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吴三桂是一个明清之际极具争议的人物,引清兵入关并投降清廷,还镇压农民起义军,要知道清朝八旗数量有限,南下时习惯徒步作战,但吴三桂手中却有一支相当有实力的部队。

如果他能与李自成联手,历史或许不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他降清之后被封平西亲王,镇守云贵,可他最后起兵反叛,落得里外都不是人的下场。

不过,当初吴三桂讨清的《檄文》在国内销声匿迹,其原文竟然出现在日本,从中可以得知他降清原因,也明白了清廷为什么要抹黑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檄文》里说了什么,他又为何降清呢?

引兵入关

1644年,此时的中国出现了四股势力共存,大明崇祯,满清顺治,还有大顺朝李自成以及张献忠,但其中关键的人物却是吴三桂,因为他所镇守的山海关一带是中原王朝抵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此时的大明朝岌岌可危,崇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他手上拥有重兵,崇祯便封他为平西伯,并命他火速救援京师,可还没等他赶到,崇祯就在煤山自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吴三桂就失去了依靠变成了孤立无援,但他同时也变成了“香饽饽”,不管是李自成还是清廷都有拉拢他的意思,而且摆在吴三桂面前的只有投降一条活路。

这样一来,吴三桂偏向哪一方就成为了关键,其实皇太极之前一直都在招降吴三桂,但他都选择了拒绝,这也是当时清朝的策略,以招抚为主,像祖大寿,洪承畴战败被俘后依旧性命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与清军长时间作战,对其军事实力是非常清楚的,他仅仅能够坚守防线,但他对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不了解,他们虽然攻陷了北京,但并不意味着实力强大,毕竟明王朝重兵在边关。

不过,李自成还向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许以高官厚禄,而且李自成还打“感情牌”,让明朝旧将和他父亲劝降,再加上他汉人的身份,按理说吴三桂应该更倾向于李自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没想到的是,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在来降的路上折返之后,立即带兵北上,还要挟他的父亲,逼迫吴三桂投降,但他根本不吃这一套,至此,吴三桂基本没有可能向大顺投降。

不过,吴三桂的兵力与李自成差距很大,史书中虽然对双方士兵数量描述不同,但都反映出,吴三桂寡不敌军,为了自保,他只能求助于清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最大的偶然事件便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所夺走,要知道吴三桂一见陈圆圆就迷昏颠倒,加上当时的局势所迫,最终“一怒冲冠为红颜”。

之后,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引清兵入关,迎战李自成的农民军,由于吴三桂献关降清,原有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之前明朝官员纷纷投降清朝,最终李自成兵败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引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之外,吴三桂还出兵入缅,绞杀了永历帝,可谓是为清廷尽了犬马之力,他也得以平西王之位,镇守云南,总览云贵两省各事务。

三藩之乱

可清朝入关之后,规定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激起了汉人的反抗,清军只要遇到反抗就会屠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这一行为是吴三桂始料未及的,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就可以将屠刀举向江南地方,他一个手握重兵的异姓王迟早会成为清廷的目标,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收回他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康熙上位之后便开始削藩,不仅收回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之后剥夺了他的司法权,种种行为激起了吴三桂的不满,此时的他已有了反叛之心。

本来,吴三桂就是因手握重兵才成为了当初三方角逐的关键,如今清廷收回他兵权,岂不是“断其双臂”,说不定哪天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是吴三桂万万不能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联合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这二人都是汉人藩王,三人之前都是明朝旧将,存在一定的交情,既然吴三桂被盯上,他们两个人的日子也差不多。

三人最后一合计决定起兵反抗满清的统治,并在出兵之前写了一份檄文,古人非常讲究师出有名,而且昭告天下是很有必要的,况且一篇檄文写的好不亚于千军万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吴三桂兵败身亡之后,这篇檄文并没有流传下来,但“三藩之乱”76年之后,其檄文出现在河南,可弘历认为该文有诋毁之意,反问此书抄于何处,最后藏该文的人被判斩决。

不难发现,清廷是不允许该文出现的,采取了高压态势,所以这篇檄文在国内是找不到的,只不过这篇檄文在日本,朝韩的典籍中有详细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原文出现在《华夷变态》卷二《吴三桂檄》,全文八百字左右,基本上将清王朝的罪状一一列举了出来,身为明清交际的重要人物,吴三桂对清廷的真面目可谓最了解,也难怪弘历认为有诋毁之意。

在70年代以前,研究“三藩之乱”中吴三桂檄文多引用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但事实上这本书删节串联了《华夷变态》中檄文,而朝韩典籍的檄文其内容大致与《华夷变态》相同,只有个别字不一样,对比一下可知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后吴三桂反叛被镇压,其名声也不太好,但这篇檄文是吴三桂降清反清之际所著,也是他复杂纠结心理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份珍贵的史料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清史研究》 2017年第3期140-145,徐凯,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