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长年位居第一。

但相比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省份,广东各地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差距还很明显。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3.57万亿元,其中超过80%是由珠三角九市贡献,粤东粤西粤北12市加起来占比不到20%。

国家相关部门调查数据还显示:2021年,广东有70%的县(市、区)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与省内最低县(市、区)差距在20倍以上。

因此,有人曾戏称,“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广东,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各地的发展差异,有的是交通不便,无法承接发达的珠三角带来的产业外溢,有的是历史发展因素,土地资源有限,无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比如地处粤东的潮汕,交通不如与广州、深圳近在咫尺的佛山便利;产业不如躺在广州、深圳怀中的东莞丰富;土地资源不如背靠珠三角的中山充裕。

距离深圳总里程约三百五十公里的粤东,其实是被称为潮汕地区的汕头、揭阳与潮州三地。

潮汕地区虽然也是广东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但经济发展并不冒尖,一直排在省内21个地级市的中下游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地区地图

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

2023年,汕头GDP为3158亿,潮州1357亿,揭阳2445亿,反观佛山和东莞,分别是1.33万亿和1.14万亿。

换句话说,粤东地区的潮汕三市总体量加一起,只勉强达到佛山和东莞各一半体量。

潮汕地区的传统产业一直很发达,比如(汕头)澄海的玩具产业、(汕头)潮南潮阳的纺织产业、(潮州)潮安的陶瓷产业、(揭阳)榕城的制鞋产业等,占据潮汕地区一半以上经济体量,但因为土地空间受限等因素,使得上述产业始终原地踏步,难以进一步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绣艺术馆

更重要的是,参考珠三角广佛、深莞等城市产业发展路径,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经济体量虽略有差异,但总体势均力敌,使得依靠龙头城市“辐射—承接”产业发展模式难以落地,更无法真正实现彼此的产业集群融合。

面对如此局面,广东无法不着急。

对于广东而言,提升潮汕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是振兴粤东地区的重要引领,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直接体现。

所谓“百千万工程”,是广东为振兴乡村,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是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帮扶经济薄弱的县域与乡村。

汕头作为潮汕地区中心城市,成为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首选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夜景 图片来源/汕头发布

很长一段时间,汕头不仅是潮汕,也是整个广东地区著名的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后,汕头因经济出众,与深圳、珠海共同设立为经济特区。

不过,由于汕头那时还没有拆分出潮州和揭阳,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太大,人口太多,不利于特区发展,便设想分一些地区设立地级市,希望减轻发展负担。

1991年,国务院一纸公文,汕头地区一分为三,分出汕头、揭阳、潮州三市。

“大汕头”从此变成了“小汕头”,面积只有2064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多万,与深圳差不多。

分家后的汕头经济,确实在初期获得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一度排在三个经济特区之首。

但因为某些原因,汕头特区持续发展的势头开始放缓。

帮扶汕头是广东振兴粤东地区的重要开端,也成为交给走在“百千万工程”前列的深圳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经济实力雄厚,在科学规划建设、优质公共服务、美丽生态环境、良好民生保障的深圳,一直有着不断支援省内外城市的丰富帮扶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地图

从新疆的喀什,到广西百色、河池,再到本省的河源、汕尾、汕头、潮州及惠州的惠东、博罗、龙门三县‌‌……从省外到省内,深圳通过创新引领、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始终积极帮扶协作城市和地区,践行“共同富裕”的目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深圳与汕头,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两个重要支点,彼此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7月,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下称“指挥部”)成立。

三年多来,指挥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20亿元,立足深圳“20+8”产业集群和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布局,在产业协作、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园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培育产业的最好载体。

指挥部立足汕头产业基础优势,参照深圳快速发展经验,高标准建设了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

通过“1+7+N”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不断推动市、区两级和“反向飞地”园区的规划、挂牌、运营。

市级合作园区内,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未来将是汕头与深圳在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检验检测等领域重要的合作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航拍画面

此外,面对汕头传统经济转型,今年10月,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也正式成立,将集中打造为汕头地区产业创新投资基地和产业资源聚集平台。

中心聚焦链接深圳的设计创意和大市场,主打就是对潮汕传统产业再创新、再升级,助力实现品牌化、数字化、全球化发展。

依托该中心,濠江区将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先进材料制造产业、低空经济产业、潮汕预制菜产业和时尚纺织融合产业的集聚地。

为了支持汕头企业快速发展,深圳拿出了真金白银进行资金配套。

总规模10亿元、首期2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也随着各类帮扶项目已经落地,重点投向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重点项目、深圳与汕头产业合作项目等,力争成为打造帮扶资金赋能耐心资本的“深圳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图片来源/汕头日报

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核心不仅是振兴地区经济,更是让当地老百姓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改变。

深圳帮扶汕头三年来,两地携手补齐民生短板,实施了一批惠及百姓、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项目。

在深圳对口13个镇中,新建的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崭新的幼儿园设施先进,改造一新的医院和卫生院为民众就医提供巨大便利……

比如经过指挥部改造提升的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心卫生院,就医环境与之前天差地别,堪称“脱胎换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的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心卫生院

正是得益于产房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当地产妇选择在卫生院做检查,不用再为产检奔波几十公里去市区医院。

