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让岳阳软实力更强
在浩渺的洞庭湖畔,岳阳古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慈氏塔,这座千年古塔,静静地诉说着岳阳的兴衰变迁与文化底蕴。如今,当我们站在塔下,聆听着风铃的悠扬,目睹着文化与生活的和谐交融,不禁感叹于岳阳历史文化“金名片”的熠熠生辉。(见2024年12月18日的《岳阳晚报》)
然而,这份辉煌并非一蹴而就。慈氏塔曾一度濒临破败,是历史的云烟几乎将其淹没。幸运的是,在法治的护航下,这座古塔得以重生。2017年,慈氏塔完成了两百年来首次大修,重现了千年前的风貌,成为岳阳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大亮点。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坚实支撑。
《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是岳阳市法治建设的一大里程碑。作为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它开启了依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新篇章,为岳阳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自2017年5月正式施行以来,《条例》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对《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旨在进一步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确保岳阳历史文化“金名片”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次“全面体检”,不仅是对《条例》实施效果的检验,更是对法治力量的彰显。通过执法检查,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条例》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仍需努力的方向。
在法治的护航下,岳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利用。从慈氏塔的重生到岳阳楼的修缮,从古城墙的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每一处都凝聚着法治的智慧与力量。这些成果不仅让岳阳的历史文化更加璀璨夺目,也为岳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奠定坚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致力于树立修缮保护的新标杆,积极推行预防性保护措施与研究性修缮策略,不断提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确保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精准记录与永续留存。
而创新,则是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坚实传承的基础上,我们应加速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步伐,让岳阳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通过巧妙融合历史与现代元素,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融,我们不仅能够讲述出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新故事,还能进一步凸显岳阳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其独特魅力。(原载于2024年12月19日岳阳晚报第二版)
“点点赞”再走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