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疏忽”到“危机四伏”

撰文:吴樱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快速、不规律的电活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这种心律失常不仅会增加心脏负荷,还可能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增加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病例初探:“小疏忽”到“大危机”[1]

患者为一名69岁的女性。

2018年,患者确诊脑梗死和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并开始服用达比加群进行抗凝治疗。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医嘱,间断服药

一个月前,患者做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自行停药。这一“疏忽”,导致患者脑梗死再次入院。

左心房出现“巨无霸”!

再次入院时,患者的症状已经十分明显:语言不清、尿失禁及大便失禁。这些症状如同警钟,提示医生可能存在新的中枢神经系统事件。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全面的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及意识模糊。

心血管系统检查中,听诊发现心律不齐,符合房颤表现。

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提示抗凝治疗不充分。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发现了左心房内一个巨大团块,尺寸惊人,达到了67mm×60mm,几乎占据了左心房的全部空间,更有二尖瓣口梗阻的迹象(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左心房内有一个58×55mm的可移动球形肿物。

心脏CT进一步确认了这一发现,一个边界清晰、表面光滑的充盈缺损,靠近房间隔中部,并在舒张期接近二尖瓣口(图2)。这是一个潜伏在心脏深处的“巨无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CT显示左心房内巨大的肿物(箭头所指为左心房内的肿物)

与时间的赛跑,与生命的较量

基于超声心动图和CT的影像学表现,初步考虑患者是左心房巨大黏液瘤。然而,鉴别诊断还需考虑左心房血栓、赘生物、肿瘤及其他罕见病因如房间隔动脉瘤和房间隔血肿。

考虑到左心房内占位效应明显,并导致二尖瓣口梗阻,外科手术切除是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被立即安排进行左心房内团块的外科切除术。

术中发现团块为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6.5mm×5.5mm×4.6mm(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手术切除巨大左心房肿物

这个巨大肿物是什么呢?术后患者的结局又会走向何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跳转后打开置顶第一篇文章即可知晓~

参考文献:

[1].Wang Y,Liang Y.Giant left atrial thrombus in a patient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Eur Heart J Case Rep.2024 Nov 14;8(11):ytae606.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