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年年底,刘义隆准备对废帝核心三人组下手,借口要征伐北魏,又声称先去京口兴宁陵祭拜祖陵,开始大规模运作水军。
帝欲诛羡之、亮,并发兵讨晦,声言当伐魏,又言拜京陵,治行装舰
傅亮写信给谢晦通报朝廷动态,说皇帝会派人来咨询他的意见。
亮与晦书曰:“薄伐河朔,事犹未已,朝野之虑,忧惧者多。”又言“朝士多谏北征,上当遣外监万幼宗往相谘访”
其实,当时刘义隆的动机已经暴露很明显了,朝廷很多人都发现不对劲了。但徐羡之和傅亮却毫无察觉,可见这两人的水平。
时朝廷处分异常,其谋颇泄
426年正月,谢晦弟弟黄门侍郎谢遁派人给谢晦紧急示警,但谢晦却觉得傅亮的消息才靠谱,甚至拿出傅亮的书信跟谘议参军何承天嘚瑟。
正月,谢晦弟黄门侍郎驰使告晦,晦犹谓不然,以傅亮书示谘议参军何承天曰:计幼宗一二日必至。傅公虑我好事,故先遣此书
何承天表示自己听到的消息不是这样的,要谢晦小心为妙。
但谢晦表示,傅亮是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他的信息绝对保真!还煞有其事地起草奏折,建议刘义隆北伐推迟到明年。
但是没过几天,江夏内史程道惠从寻阳方面得到消息,说朝廷有大动作,局势已明了。
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寻陽人书,言朝廷将有大处分,其事已审
这个时候,谢晦才开始慌了,赶紧问何承天该怎么办?
何承天给了两个建议:首选是赶紧去投敌;其次是派心腹守住义阳(信阳)给自己留条后路;
以王者之重,举天下以攻一州,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全,上计也;其次,以腹心将兵屯义陽,将军自率大众战于夏口;若败,即趋义陽以出北境,其次也
直接投敌就不解释了,抢时间找活路嘛!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守住义阳?因为此时驻守襄阳的是雍州刺史刘粹,此人忠心刘裕,当年还保护过小刘义隆驻守京口。所以如果谢晦战败后,会被襄阳方面截击,没办法走汉水路和随枣通道北逃,只能从陆路走义阳北逃。
谢晦琢磨了半天,最终觉得自己尚有一战之力,还是留在江陵等着大决战,不行再跑。可是他压根没有考虑他往哪跑的问题,你临时逃窜还跑得了吗?
晦良久曰:荆州用武之地,兵粮易给,聊且决战,走复何晚
刘义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在大行动之前拉来了两个打手:王弘和檀道济。
这俩人不也是参与政变了吗?怎么敢和刘义隆秀恩爱呢?因为刘义隆装糊涂,表示他没见过两人直接参与废帝。而王弘弟弟王昙首又是刘义隆的心腹,檀道济只是人品不行,水平是没问题,所以都是好同志。刘义隆还压下了同志们的反对意见。
帝以王弘、檀道济始不预废弑之谋,弘弟昙首又为帝所亲委,事将发,密使报弘,且召道济,欲使讨晦。王华等皆以为不可,帝曰:道济止于胁从,本非创谋,杀害之事,又所不关;吾抚而使之,必将无虑
正月十五,檀道济到建康报到。
乙丑,道济至建康
他为啥敢来呢?必须是通过中间人王弘调解好了原有矛盾了,刘裕答应让他重新站队了呗。
王弘为什么能从重大犯罪嫌疑人转变为双方的中间人?因为刘义隆登基时,封赏政变党来稳住他们时,王弘就坚决辞让司空一职,表示废立和迎立之事跟自己没关系,无功不受禄。
王弘自以始不预定策,不受司空;表让弥年,乃许之
也就是说,王弘经过一年的“洗心革面”,成功背叛了他们政变五人组,并被刘义隆所接受。这一点从后来谢晦把王弘列入清君侧主要对象也可以看出。
此皆王弘、王昙首、王华险躁猜忌,谗构成祸。今当举兵以除君侧之恶
王弘投诚之后,徐羡之等人的所作所为自然是作为黑材料被王弘递交给了刘义隆。刘义隆搞事之前,特意派人通知了王弘。
徐羡之等以废弑之罪将见诛,弘既非首谋,弟昙首又为上所亲委,事将发,密使报弘
为啥要通知王弘?自然是要他希望用自己这个样板工程去把另一个参与不深的反革命檀道济给拉拢过来。
所以,王弘大概率是跟檀道济说,老檀,我俩的行为性质差不多,我现在洗白了,你也可以了,千万别浪费这次好机会。
这就是檀道济应诏入京的背后逻辑。
正月十六,刘义隆下令清算反革命集团,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他俩哥哥的罪状,命有关部门诛杀。至于谢晦将享受特别待遇,由自己御驾亲征去消灭他——中领军到彦之即日迅速西上,征北将军檀道济后面跟上,荆州的同志们应及时逮捕诛杀谢晦,雍州刺史刘粹要防止贼人北窜,罪人只有谢晦一人,余人全都不问。
诏书颁布后,刘义隆下诏召见徐羡之、傅亮。徐羡之想跑但觉得那是毫无意义的挣扎,便自觉上吊了;傅亮还想挣扎一下,准备潜逃,结果被捕。
最后,刘义隆发布公判结果:傅亮被杀,全家被流放(因顾念傅亮的荆州迎驾之功);徐羡之两子被杀,饶了重要党羽徐佩之;杀了谢晦的儿子谢世休。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曾作为徐羡之的头号马仔,徐佩之为何能活?肉眼可见的背叛呗!
