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踏着2024年的尾声,上周的上海,传来几件好消息——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上海与湖州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内;市域机场线开跑,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直达仅需40分钟;上海松江站正式启用……一系列交通新捷报,在岁末年初之际,格外鼓舞人心。
交通,源于人对空间的探索。“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书写出不同时期人们对突破空间的共同期许。千年前,“上天”“下海”还是古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成为我们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过去一年,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航线越来越多,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累计运输旅客达60万人次。就在上周,2024未来空间与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人们围绕空中红绿灯、低空交通网建设畅所欲言。未来对空间的探索,又开始向低空延伸。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交通,本质上是一种“连接”。市域机场线,连接浦东与浦西;沪苏湖高铁,连接长三角城市群;今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标箱的上海港,连接的则是世界……连接,带来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伴随着空间的连接,人流、物流、资金等要素随之而来。在沪苏湖高铁开通首日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青创直通车上海站活动上,上海高校学生向湖州投递简历2400余份,7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在两地文旅部门的组织下,松江区与湖州市的百名游客组成首发团,开启城市互游的精彩旅程。未来,上海与湖州的发展值得更多期待。
物理上的连接之外,更需要心与心的“连接”。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连接之上,需要把握机会,协同发展——要优势互补,而不是低价内卷;要攥指成拳,而不能一盘散沙。抱团发展,协同创新,将带来更加良性、更加高效的产业生态。
不只是交通。这一年,各种各样的“连接”也在上海更多领域发生。上周,上海召开街镇基层干部代表座谈会,市领导就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一间会议室,基层与决策层在此连接。这一年,“一网通办”持续优化,办事部门的连接更加紧密高效;12345市民热线,让社情民意24小时畅通表达;“15分钟生活圈”,让城市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有温度;对口帮扶,让上海经验连向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连接”中迎接新年,奔向更多美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