但是后来看到大家都不会这样,那就动摇了,不够自信了。

比方说,一个退休的人,不去打麻将,但是看到大家都去麻将馆,也就忍不住了。

生活中,坚持做自己,总能有和别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发现“不一样”,成绩自然就不一样,能够超越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做事,不拘一格。

一件事,不止一个方法;一个方法,不只是解决一个问题。

一个学校,大家的科目一样,但是结果可以不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群人在一起,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那些目标和大家不一样的人,总能走出不一样的路,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诗人普希金,在上学的时候,经常和父母去一些文学沙龙,还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学习绘画。因此对艺术非常有兴趣。

他到皇村中学读书,周围的同学都希望自己做官,发财。唯独他,总是去看名著,并且打破权威解读,用辩证法去说名著。同学们为他取一个外号“逍遥派哲学家”。

1815年,皇村中学迎来一次改革的机会,首次举行升级考试。

同学们都想一举成名天下,把做官发财的机会付诸实践。

当考官们在台上,听着大家说梦想的时候,很快就乏味了。一系列的梦,都雷同,都很庸俗。

轮到普希金上场了,他背诵了自己写的诗歌《皇村的回忆》。

慷慨的诗句,激动的表情,让考官精神一震。考官中,有大诗人杰儿查文,听了诗歌,马上把普希金揽入怀里,并且决定给他升学的机会。

大家都去一条路,势必会导致拥堵,唯有另辟蹊径,那才是出路。

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自然就是那条生僻路线的创始人,或者是去了人少的地方,顺利走过一段路,去了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成功,不动声色。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真正优秀的人,总是与人格格不入。人们由于嫉妒而疏远他、孤立他,并且貌似公允地对他的行为举止说三道四。”

一个人比别人优秀一点,很容易被嫉妒,甚至被打压。聪明的人,把自己优秀的一面,隐藏起来,从而巧妙地离开低层次的群体。

也许很多的时候,他都在一个在走路,也不想告诉谁,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当别人发现他的优秀之后,已经属于望尘莫及的地步了。

就像作家梭罗,独自去了瓦尔登湖,自己盖房子,自己种地,又悄悄写书。

后来,他写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古人告诉我们,要闷声发大财,要低调办事,要低头笑,甚至夹着尾巴做人,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套路,也是成功的重要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人在社会上,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能够做旁观者的人,活得很成功;能够在在当局者和旁观者之间,自由行走的人,更成功。

人活一生,真的没有必要在群体里,讨好别人,也不要被别人的想法左右自己。笑着接纳别人,也不迷失自己,那就好了。

格格不入,不是惺惺作态,也不是利己主义,而是守住真实的自己。

往后余生,不管走多远,去了哪里,自带光芒,自我成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