今年3月完成改造重新接诊至今,已有272名新生儿在这里平安诞生,被当地人喜称为“深汕宝宝”。

截至目前,深圳与汕头携手新建和改造了12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群众身边具有政治功能、服务功能、融合功能的“红色家园”;提升13所基层医院(卫生院)就医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援建9所公立幼儿园,新增学位3000多个,首年已有1000多名幼儿就学。

农村生活水平提升,靠的也是农业经济的更新升级。

占地面积约700亩的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是深圳与汕头南澳共同实施的休闲农旅示范项目。

这是深圳发挥自身在科技、文旅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汕头历史文化、山海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源,打造的一个乡村振兴项目。

如今,这个集高科技种植、休闲采摘、主题民宿、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项目,不仅成为汕头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深圳与汕头探索多产融合发展,盘活资源,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重要参考案例。

在帮扶汕头同时,深圳又接到了帮扶潮州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根据广东的部署安排,深圳市与潮州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围绕制造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等多领域,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全面推动两市的协作发展。

帮扶协作期间,深圳也再次展现出令人吃惊的“深圳速度”。

为了提升潮州产业综合实力,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下称“深潮指挥部”),在潮州凤泉湖高新区内建设了深潮产业合作园区,借此让潮州传统产业开新花,新兴产业生强枝。

为了提升深潮产业合作园区的吸引力,深潮指挥部立足潮州现状,结合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特色食品、智能卫浴等领域进行招商,为潮州制造业强链补链。

作为集聚产业人才、产业基金、产业用地等发展要素的深潮产业合作园区,已有34家企业投产运营。

园区内既有潮州深能凤泉热电有限公司、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提供用电、用热、用气的保障型企业,也有广东佳宝、广东铭丰、广东晋泽等潮州本土企业,还有新引进的现象光伏、捷创睿医疗等光伏、医疗设备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厂

此外,深潮指挥部还借助深圳吸引力,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深圳+潮州”产业链布局模式,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对接引入2家医疗器械企业,并与3家企业深化合作,推动其在潮州设立南方生产基地。

有了合作案例,深潮指挥部又立即开启全国招商,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西安等地,建立对接企业300余家,共协助潮州市签约落地市外新设项目77个,投资总额达215.33亿元。

深潮指挥部入驻以来,聚焦制造业发展,在园区建设、产业协作、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先后建立了福田—湘桥、罗湖—潮安、盐田—饶平的深潮两市县(区)级结对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协作关系。

潮州地方特产,如肉质鲜美的狮头鹅、口感醇厚的凤凰单丛茶、爆汁弹牙的牛肉丸等大批优质农产品,通过与深圳结对,直接奔赴大湾区市场,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凤凰山当地的茶园

与此同时,潮州还借助各类潮汕美食、英歌舞等原生态旅游资源,与深圳开展文旅酒店专题招商。截至目前,已有“夏威夷果+文旅”基地等23个酒店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约21.49亿元。

民生领域,在深潮指挥部及各区县工作队牵线搭桥下,深圳开展了来潮“驻点行医”,深圳名师“送课到潮”等共建帮扶项目,让潮州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深圳的优质医疗与教育资源。

短短一年时间,在“百千万工程”引导下,深圳与潮州实现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协作,更为潮汕地区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深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扶省内外兄弟城市同时,深圳也在自我更新和发展。

距离深圳中心区约100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经济功能区的标准负责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被誉为深圳的第“10+1”区。

这里西、北接惠州市,东连汕尾市,南依南海的红海湾,陆域面积460.4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02.03平方公里,海岸线69.8公里,是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管理的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也是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主导的“飞地”。

2018年12月,作为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的孵化器、驱动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立。

这里既复刻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的“闯劲”,又延续深化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改革,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支点,并跑出了经济上的“深汕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汕合作区赤石大安村

依托深圳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治理能力,5年来,深汕经济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38.95亿元增长至2023年124.5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018年66.74亿元增长至2023年354.98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人口也从揭牌前的6万人增长至13.76万人,拥有商事主体超1万家。

尤其是深汕经济地区,加强跨区域协同联动,携手打造粤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成功缔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深圳速度”。

目前,深圳正全力规划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深汕经济地区也正着力建设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和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分别只用了349天、379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

这家世界级车企取得第一个500万辆成就,曾经用了15年;但是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从500万到1000万辆,仅仅15个月,从第900万辆到第1000万辆,下线间隔更是仅为50余天,令人难以置信。

围绕已引进的比亚迪等近30家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深汕经济地区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为辅助的“一主三辅”产业布局,计划投资额超1000亿元,预计总产值超3000亿元。

汽车生产跑出“加速度”,出口通道更要顺畅。

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今年1-10月累计出口汽车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超231%,并在10月19日开通“小漠港-比利时”滚装外贸新航线,为中国汽车品牌扬帆出海、走向世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

深汕特别合作区也是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为核心同时,依然坚持“以产兴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产城乡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2024年前三季度,该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36.80亿元,同比增长58.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协作与更新,是城市精神焕发活力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历久弥新的源泉。

“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激励了这座年轻城市从一座小渔村到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再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转变。

在“圳能量”的不断注入下,不仅深圳帮扶的城市和地区,在全面富裕的目标指引中实现协作共赢,深圳自身也在振翅齐飞,共同营造出我们期待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