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频繁,许多男子被迫应征入伍,远离家乡和亲人。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子夜吴歌》,又称《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因为起于吴地,属于乐府中的《吴声曲辞》,所以叫作《子夜吴歌》。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李白依格创作四首,此首属秋歌。诗人采用这个形式,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紧凑的节奏,来抒写千家万户的妇女思念自己丈夫的怨情,十分贴切。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秋风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抒发了征夫之妻秋夜思念远征边陲的丈夫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从听觉入手,借换季捣衣,寄托对出征丈夫的怀念。既点明了时节,又寓含了深邃的情思。一片皎洁的月光,照彻繁华的长安城,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这捣衣声不仅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而且本是也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
“捣衣”:就是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剪制衣,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儿,但是却不需要太多精细的操作,所以人们舍不得浪费白天的时间,正好趁着夜晚的月光去做。
“万户”:极言从军出征的人数之多,亦象征着遭受离别之苦的思妇数量之多,故而长安城中月下捣衣的声音才那么响,那么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从视觉入手,借秋凉之夜、月光辉洒之景,引发相思之情。沉重的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吹到了家家户户惦念远方征人的思妇心上。营造出一个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的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此景此时,从繁华的长安城,到遥远的玉门关,也让秋风秋月见证了多少离别悲欢,见证了多少绵长的思念。这里的“玉关情”,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边疆战士的关怀和对和平的期盼。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是大唐与西域来往的重要枢纽,也是战乱频发的前线。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从触觉入手,借助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之图景,让秋风逗起人们的情思和愁绪,道出了无数征妇的心声。到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远方的士兵结束漫长的征途?直接表达了思妇们和广大人民对平定边患、结束战争的强烈愿望,以及希望亲人早日归来、恢复和平生活的殷切期盼。
全诗语言简练,情景交融,如同电影画面,有声有色,呈现了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让深情和期盼穿越时空,创造了清寂高远的诗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