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AR,把小米还没做到的事情给做成了。

融合了智米造车团队的iCAR,没有抹去小米生态链打造爆款的教义。

网友们曾对 小米SU7 参数 图片 )戏言的“9.98万元”,在iCAR V23身上真的兑现了。

籍此,iCAR不只是把年轻人的大G梦给照进现实这么简单。

实质意义上的“红米汽车”,已经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雷军对互联网创业时期的经验总结。

出身于小米生态链的智米团队,对此大概亦不会陌生。

智米科技创始人CEO、iCAR首席产品官苏峻,就多次用“极客”来形容自家团队。

「在团队的创始初期,我们就在想究竟要做一台什么样的车,才能达成我们的造车梦想。」

「我们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其实我们内心想为自己造一辆车,但我们知道汽车是一个商业化的领域。」

「你需要有一个用户群、有一个规模,所以我们想到了跟我们团队有着同样想法、同样精神追求的一群人。」

「他们态度鲜明,不被外界定义、不随波逐流,敢于突破和创新,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态度。」

苏峻指出,出于对独特个性的追求,这就是iCAR V23的设计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在产品上做出独特价值,苏峻给出的答案是“兼容相反的特质”。

在iCAR V23身上,它就要做到“既要又要”的价值体现。

好比说,iCAR V23选择了经典的硬派越野风格造型,但同时它又要主张科技赛博主义。

苏峻指出,硬派越野车都有一种能够穿越时间、经久不衰的外在美,原因就在于它们都严格遵守了军车的设计标准和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这包括了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大轮毂、耸立的A柱以及尾部向上前倾的姿态。

在此基础上,iCAR V23在圆形大灯内部,加入了更具现代观感的条状灯,以及在四个门把手上都设计了可显示充电状态的呼吸灯。

更让苏峻满意的是,iCAR V23特意在前保险杠两侧,把两颗毫米波雷达用覆盖件的形式外露了出来。

「内在的高科技,我就想把它彰显出来,我彰显、我高调、我乐意,这样的风格就叫做科技赛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外观设计一样,iCAR V23在车内同样想着表达其叛逆个性。

在特斯拉的影响下,极简大屏内饰设计已经成为了电动车市场的主流选择。

苏峻没有选择去抵抗大屏潮流,但他拒绝把所有座舱功能都集成在屏幕上的做法。

「如果要得到真正好的用户体验,那应该完全从体验出发,而不单纯从工程炫技出发,所以该把机械的触感反馈拿回来。」

「我们希望把用户拉回现实,我希望从体验出发,给他们做出精致的反馈感。」

于是,包括驾驶模式调整、调风量、调温度、调音量等惯常设置,iCAR V23都选择用上更传统的旋钮形式。

再者,iCAR V23也没有用上电子门把手,而是保留了传统的机械开启方式。

这就是苏峻认为的数字智能+机械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AR V23,不只是注入了苏峻的个人偏执想法。

在他的核心主张当中,迎合年轻人的实用功能需求,这才是打造爆款的关键要义所在。

「把空间的使用效率压榨到最大,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一件事。」

「因为我们觉得这可能是大家的第一台车,或者唯一的一台车,它的实用性将极其重要。」

于是,iCAR V23在4.2米出头车长里塞进了2735mm的长轴距,以给后排留出更多腿部空间。

苏峻还说到,为了让乘员空间最大化,团队还进一步挑战极限,做出了离前风挡更近的超薄仪表台,甚至还不惜牺牲了部分后尾箱容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新车打出了“大空间、大沙发”的概念。

为此,作为一辆标准的5座车,碍于车身宽度的iCAR V23,只给后排留了2个座位。

苏峻说,既然5座满载的情况出现得极少,那倒不如通过4座的设计,让后排乘员坐得更加舒适。

对于一款10万级定位的产品来说,敢像苏峻做这般取舍的应该也没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给大家讲这么多,我只是想引出一个词叫“独特”,因为这样组合出来的一台车,我们从来没见过。」

「毫无疑问,iCAR V23致敬了经典,但它不对标、不模仿,也不抄袭任何人。」

「我们是一个初生的新势力品牌,也许我们的力量很薄弱,但我们依然要用力推动中国汽车进入体验创新时代。」

以“设计师”和“有情怀的汽车人”自居的苏峻,带着满满自豪感将iCAR V23推向了市场。

与此同时,他也掀开了iCAR发展路上的新篇章。

从此以后,iCAR将深深刻上苏峻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AR,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新品牌、新势力。

它的前身,其实跟奇瑞新能源脱不了关系,而在iCAR正式成立以后, iCAR 03 是它拿出市面的第一款车型。

而随着当下V23的到来,iCAR可以说又经历了一次焕新的动作。

「我还是想强调一下,V23是新iCAR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车,我就是这么想的。」

