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僧院花

白居易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可参: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借物修行,烦恼也是菩提,唯在一转。观禅诗,明转念。见本心,烦恼空。

题僧院

灵一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白云深处老僧多,乃静定出尘超绝之象也。人生路无限,无尽,外求则用世难脱。内观,白云深处自有觉者。

千尺丝纶

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不动心,心不谁物转,清净自在,本地风光无限。不上钩,得自由。

赠质上人

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不说,有挂碍故也。心无挂碍,便是无事人。山河大地,美矣。学会放下,学会放过自己,无事不生非。

沩山牯牛

百丈怀海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绳鼻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人牛相忘,随缘做主。入境任转,无拘无束。见自性,随心意。

学道

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行无行,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不妄求,不贪求,无为无不为。

插秧诗

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步,回头,猛回头。见本来面目。

赠药山高僧惟俨

李翱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畅然,超然,美哉,乐在。无心,自在。烦恼,何在?那一声啸,空诸所有。

赠别

大慧宗杲

桶底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

好像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大惑已解,死生了脱。短短一世,不负如来

木仙庵吟诗

吴承恩

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吃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读诵,常念诵,参个话头。过去解的此中的一首禅诗

插秧诗

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听这首诗,就有一种农禅的味道在里面。农禅与耕读,是世外世内两大重要的传统。

契此和尚就是我们熟知的布袋和尚。说起布袋和尚,我们会有几个形象在心中生起——大肚、笑脸、扛着布袋。承的是弥勒一系。很多寺院多有这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的真实记载不多,多是灵异的,显化的传说,他活动在唐末五代时期,那个时期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大众生活得很苦,战乱多,所以渴望到得帮助,脱离这种苦难的现状。有这样的心理诉求,布袋和尚也就容易应运而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神奇的故事。

我是很喜欢这首插秧歌的,时常也哼着这个曲调。这首诗,版本不一,这里不做深究,探一探诗歌的趣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持青秧插满田——小时候的记忆犹新啊,我们那插秧的时候应该是夏天,每当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可以和大人一起到田里去玩了,大人们是很辛苦的,插秧是一个很累的活,泡在水里一天,弯着腰,顶着太阳,很辛苦的。小时候的我们哪知道大人的辛苦,就在天里疯玩啊,抓泥鳅啊,摸鱼啊,也装模装样插秧,时常被大人赶走,反正就是捣乱。

低头便见水中天——那是真的,水田里的水还是很干净,天空倒影在水田里,蓝天白云的,很美。实际的插秧人是关注不到这点的,没有这个闲心去关注这些,心里合计着做了多少,还要做多久,中午、晚上吃什么,回想着这些。现在工作了,发现和种田人一样啊,还是在事情中,没有看见事情之外的,天地气象。入乎其中,不能出乎其外。

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有一颗有余之心。不能被事情捆绑住了。忙里偷得闲。我在工作的时候,会泡一壶茶,解渴与调心两行。

心地清净方为道——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世事纷扰,唯在一心啊。禅宗的根子在心,故有——佛于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心地清净,法门自现,不用我们去求法。

退步原来是向前——是法来找你,不是你去寻法。道在脚下,不是不顾脚下而寻道。退步是向前,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忙忙碌碌,多是瞎折腾,水是越搅越浑啊。

插秧就是啊,退着插,退着退着,最后田就插满了。

这首诗,重点在心地清净。对于插秧一事,重点在一直插下去,再苦再累也要做下去。农民不会觉得这么累啊,不干了。不干了,就没有收成,就饿肚子,就活不下去,农民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再累也会咬着牙做下去,这是生死大事。农事无小事。

人活着说简单也简单,有吃的,不饿肚子。有住的,遮风避雨,也就够了。说不简单呢,锦衣玉食,别墅洋房,都不会满足,不得幸福。

大肚能容,容得是任何一种境遇,都能随遇而安,欢喜面对,所以笑口常开。因为在任何时候,心地清净都是可能的。

布袋和尚辞世时据说留下一首偈字——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弥勒代表一种生命的状态,是心地清净,随顺世人的一种状态。不向外求,是禅、佛学的特色。内心就是个大宝藏。

想起另一首禅诗——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这是宋朝的一个叫柴陵郁禅师写的诗歌,是他悟的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这颗明珠,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找寻,觉察觉悟。

这位禅师的明珠,大概也是神秀禅师的明镜台吧(见——)。

心地本清净啊,神秀时时勤拂拭的工夫,或许不是用在心地上。“尘尽光生”,也不单是时时勤拂拭的结果,而恰恰是柴陵郁摔一跤获得的悟道机缘。

六祖慧能生于唐初,卒于盛唐。布袋和尚,生于唐末,卒于五代后梁时期。很好记录着大唐几百年的禅风变迁。禅风到了之后的宋朝又是一大变,后面的禅诗会写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两问两答结束这篇小文——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