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是我国古代的照明器具。其形状为下有座,中有柄,上用金属圆盘或小瓷碗,燃以膏油。
汉代的灯具,是对秦以前灯具的继承和创新。从形式上说,有座灯、吊灯、多枝灯等;从质地上说,有陶灯、青铜灯、铁灯、玉灯和石灯,其中以青铜灯具最为多姿多彩;从造型上说,有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器物形态等。
两汉的灯具不仅外观好看,种类繁多,而且在设计之中加入了环保的意识,体现了科学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显示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在当时,灯具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虽然实现了照明功能,但有一些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的灰,造成室内烟雾弥漫,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和环境。因此汉代的座灯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在灯体内贮人清水。当灯燃烧时,烟尘通过导烟管溶人体腔内的清水从而实现了环保功能。大部分象形灯具都用身体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
的双角、凤、雁、鹅的颈部等。
储水滤烟环保灯具是我国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可见汉代灯具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世界灯具史上的地位。这类富有环保意识的灯具在考古工作中连接不断地被发现,而且分布的地域由北到南,由东到西,十分广阔。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的墓葬中发掘出一盏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就是一项防治灯具污染环境的巧妙发明。这盏灯具的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左手托着灯座,右手伸入灯罩。灯具通高48厘米,通体鎏金,至今仍然灿烂发光。这盏灯具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美灵巧,它的灯盘、灯座和执灯宫女的右臂、头部,都可以拆卸,灯盘中心有一根钎,是用来插蜡烛的。灯罩和灯盘能够随意开合,这样就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时调节烛光照射的亮度和角度。宫女的右臂实际上是烟道,它与宫女的身体连通,双膝跪地的宫女下部底层设水盘,这样,灯烟通过宫女右臂、身体、进入底层水盘,经过滤以后,去掉灯烟中的尘埃和异味,排出的是比较干净的烟,从而减轻了灯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避免房屋墙壁、室内器物被熏黑
与长信宫灯类似的汉代灯具,在考古工作中陆续有所发现。1980年5月,在江苏省甘泉乡出土了东汉错银饰铜牛灯。该灯通高46.2厘米,灯老接在牛背中的圆形座基上,牛头顶部有烟筒直上而后弯曲与灯罩相接、牛腹是空的,可以储水然后过滤烟尘。
1985年,在山西省平朔县出土了西汉雁鱼铜灯。该灯通高53厘米.整体造型为一回首衔鱼的鸿雁,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雁颈、复腔中空并相通,雁腹中空可储水,灯盘为圆形直壁,鱼腹下为圆形覆口与灯盘相对应。灯盘所附短柄可自由转动以控制两片弧形屏板灯罩的左右开台,这样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鱼鳞和雁翅部位铸有精细的纹理,铜灯上遍施华美的彩绘,红、绿、蓝、白的装点让静止的灯具鲜活灵
动起来。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腹体内,雁腹中有水,可以过滤烟气,防止油烟污染空气。这种带烟管与销烟功能的灯具有如此优越的功能,使之在当时风靡一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清水净化灯烟尘埃的科学思想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且非常盛行,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
历史话外音
灯,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战国以前都还没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这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