苏峻,给出了他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峻坦言,一开始智米成立造车团队,就是奔着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

但随着造车资质在2022年的突然收紧,事情变得没法推进下去,包括小牛电动的自游家也是因为这样选择了放弃。

就在此时,奇瑞尹同跃向苏峻伸出了橄榄枝。

「尹总的高认知,让年轻人放开尝试创新,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尹总第一次到智米是2023年6月,然后9月份开始融合,这一年多里大家还是在增强信任。」

「原来可能是相信他,现在是更确信他,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苏峻明言,如果没有尹总的主导,就不会有今天新的iCAR团队,V23可能就永远停留在了一张图纸、一组数据、一个模型、一台样车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苏峻强调智米和iCAR的团队融合,跟华为入局造车有着根本差异。

他认为,华为的合作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供应商模式,但智米和iCAR的融合,更多是团队之间的合并。

而且,“智米汽车”还不是个公司主体,只是一支造车团队,目前团队成员的合同也是签到了iCAR旗下。

苏峻直言,「现在没有“双方”,只有iCAR一方。」

由此也能解释,此前尹同跃为什么向iCAR给出这样的保证——「我愿意尽我所能及全公司的力量,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研发投入不设限。」

iCAR,始终是尹同跃力捧的亲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了尹同跃承诺的iCAR,从V23预售开始就没有辜负到前者的期望。

苏峻透露,在新车预售当天,系统足足宕机了4个多小时,当天就收获到了超过3万辆的预售订单。

面对iCAR V23的爆款势头,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说到,在明年初新工厂开始投产以后,至少将保证到新车4-4.5万台以上的交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预计,相信只要两三个月,iCAR V23就能做到盈亏平衡。

之所以章红玉有着这般乐观预期,除去是对iCAR V23抱有信心以外,这当中还离不开整个大奇瑞体系的支持。

「我们这个车在物理本质上跟奇瑞其它品牌是一样的,它的生产单元、车身、底盘、电池都是一样的。」

「现在奇瑞有几百万辆规模的产销能力,这带来的技术质量和成本也将极具竞争力。」

「所以只要我们能有这种极客精神去探索、去成功挑战,iCAR应该是有无限上升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瑞体系带来的价格优势,在iCAR V23的9.98万起售价上不难体现出来。

只是该版本并非此前公布过的401km续航车型,而是作为惊喜出现的301km续航版本。

苏峻表示,起售车型并非作为丐版而存在,其配置跟401km版本的差异基本就只有续航水平。

而之所以增设这个入门版本,主要还是为了针对城市通勤的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留意的是,10.98万起售的 银河E5 ,在入门版本身上提供了440km续航。

这样看来,iCAR V23的9.98万版本,可以说是将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

iCAR V23,真有在努力增加成为爆款的胜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iCAR曾对外说过品牌的针对价位是15-40万元区间。

但在品牌焕新以后,iCAR没再公布过具体数字,而随着V23的上市,这下限更是突破到了10万元以下。

在被追问到如今iCAR的目标价格段时,苏峻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他只是说到——

「一个品牌既然做了特别亲民的车型,就不可能还想做豪华车。」

「我们还是说,iCAR是年轻人的特色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iCAR曾公布过越野类MPV的产品规划,苏峻对此也只模糊说到,「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力、技术能力肯定也能到20万元以上价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峻和章红玉,同时没有对品牌目标价格段的问题作出更多回应。

这一方面大概是要视乎iCAR V23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苏峻的造车逻辑。

苏峻明言,世界不能只有 卡罗拉 ,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平庸的汽车品牌。

「iCAR可能会成为本田、成为马自达、成为铃木,但我们大概率成为不了丰田。」

「我们的品牌设计标准,是成为一个有特色且有规模化的企业,而不是单靠规模量取胜的公司。」

「但我们也不是玩小众车,我不会去干双座小跑车。」

「我要干,我就要考虑汽车的驾驶和乘坐,这两个实用性一定要给到消费者。」

这样看来,对于苏峻和iCAR来说,目前还只是刚走出验证其造车逻辑的第一步,没有必要在此刻去给品牌过早设限。

苏峻,选择把答案留给了其爆款思维下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典的设计姿态、全车留有了多个配件拓展接口、9.98万起售、给年轻人圆豪车梦……

苏峻把小米的造车元素,都如法炮制在了iCAR V23身上。

iCAR V23的大卖,似乎已成定局。

但这样的爆款逻辑,是仅限于个例,还是可以一直持续发挥作用,这仍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毕竟理想M系列的折翼,多少也给大家提供了教训借鉴。

赢得了不俗开局的苏峻,他的造车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