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涔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上帝,好像你可以主宰他的一切,爱孩子,请从尊重他开始。——涔汐

先分享前几天一个妈妈找我做咨询的案例。

背景说明:

老师,我女儿今年上半年抑郁了,后来厌学后,她也没有去上学了,那个时候我非常焦虑,不知所措,当时我带着女儿去医院的精神科,乌泱泱都是青少年,我特别心痛,感慨现在孩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当我看到那一幕后,我就一个想法,只要我女儿能身心健康长大就行了,其他的我都不要求了,我只求她健康。
后来,女儿慢慢康复了,但是当女儿康复后,我又开始打骂吼,开始控制女儿,每天歇斯底里。
孩子忘了带作业本,我能一天甩脸色给孩子看,现在孩子情绪又不稳定怎么办?

听完这个妈妈叙述的问题,我唉声叹气,其实很多孩子心灵出现问题,最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了哪里?

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孩子逼成今天的样子,浑然不知。

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障碍和“敌人”恰恰是无知无明的父母,希望我说这句话大家不要喷我。

以下是很多父母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到绝境的方式,看看各位父母跳坑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坑:父母的贪嗔痴恶习太重,太爱攀比

拿着上一个例子来说,我问这个妈妈:

为啥你孩子只要生病了,你就只求健康,健康以后,你又有一大堆的要求,要样样排名第一,要听话,要优秀?

这个母亲支支吾吾半天,不好意思说:

这人还不是贪心嘛,实现一个愿望,后面还有无数个愿望。

我回答:

不,你这不是愿望,而是欲望。你看到别人孩子排名靠前,你家娃中等,你就受不了,你看别人娃弹钢琴,你也逼着她弹,你看别人娃学滑冰,你也逼着她滑,你啥时候问过你女儿真正喜欢什么?

你给你女儿的爱,并不是爱,是你的贪心,攀比之心,如果你真的爱你女儿怎么可能把女儿搞了成心灵问题孩子?

这是大部分父母在教育中跳的大坑,用自己的贪心和攀比心来喂养孩子,在这种父母眼里,不论孩子如何努力都不达标,因为父母实在是太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坑:父母脾气太暴躁了,教育孩子只会打骂吼

我跟大家讲一个我曾经配眼镜的故事。

有一天中午我去配眼镜,老板娘跟我介绍产品的情况。

而她的儿子边写作业,边大吼大叫,原因是写作业要用iPad查资料,男孩儿不会就发脾气,一会儿要扔手机,一会要撕书,情绪暴躁。

这个妈妈二话不说,一巴掌打在男孩儿的脸上,骂骂咧咧吼了一通,呵斥一顿:

再哭,再哭我打断你的腿。

后来,这个男儿更加暴躁起来,差点跟他妈打起来了,中途被男孩儿外公把母子俩拉开。

我在旁边看傻了眼,旁观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自然就明白了为啥这个小男孩儿是个暴脾气了。

暴脾气的妈妈怎么可能教出心性温和的儿子呢?

这个男孩儿从小感受到的是母亲简单粗暴,打骂吼的教育方式,妈妈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用脑子不用耐心,所以男孩儿遇到困难也是打骂吼,不用脑子用情绪。

所以各位父母们,你觉得你的孩子遇到困难不会动脑子解决问题,只会哭闹,只会情绪化。

先问问你自己,你何曾用智慧引导你的孩子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坑:遇到教育问题,都是孩子的错

一个粉丝曾经在直播间跟我连麦,讲述了他的儿子在学校被老师骂了几句,然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孤立孩子。

这个孩子刚开始跟父母谈论心声的时候,这个妈妈怼了一句:

老师为你好,还不是因为你犯错了。

结果呢,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内心又没有得到及时疏通,去学校又继续被孤立,久而久之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他对人类极大失望,觉得人类都很可恶。

后来辍学2年,再也不想上学,父母为了孩子能拿个学历,逼着孩子上学。

其实在教育中,为什么有些孩子本来非常阳光乐观开朗,怎么突然有一天像换了一个人,眼中没有光了?

这个极大的转变,很大可能是他受了极大的委屈、伤害和误解,但是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无人可依靠。

所以,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特别习惯性贴“负面标签”。

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都是孩子的错,你干啥都是错,让孩子总觉得自己像一个背负沉重十字架的罪人,这种孩子岂能不抑郁自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坑:从来不在孩子心灵陪伴上下功夫,无效陪伴

继续跟大家分享案例故事。

我有一个学员,因为儿子教育问题来跟着我学习修心,情绪管理。

这个妈妈刚开始找到我的时候振振有词:

我是一个懂教育的妈妈,为了教育好孩子,我辞退了工作孩子快10岁了,我一直陪伴他。

我接着问:

既然你是一个好妈妈,既然你懂教育,那今天你的孩子为什么出了问题?

这个妈妈一下子落泪了,她说:

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尽力了啊。

我一针见血回答:

你错在没有有效陪伴。

我接着问:

你平常怎么陪伴的?

她回答:

陪孩子写作业每天写到后半夜1点,他不肯动笔,我就生气自己打自己耳光,他不肯去学校,我就打他,他不听话,我就拿衣架打他,反正我儿子后来一看到我抬手,就缩头。

我接过话:

这就是你的陪伴。

其实真正的教育啊,是你要懂得去链接孩子的内心,你懂你孩子的喜怒哀乐。

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帮他一把;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学会去开导他;他退缩的时候,你去鼓励他;他犯错的时候,你去感化他。

在每一件小事儿上,你的陪伴让他内心更有力量,更自信,更勇敢,更智慧。

而并非在你的陪伴下,他越来越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内心痛苦的父母,怎么可能滋养孩子的内心,怎么可能给孩子的内心力量?

他只能传播自己的焦虑和痛苦啊。

所以,家庭教育,父母是根,孩子是叶,一棵树当叶子出了问题,我们思考的是树根没有营养了,是不是缺水了?

同样,那为什么轮到家庭教育,孩子心灵出问题了,就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呢?

事有始终,物有本末,舍本求末,等同于缘木求鱼,一场徒劳罢了。

希望各位父母,先不要盯着孩子,内观自己,改暴脾气,改恶习恶语,修好你的心性,然后再去用智慧爱你的孩子。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众号(id:zhangcenxi99),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个人微信:zhangcenxi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