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对于父母的称谓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爹娘”,还有一种称为“爸妈”。

前者彷佛在旧社会和古代时更为常见,而后者则在现代社会被我们更多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尤其可以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当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古代时,对父母称谓用爹娘的较多;

发生在现代时,则是用爸妈的较多。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思考,咱们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不叫爹娘,改叫爸妈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妈”和“爹娘”的来源

其实,“爸妈”这个称谓并非今天才有,也并非是西方词汇的舶来词,而是地道的汉语词汇。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文献记载其作为父母的称谓,在三国时期编著的《广雅·释亲》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爸,父也;妈,母也。”

实际上,“爸妈”这个称呼的出现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因为幼儿的发音系统还不健全,“papa”和“mama”基本上是婴儿最早能发出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父母是婴儿最早能接触到的对象;

所以婴儿很可能会将自己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自己最先认识到的人——父母连接起来。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除汉语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种语言都用这两种发音来称呼自己的父母,例如英语、日语、韩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不难会猜想到,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可能用“爸妈”来在日常口语中称呼自己的父母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我们的古代汉语里,“父”的读音更接近今天的“爸”,而并非是“fu”;“母”的读音则更接近为“妈”,而并非为“mu”。

可以说,“爸”和“妈”就是古代对“父母”的另一种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用“巴”来表示读音,再加上表意的“父”就成为了“爸”这个字;

同样的,“马”来表示读音,再加上“女”来表意就形成了“妈”。

创作不易,小编天天加班到半夜,键盘都抡冒烟了,每天收益只有几十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钱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不要再骂了,感谢理解!

而我们印象中古人更经常讲的“爹娘”的出现时间,则比现代人常说的“爸妈”还要晚。

“爹”这个字在中国被表示为父亲,最早还要追溯于宋朝。

在北宋陈彭年、丘雍创作的语言学著作《广韵》中,最早记录了“爹”的用法为:“北方人呼父,与南史不合”或“羌人呼父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在当时,“爹”更多的使用在北方游牧民族对父亲的日常称谓之中。

而在中原地区,大家还是更多的称呼为“父”或“爸”。

直到宋朝之后,这种北方民族的称谓慢慢传入中原,很快在整个中国普遍开来。

而对于“娘”这个称呼,现今普遍认为其来源于“孃”。

这两个字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在古时指代的对象却并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之前“娘”一般被用于指代年轻女子,而“孃”则指代母亲。

而由于“孃”的写法复杂,之后渐渐的被书写更为简便的“娘”字所替代。

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用爹娘来称呼父母,最早也要追溯于唐宋时期。

但为何在这个时期,“爹娘”的称呼快速取代了社会上其他对父母的种种称谓,成为最流行的称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在古籍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如今也是许多历史研究者研究的命题之一。

并且,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在许多地方的许多民族都对父母有着不同的称呼。

例如《木兰辞》中就曾提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其中的“爷”指代的也是父亲。

在其余的古籍中还记载有“哥、公”等来称呼父亲;“姨、主”来称呼母亲的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古代中国社会对父母的口头称谓逐渐转化为“爹娘”的这个现象;

我们也能从其中看到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民族大融合和文化的传播和交融的过程之中。

那么,在此之后。

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又用“爸妈”逐渐的取代了“爹娘”的称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妈”如何取代“爹娘”

这还要追溯到清末民国时,当时贫弱的满清政府由于与西方列强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被迫向世界开放。

与此同时,先进的西方思想也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封建思想。

为了使国家变得富强,在国内我们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等多项改革措施来对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加以改变。

其中就包括了对语言的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汉语虽然在书面文字上已经统一了标准,但是中国之博大,造成了不同地方的日常口语差异很大

不同地区的人交流起来十分不便,这使得当时的文化学者迫切的寻求一种变革来改变当时中国的语言环境。

1902年,语言学家吴汝纶在日本考察学政。

此时的日本正经历了明治维新,推广了国语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看到日本国语运动所取得的变革和成绩之后大为震动。

于是他向当时的政府建议,推行以“京话”(北京话)为标准的国语,并编辑相应的国语课本、国语辞典和方言对照表等。

在之后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下,这场标准语言的改革,也被发展为“国语运动”。

在一大批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汉字的使用标准和发音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对过去繁琐复杂的文言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规定统一在书面文中使用白话,并且简化繁体字等一系列的措施。

建国之后编辑的首版教科书中,更是首次使用了“爸妈”来称呼父母

这也使得当时的全国各界都积极的做出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下,在全国各地,大家渐渐的又开始使用“爸妈”来取代过去已经使用了许久的“爹娘”。

在之后,随着各类文章、影视作品中大量的使用“爸妈”来称呼父母,大家开始潜移默化的模仿其称谓。

渐渐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子女们都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当地传统的称谓,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那个一切向新的时代里,大家似乎觉得“爸妈”的称呼对比过去“爹娘”的称呼,少了一些封建的传统,而多了一些新时代背景下的平等和亲密。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爸妈”这种“新”的称谓来称呼自己的父母。

直至今日,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我国社会中大部分的子女都会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妈”这个称呼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爹娘”的称谓,成为了当下最“主流”的称呼。

汉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语言。

其广泛的词义和衍生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

实际上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地区使用着传统的“爹娘”称呼着自己的父母,并且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叫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西北的一些地区仍然称呼自己父亲为“大大”,蒙古族人民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阿爸”,母亲为“额吉”等等。

可以看出“爸妈”这种称谓并没有完全的取代“爹娘”的称谓。

只是在当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到反应现代题材的作品通常用“爸妈”的较多,而古代或近代题材的使用“爹娘”较多。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错觉,即在当下我们的社会里已经完全用“爸妈”取代了“父母”这一称谓,这当然是不准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由“爹娘”到“爸妈”的称谓改变,更能反映出中国社会中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交汇,体现出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家庭观念的改变。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改变,其中更是包含着文化、教育、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

在其背后的是中国历史的几千年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一次次革新和融合。

我们应当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深刻的思考其中所蕴藏着的原因和规律;

这样才能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爸妈”到“爹娘”在变成“爸妈”,改变的是口头和书面上的称呼;

而不变的是我们那份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的本心以及蕴藏着无限内涵的中华文化。

这些看似简单寻常的称呼,实际上却向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观念的演变。

大家对父母的称呼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