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崩盘”事件迎来新剧情。18日早上,一位曾经的极越员工通过公开的在线文档,发布了一篇长达万字的文章《极越闪崩事件复盘【未完成版】》,用品牌参与者的视角分享了很多他对极越、夏一平的看法,以及夏一平在日常工作中里的各种所作所言。
员工万字怒怼CEO
根据作者的描述,极越的突然雪崩和CEO夏一平长久以来的各种骚操作密不可分,而关于品牌创立之初,百度和吉利为何选了夏一平当首席执行官,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真正让百度高层下定决心的可能是夏一平在摩拜单车的收购案中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也是很多大型资本找寻职业经理的硬性条件。
作者认为,夏一平在极越之前的简历,是靠着摩拜单车的成功实现了财富自由,说白了是个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虽说再往前他也在菲亚特克莱斯勒还有福特干过,但做的也都是车机、通信这些软件层面的产品架构,比较缺乏经营一整个汽车品牌、盘活研发\供应\售后体系的能力。
而这也很直接的反应在了夏一平后续的工作方式上,比如根据作者的介绍,夏一平在人事任命的选择上就会刻意的偏向有互联网背景,而非传统车企背景的人。他不仅会在招聘的要求中专门标明“传统车厂出身的人谢绝投递简历”,甚至还在内部大会上表示自己“最讨厌和专业的人交流”。后果可想而知,极越的组织架构里从上至下,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草台班子”.............
作者举例:负责带队执行的小组长第一天入职就对下属说,我是来管理你们的,我啥也不会做,你们有什么想法整理好材料给我,我传递给老板,老板有话我会转告你们。同一个简单指标上午问了5遍统计口径,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懂了,下午又跑来厚着脸皮问,反反复复很多次。还有少数人入职就带着各种debuff,有在前司猥亵女下属的,有贪污的。
文章提到,此前极越的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吐槽小米财报被全网狂喷的事情,也从侧面说明了极越营销团队的专业能力属实有些抽象。
在作者看来,在各种草台班子之上,夏一平作为企业的老大非常自大,且沟通方式非常暴躁。按照作者的说法,如果极越里有人跟夏一平意见不合,那夏一平就会直接破口大骂,并且一骂就是好几个小时。
作者举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在极越01的销量不太好的时候,夏一平就解雇了UD(用户发展)部门的负责人,然后自己去兼任。在第一次部门大会的时候,他“先是让UD所有人介绍自己是做啥的,然后骂所有人,然后说自己是营销天才,然后接着骂。”
根据当事人的介绍,这场辱骂总计长达四个小时。过程里夏一平还说了一句非常逆天的话:“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恐怖,你们的CEO居然tmd这么懂营销。”按一位在场员工的说法,这4个小时已经成了他们共同的心理创伤。
当然了,夏一平这种逆天的工作方式影响到的不只有极越内部的工作效率以及大伙上班的心情,还有极越团队的专业性和创新能力。还记得之前说到的,夏一平非常讨厌车企背景的员工吗?但在极越刚创立的时候,里头其实还是有一些从知名车企跳槽过来的大佬的。比如极越的销售总经理,就是前雷克萨斯中国副总裁、宝马(中国)MINI品牌副总裁、NIO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江。
根据作者的说法,朱江之所以最后选择离开是希望极越能够参考宝马、奔驰的方式,为极越的门店采购一批ipad来给进店客户做功能演示,结果却被夏一平在会议上极尽羞辱,随后离职。同样被骂走的,还有极越之前的用户转化负责人Cloudy Yin。
此外,根据作者介绍,在方案评审会中基本开局就骂人,骂完之后再让项目小组内部讨论出一个结论给他,可这个结论如果他不满意,不等别人说明原因,他就要接着骂。......UD团队内部则已经人人躺平没人再愿意去提出有建设性的营销方案了。
而这或许也能从侧面解释为啥极越从产品的定位、名称到很多营销的活动都做的非常抽象——互联网思维的夏一平认为逆天营销才有流量,就算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也很难获得夏一平的认可,最后就那么抽象的落地了。
最后,作者用“勤奋的昏君”总结了自己对夏一平这个CEO的看法。
夏一平反思错误
16日凌晨,夏一平发长文道歉,称作为CEO犯了许多错误,对员工、车主、供应商乃至股东感到深深的歉意。
谈到其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夏一平表示,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加入极越时我把自己打工和上一次创业积累的积蓄投了进来,就在这几天最困难的时刻,我也自掏腰包来保障最需要的部分员工权益。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怀着那么巨大的热情不顾疲劳去做连续24小时不眠不休的2000公里智驾测试,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坐在车里,冒着连人带车掉进河里的风险做浮桥无图智驾的测试。”
同时,夏一平反省四大错误:在战略上,没有做好。融资本是最重要的职责,却在早期过于乐观,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在集度品牌阶段对造车难度的低估也是致命的,比如首款车型ROBO-01探月版的发布节点就是很重要的失误。原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由于对监管风险判断不足,决策失误不仅浪费了这次良机,还导致了公司差点天折。
用人问题也是一大教训。在某些岗位上,忽略了岗位与人才的真正匹配度。很多核心业务的负责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结果导致团队难以胜任关键任务,而在营销和组织管理上,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了内耗,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管理风格上,过于关注细节和微观管理,也让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有时忽视了许多同事的善意提醒,错失了一些问题纠正的最佳时机。
对营销的执念也占用了太多精力。作为CEO,本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却一度亲自下场操盘营销体系,分散了精力,让其他重要事务被忽略所有这些错误,都源于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局限。
夏一平表示,“第一次担任CEO,我想做得完美,却忽略了自己的短板。我的不近人情,有时候甚至是强势,都对员工和伙伴们造成了伤害。”
最后,夏一平称,“错,都是我的错。但我恳请大家不要因为我的原因否定了对极越创新和产品力的评价,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为我们的产品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不辜负每一个曾经为这辆车奋斗过的战友,不辜负每一个喜欢极越、热爱极越的车主。”
“崩盘”背后
极越最初叫集度,是由吉利和百度共同成立的一家智能汽车研发公司,其中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百度占据主导地位。在随后的合作中,股权多次变动,最终吉利持股比例攀升至65%,百度则下降至35%,并在2023年8月更名为极越。
据澎湃报道,极越自成立至今已经亏损百亿,百度和吉利对极越的投资也逐渐减少。知情人士透露,极越汽车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获得一笔30亿的融资,但百度突然决定不再出资,导致公司的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对此,百度方面予以否认。
据中国证券报,极越内部人士透露,8月有百度CFO、吉利CFO等股东方核心高管的极越董事会会议上,爆发了严重分歧,矛盾开始激化,公司CEO的经营管理能力有短板,需要董事会、股东会等层面进行决策支持。CEO则向股东方提出,CFO不配合工作,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双方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百度10月曾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尽调。但百度尽调后发现极越有70亿的财务窟窿,决定不再继续投资。极越方面回应称70亿元并非极越财务亏空,2023年年底极越就给百度提报了70亿元的预计亏损额度,其中研发占30亿元、市场营销30亿元、行政费用10亿元。
业内有观点认为,极越遭遇了非常大的经营压力,但股东查账发现了贪墨问题,因此对继续投资迟迟犹豫不决。极越管理层或许觉得这件事情山穷水尽了,所以索性“原地自爆”,用舆论的压力逼迫股东方出手,强制“赡养”极越。
在极越“解散”事件后,吉利和百度发布联合声明: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12月17日,极越员工实名辟谣称,并没有复产复工,员工待遇也没有解决,同时担心热度下降后有不利后果。
(部分内容综合自澎湃、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差评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