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陆军仅有常备的17个师团,此外加上其他辅助部队,日本陆军现役部队为38万人。
此后因日军全面侵华,其陆军在1937年底即扩充到了108.4万人,到1939年底,日本陆军扩充到了40个师团,其中85%的部队投入到了中国战场。
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年,日本陆军一共有51个师团,其中36个在中国;1942年,日本陆军有58个师团,其中37个还是在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大量兵力,因此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称:
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而到了1945年,在盟军即将攻入日本本土之际,日本开启了所谓的“一亿玉碎”计划,大量招募军人。使得其兵力暴增到了近700万人。其中半数在日本本土,海外日军大半仍盘踞在中国,小半则散落在东南亚到西南太平洋的漫长战线上。
那么到日本投降时,侵华日军的兵力数和武器配置是个什么情况?本文就来简略概述下。
1945年,在中国境内的日军有中国派遣军、关东军两支总军。
其中,关东军长期侵占我国东北,1945年北部朝鲜日军编入关东军,8月9日南部朝鲜日军改隶关东军。
由于在雅尔塔协定后,是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因此苏军的作战及缴获数据可供参考,同时我们也根据关东军的实际情况,估算下其投降时的大致武器装备。
按照苏军的作战统计,其毙伤日军83000余人,日军投降、俘虏者达59.4万人,两者合计约为68万人。
这些部队并不全是关东军,还包括了日军在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的守军及海军部队。
单纯以关东军来计,则是57万人,其中除掉在北朝鲜的6万人(2个师团及其他部队),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则有51万人左右(22个师团及其他部队)。
(注:有关东军75万人的说法,此说包含了在朝鲜半岛南部7个师团的日军,该部后由美军受降)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关东军虽然号称精锐,然而在1945年,其真正的精锐都调回日本本土及用于太平洋战场消耗了,甚至连武器储备物资也抽调了三分之一到国内,使得苏军出兵时关东军的兵员素质及武器装备均与其巅峰时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945年的关东军是从关内调入的4个师团、1944年新建的4个师团、1945年初新建的8个师团和1945年7月紧急编成的8个师团,共计24个师团组成的,其中21个师团的番号都在100之后。
日本大本营评价,这样号称24个师团的实际战斗力仅为以前的三分之一,即8个半师团而已,成了用竹枪武装起来的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因为扩充太过于迅速,日军新扩编部队中有的连武器也没有配齐。如
“缺少野炮400门、机枪235挺、掷弹筒4900支,至于枪支则差更多,有十几万人无枪可持(当为7月扩编的那8个师团)”。
为了补充部队武器的缺额,同时为了防止伪满军哗变,日军收缴了伪满军半数以上的重武器,大量解除了伪满军的武装,以装备自己新成立的部队。而失去了武器的伪满军则被辎重或劳役部队,辅助日本关东军作战。因此有评价认为,战争末期,伪满军是作为关东军兵器库存在的。
不过伪满军总兵力只有13万人,即使将武器全部收缴了,也不够日军新扩充部队之用的。
因此,关东军部分新建师团的武器依然缺少。
而在其他作战物资方面,到1945年7月底,关东军弹药只有 13.5 个师团会战用量, 燃料有 1.5 万辆汽车半个月用油量,主食 1.3 万日份(师团), 副食8300日份(师团),马粮 1.21 万日份(师团)。
技术装备方面,关东军2个坦克旅团有160辆坦克,飞机方面有各型作战飞机约155架、教练机约500架,但其中有的坦克和飞机不能使用。
因此后来苏军的缴获武器数量并不像其宣传的那么多,而将这些缴获的武器移交给进入东北的解放军时,自然也不可能高于其缴获总数,因为苏军没有将所有缴获武器全部交给解放军。
按照广为流传的一组数字,苏军仅后来交给解放军的武器就有:
“步枪约70万支、轻重机枪1.2到1.4万挺、火炮4000门、坦克600辆、飞机800架”。
但事实上,关东军(含伪满军)本身的武器装备量也没有这么多,苏军缴获总数尚不及此,又何以交付解放军的反倒超过此数呢?须知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并未提供苏式作战武器。
因此,国内有研究者根据当时日军情况推算,苏军缴获日军武器总数大致为:
飞机不超过600架、坦克不超过160辆、大炮在1800门以下、步骑枪不足50万支、机枪在12000挺以下。
不过这个研究高估了日军的步骑枪数量,因为即使按照日军在1937年时的甲种师团编制(装备步骑枪9476支),24个师团(不含在南朝鲜的7个师团)装备的步骑枪数也只有22.7万支。
但此时日军新成立的基本都是丁种师团,除了正规师团外加上独立旅团及附属部队,按编制计算日军也不大可能有50万支左右的步枪。
当然,按常理来说,关东军应该是有储备武器的,不过前面也说过了,这些武器随着关东军精锐的他调以及向国内转移物资,已经几乎都用完了,否则也不至于收缴伪满军的武器后,还填充不完编制了。
因此另有研究者根据日军当时的编制数推算,认为在我国东北盘踞的关东军有步枪17到18万支、收缴及伪满军自身装备的步枪约5万支、自朝鲜北部日军缴获步枪2万支、自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日军处缴获步枪约5万支,以上共计约步枪30万支左右。
所以在苏军缴获的武器中,步枪及轻重机枪较大量地交给了解放军,不过远没有所谓的70万支步枪那么多。
而在飞机、坦克方面苏军则较少转交,一方面是其本身缴获的也不多,另一方面苏军更愿意将这些重武器拉回国内。
因此在随后的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始终没有飞机参战,坦克的使用量也很小,所谓的“800架飞机,600辆坦克”自然也成了军史研究上的著名笑话。
所以总的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我国东北的日军关东军约51万人,有20多万支步枪,不到1万挺机枪,这是比较符合实情的。
有朋友可能会说了,为什么日本军队会连一人一支枪都做不到?
实际上,这既跟武器的生产能力有关,也跟部队的编制有关。如上文所述,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当年的步枪编制才为9476支,其余没有步枪的人中,一部分是机枪兵、炮兵等,他们也是战斗员;还有一部分是军官,也不装备步枪。
另外最大量的是勤务人员,要知道一支部队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战斗员的,所以步枪的配置也不可能是人手一把。
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对照关内日军投降时的人员及武器情况,就比较好理解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