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赵望云、石鲁等进京办展,“长安画派”名扬画坛。1994年,“长安画派”代表性画家赵振川走进中国美术馆举办山水画个展,引艺术界广泛关注。时隔三十年,应中国美术馆之邀,“赵振川山水作品展”近日再度亮相北京,成为2024年度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的压轴之作。
擦亮“长安画派”金字招牌
作为从西安走出去,叫响全国的近现代美术界重要流派之一,“长安画派”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风貌在中国画坛熠熠生辉。近几日,当川流不息的人流涌进中国美术馆,看过1号厅内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描绘的五岳华山之奇峰险峻,又在紧邻的6号厅内欣赏赵振川52幅山水画力作——秦岭山水之苍茫悠远在画家笔下惟妙惟肖,此刻,“长安画派”开拓者与传承者之间的接力令人动容,“长安画派”的金字招牌在京城格外引人瞩目。
赵望云半个多世纪前开宗立派,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发展增添浓墨重彩,还培养出黄胄、方济众等一批艺术大家。赵振川自幼受“长安画派”耳濡目染,在山水画道路上日复一日勤恳耕耘。1961年,以赵望云、石鲁等画家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进京办展,并从中国美术馆出发开启全国巡展之旅,他们笔下的画作充满对质朴民众的关照情怀,将艺术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相连,在传统文脉中探索水墨的当代特性。进京展及巡展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辐射范围之广轰动全国美术界,世人称之“长安画派”。
同年,赵振川跟随赵望云赴大西北写生,并在西宁、兰州、西安举办写生画展。可以说,赵振川的艺术人生,是用画笔追逐父亲的脚步,用水墨写意大西北的壮阔山河。他一面传承发扬“长安画派”,一面兼收并蓄,在山水画领域形成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独特风骨与气韵。1994年,“赵振川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引业界瞩目,艺术界老前辈张仃先生称其作品《戈壁春居》“古人无此皴法”,并撰文《长安画派后继有人》。
时代演进,“长安画派”以西安画家群体为核心力量,半个世纪以来被认为是传统特色有机融合和创造新中国画的新境界、新形式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已成为陕西西安的品牌、文化遗产及艺术文脉。
时隔三十年,赵振川山水画作品展再度亮相中国美术馆,“长安画派”艺术文脉的再放光芒。
京城观众从笔墨中饱览三秦大地自然风貌
从西安走向全国并寄情于山河岁月的画家,笔墨自然将中华祖脉秦岭、陕北高原及关中大地风貌描绘得惟妙惟肖。在赵振川山水画展现场,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师友相聚,暖意融融。人头攒动中,观者仔细品味着每一幅作品,领略赵振川笔墨精微之处的绝妙,祖国山河之壮阔。大量艺术爱好者被现场播放的纪录片深深吸引,参观者中也不乏外籍观众,众人交口称赞本次画展是外界了解中国艺术重要流派的一个窗口。
在中国水墨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时代的变迁,如何保持创作的激情?众多艺术界专家认为:赵振川各个时期的作品为中国水墨技法提供了样板,令人眼前一亮。范迪安表示,赵望云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突出的代表性人物,在艺术上、在文化精神上树立起了民族的风范,在20世纪承上启下,保持中国画的薪火不断,是中国美术史值得研究的资源。赵振川有着非常丰厚的家学传统,在长安画派的影响与熏陶下,各个时期的作品透出清晰的递进关系,他们一家捐赠的赵望云山水作品更是重要的国家收藏。
在谈到赵望云对赵振川艺术道路的“深谋远虑”时,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表示,赵振川从小就生活在长安画派诞生的核心基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机关大院,对于长辈们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李梓盛、康师尧等日日所谈的中国画变革,可谓耳鬓厮磨。“美协学员班”开办之初赵振川便跟随其远赴祁连山写生,1964年学员班解散时又被其送到宝鸡陇县李家河乡普陀村插队当农民,从“伸向生活”到彻底“深扎生活”。20世纪90年代前后,赵振川的山水画展露出厚重中不失灵动、宏阔中饶有意趣的风采。进入21世纪以来,他山水画的艺术个性越发鲜明,融化了传统笔墨,自成格局,造化与心源、功力与激情、笔墨与形象更加契合无间,收放自如。如今,赵振川从“长安画派”这一变革理念出发,又在中国现代主义对传统语言的冲击与重识中,最终铸就了他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与探索,使之升华到具有文人笔墨精神境界高度的山水画。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编辑:孙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