刘义隆开工之前,特意问檀道济有啥好建议?檀道济说谢晦这人才略无敌,但就是没啥实战经验,请领导放心,我会把他捉拿归案的。
帝将讨谢晦,问策于檀道济,对曰:臣昔与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为少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以讨之,可未陈而擒也
刘裕当年为啥放心谢晦手握禁军呢?因为这哥们是个理论专家吧;为啥让檀道济在广陵充当武力威胁呢?因为这哥们是实干出来的,收拾朝中那哥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呗。只是刘裕就是再精明,也算不准所有的人性。
426年正月十七,刘义隆任命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和扬州刺史代替徐羡之;任命四弟刘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相当于提前把谢晦的官位给废了,正式开工。
谢晦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先是为老伙计徐羡之、傅亮举办了葬礼,然后聚集三万精兵在江陵待战。
然后,谢晦上表朝廷,说徐羡之和傅亮等忠臣被冤杀,自己更是被辜负了。理由是:当初他们完全可以拥立一个小皇帝,犯不着逆流而上去荆州迎立刘义隆,还虚位以待七十多天。咱废立,是因为你大哥不是东西,咱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是帮国家除贼……总之自己没什么地方对不起刘家的。说这么多是为了什么?为了给自己清君侧找理由呗!
随后,谢晦命他弟谢遁为竟陵内史率一万人留守江陵,自己亲率二万人从江陵出发去迎战,还感慨说,多希望这是勤王之师呀。总之,我谢晦是忠臣,就算跟皇帝对着干也是被逼的。
谢晦抵达西江口(岳阳市北洞庭水入江处)时,到彦之先锋军已开进彭城洲(临湘市东北)。
谢晦的巴陵(岳阳)守将庾登之是庾冰曾孙,也跟谢晦一样,是门阀出品的标准嘴炮。当年,就算因为不想跟刘裕北伐关中,以老母岁数大了离不开人而找刘穆之求情,当逃兵。后因影响恶劣被刘裕开除公务员队伍。
高祖北伐,登之击节驱驰,退告刘穆之,以母老求郡。于是士庶咸惮远役,而登之二三其心,高祖大怒,除吏名。
这个时候,湖南已经大雨连日了,庾登之便找天气原因,避战。
参军刘和之说等朝廷大军集结就来不及了,要赶紧出击。庾登之没法回避了,便说自己计划用火攻,所以必须得等天晴才能行动。
关键是,谢晦居然同意了。
然后,到彦之那边也是一如既往地习惯性决不率先冲锋。
真特么是一群绝配呀!元嘉草草,草草得太有道理了。
就这样,双方大眼瞪小眼瞪了半个月。然后,谢晦等不及了,派中兵参军孔延秀进攻彭城洲,连胜两场。
晦然之,停军十五日。乃使中兵参军孔延秀攻将军萧欣于彭城洲,破之。又攻洲口栅,陷至
这个时候,将领们建议到彦之退守峡口,但到彦之表示檀道济马上就到了,不着急。为啥不能退呢?退了之前的败仗就全成了减分项了,只要不退,态度就是加分项,后来的檀道济也只是给咱帮场子的。
这个时候,谢晦因为打了胜仗,感觉有了跟刘义隆谈判的资本,便上书表示,只要刘义隆把王弘等人给杀了,咱们就能和好如初。
然而,谢晦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他就听到了檀道济正在路上的消息,他原以为檀道济跟自己是一伙的,大概率已经和徐羡之、傅亮一起被杀了,怎么突然变成了朝廷的打手了呢?
