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河南要再次崛起,原因是因为国家提出了全国产业大转移,要把沿海省份的制造业转移一部分到中西部做备份,其中河南可能就是转移的目的之一,与此同时,河南还砸了1400去挖运河,想要通过淮河融入长三角,搭上海运经济的春风。
基于这两大原因,所以网上很多人说河南可能要再次崛起了,今天我就聊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我喜欢研究历史,所以我一直都清楚,河南可能是中国最失落的一个省份,曾经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天下之中,是华夏沃土,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甚至中国这个词的首次运用,指的就是河南。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古典中国时代,河南就是中国最重要的省份,没有之一,但是河南这个省份从明清时代开始就光速衰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能再次崛起,现在很多人一提起河南,第一印象就是又穷又土,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很多河南人出现了强烈的落差感。
同时,也让很多人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河南到底还有没有机会翻身?
首先说下我的看法,河南当然是有机会崛起的,因为河南的衰落,是地理环境和历史机遇不佳共同造成的,如今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变,河南很可能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什么我这样讲?你看看河南衰落的历史就清楚了。
在河南曾经有三个全国闻名的大城市,每一个都是当时的顶级都市。
第一个是安阳,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说过殷墟,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就是从这里发掘出来的,曾经它是商朝的经济文化中心,只不过后来没落了。
第二个是洛阳,在西周早期的时候,洛阳(洛邑)就被称为“天下之中”,当时很多皇帝都想把都城定在洛阳,以强化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一直到唐朝时期,洛阳都是与长安并驾齐驱的超级大都市,当时很多外国人来中国,都说中国有两个都城,东都洛阳,西都长安,由此可见洛阳的地位在当时有多高。
后面之所以会没落,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军阀割据,河道疏于治理,导致严重淤塞,江南的粮食无法通过洛阳顺利运往关中地区,因为这个原因,洛阳失去了河运转运中心的地位。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说的是北宋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想要把都城定在洛阳,结果遭到了弟弟赵光义的反对,他的理由也非常充分——定都洛阳,咱们连饭都没得吃。
这就是洛阳衰落的核心原因。
在洛阳衰落之后,中原王朝很快就找到了它的替代品,那就是第三个城市,开封,由于河运发达,经济繁荣,开封在北宋时期一直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明上河图就复刻了当时开封的繁荣,的确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那开封后来为什么又不行了呢?这就是整个河南衰落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为什么要提开封的真正原因。
在北宋之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黄河改道,让开封到黄河的距离,直接由几百里缩短到了几十里,这次改道直接造成了开封的全面没落,因为只要黄河决堤,开封立马就会被淹,根据历史记载,仅仅一个清代,开封周边就决堤了78次,几乎是隔几年就来一次,最严重的是1841年那一次,直接洪水围城长达8个月时间,就这种环境,你说怎么可能发展经济?
而且还不只是安全问题,每次决堤之后,黄河就会带出大量的泥沙,导致开封附近出现大片的黄泛区,致使土壤出现沙化与盐碱化,最后耕作困难,农作物无法存活,开封慢慢地就衰落了。
看完开封的案例你就清楚了,整个河南,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长期经受黄河水患,大量耕地被反复冲洗,所以宋朝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直接转移到了北京,经济中心全面南移到了江南,河南就只剩下一个文化中心的虚衔了,自然就没有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你看下历史就清楚,每次爆发全国性的自然灾害,河南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比如说清朝末年的丁戊奇荒,根据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的描述,他说:整个河南省,受灾之地十之七八,吃人之事常有发生,肉眼所见全是尸体,灾情之严重,是建国以来200多年前所未有。
还有抗战时期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以及震惊世界的1942年大饥荒,这些天灾人祸全都发生在河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河南一个省,承受了中国一半的灾难,虽然说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从侧面看出河南人到底有多难。
终于,好不容易熬到了新中国成立,国家大力治理河道,河南人想着总算熬出头了,这下总该轮到我发展了吧,可结果呢?两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河南人面前:
首先第一个是海运时代全面来临,国家的资源大部分都倾斜到了沿海省份,再加上黄河河运量非常有限,所以导致河南完全吃不上这波红利。
第二个是国家对河南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定位直接就把河南给牢牢的按住了,导致河南成了功能性的产粮大省,而做农业怎么可能致富。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河南受这个定位的影响有多大,我有个朋友是河南的,他跟我说河南为什么那么穷,他提到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河南要保证全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在产业上做出牺牲。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比如说啊,你现在有块耕地,看着种苹果和梨子行情还不错,应该能赚钱,于是你就准备改种果树,结果正当你准备实施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过来告诉你,除了小麦玉米这种主粮之外,其他一律不允许种,而主粮的收购价大家也清楚,压根就赚不到钱,这就是很多河南务农的人贫穷的真正原因,被产业定位给限制死了,所以他们要么就是北上去北京,要么就是去上海,或者就是去深圳,除了打工别无出路,而河南人又多,差不多一个亿,出去打工的人多了,很多又确实是比较贫穷的农民,所以导致外省人对他们的印象不好,提起来就是又穷又土,但是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为什么河南人在当地难以致富。
所以不是河南人不勤劳,也不是大家所说的当地的文化、规矩多啥的,而是地理位置和国家定位,直接就圈死了河南的发展上限。
河南人很清楚问题在哪里,所以每次只要有一丁点机遇就会赶紧抓住。
比如说当年富士康准备从深圳搬迁,想要引进富士康的省份有很多,但只有河南成功了,你知道为什么不?答案是河南是举全省之力在争取,从企业审批、海关备案到土地供应和税收优惠,能给的福利基本全给了,这才让富士康答应落地郑州。
富士康去了郑州之后,直接就解决了河南30万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再算上上下游企业,恐怕能带动百万级别的就业,河南也因为富士康,成为了中部第一外贸大省。
所以不是河南人不行,而是实在没有多少发展的机会,这才是河南经济不太行的重要原因。
国家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最近几年搞出了两个大动作,一个是我前面说的拿1400亿去修47条运河的事,这件事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想办法缓解河南的水患,让河南的工农业环境更加友好。
另一个是借助黄河、淮河、大运河南段,将河南的河运接入长三角经济区,让河南也能吃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熟悉河南历史的都清楚,这才是真正在解决河南根上的问题,不信你看看这两年河南的新闻,是不是一下大暴雨就到处发洪灾,这个问题不解决,河南的发展的确是举步维艰。
当然,除了修运河这件事之外,另一个就是国家主导的产业大转移了,目前上面明确指出的是,要把东部沿海的产业备份一份到中西部地区,之所以要这样干,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和当年的大三线建设一样,万一哪天真发生了战争,我们也不至于沿海城市被打击后就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这轮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省份,的确是一个历史机遇,虽然说上面没有明说会转移到哪里,但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河南、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份,只要河南能吃到这轮红利,完成产业升级,再度崛起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