晦闻羡之等死,谓道济必不独全
檀道济的作战经验丰富,谢晦心里还是颇感忐忑的。
及闻率众来上,惶惧无计
而且,谢晦军的主力是当初从建康带过来的京口军,而檀道济又是京口系唯一的托孤大佬,所以听说檀道济来了,谢晦的军心大为震动。
因为有了各种心理情绪波动,再加上檀道济带来的部队并不多,谢晦并没有选择迎头痛击,而是再观察观察,从而错失了他最后一次机会。
晚上,东风大起,朝廷军的船舰帆声大作,前后相连,谢晦军开始情绪低落,毫无斗志。
至晚,因风帆上,前后连咽;西人离沮,无复斗心
这个时候,其实就非常考验谢晦的带兵能力,你得尽快想办法去安抚军心、激发士气才行呀。可是这么多年,谢晦一直都是干着出谋划策的事情,这种具体操作他不会呀!都说赵括纸上谈兵,谢晦其实连赵括都不如。
别看史书上描绘谢晦是“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为少敌”,其实率队在黄河北岸用却月阵把北魏打哭的人是朱超石,入关前因为缺粮而军心混乱,拔剑怒吼定军心的人是沈林子,绝粮之际找来粮食续命的人是王镇恶,率一千多勇士抢占关中滩头阵地的人是沈田子,孤军深入捅进渭水入关的人是毛德祖……谢晦只能指手画脚、摇头晃脑,牵涉到千钧一发的具体重活,他是挑不起来的。
所以,咱们永远要记住,实践出真理,再好的理论认知,也必须要到实践活动中去千锤百炼,当键盘侠是不会有啥结果的。从来没有亲自操盘具体大项目的谢晦,一遇到军心散乱的情况就傻眼了。因为他不像项羽、刘邦、曹操这些经历过魔鬼绝境淬炼的枭雄,越是在绝境越是能迎难而上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咱们干事业,就跟唐僧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哪一难不得遇到危险?不得承受生死考验?考的就是取经之人在危机之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啥叫知行合一?这才叫知行合一!那些每天搁办公室高谈阔论的同志,基本上是干不出啥成绩的!
檀道济加入战场后,直接在外围布置舰队,先把谢晦给围起来再说。然后,二月十九,双方开战,谢晦军一触即溃,谢晦逃回江陵。
回到江陵后,谢晦听说周超击溃了前来讨伐的雍州刺史刘粹。但没有做其他任何表示,只是口头感谢了周超。结果周超弃军顺流投降到彦之,谢晦余众散尽,携其弟谢遁等七人北逃,在安陆延头(大悟县)被抓随后囚车送到建康,同党被全部斩首清算。
重新梳理一下自422年五月刘裕去世到426年二月底谢晦伏法这三年多的刘宋乱局:刘宋丢了河南,长子次子和他留在建康的辅政团队相继到地下找他来了,荆州军和京口军交换场地后进行了火拼,经历了代价严重的疯狂内耗后,老三刘义隆终于接过了刘宋的大旗。
但是,如果告诉大家,这次权力交接已经是刘宋一朝流血牺牲最轻微的一次了,大家作何感想?地底下的刘裕又作何感想?把世道变得如此肮脏、混乱,真的会有什么人生赢家吗?把人性重新逼回成兽性,谁又不是谁眼中待宰的羔羊呢?
当我们处心积虑地射出一颗邪恶的子弹后,这个子弹大概率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击中我们自己或者自己人的躯体。
同时,咱们也可以看到,刘义隆这次清除权臣的行动,其实远没有历史上其他集权的皇帝那么困难,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因为啥呢?遇到了猪对手了呗!徐羡之、傅亮先是自行放下武器,然后跟老糊涂了一样,混吃等死,连最起码的危险意识都没有;谢晦虽然意气风发,但却是一个绣花枕头,打嘴炮天下无敌,打火炮却分分钟哑火,也得亏刘宋朝廷也有到彦之这样的怂货给他衬托一下背景,他才不至于看起来一无是处。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宋准备剧烈烂尾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