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1995年,有人称之为“都市报元年”——这一年的1月1日,《华西都市报》横空出世。
202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华西”已成“封面”,变身为智媒体的领航者。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来听听重庆传媒教育者和传媒学子对华西、封面说的话吧。
——曾经的媒体人、如今的传媒教育工作者
资深媒体人、《重庆商报》原副总编辑田宏明。
《重庆商报》原副总编辑 田宏明:作为经常接触纸媒的“骨灰级报人”,我看得最多的报纸之一就是《华西都市报》。尤其在都市报时代,它缔造了传奇,这份报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华西都市报》与当时我所在的媒体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华西都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做法等,也是重庆本地媒体学习的榜样,为川渝地区的传媒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华西都市报》已转型为封面新闻,我也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变化,从纸质媒体向移动新媒体转变。但无论形态如何变化,纸媒和新媒体的本质和使命是相同的,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者和传播者。
资深媒体人、《重庆晨报》前记者陈静。
《重庆晨报》前记者 陈静:我曾是《重庆晨报》的一名记者,经常奔波于各大新闻现场采写稿件,与《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编辑都有不少接触。《华西都市报》是一家四川的媒体,但是在版面上,会安排一些重庆的专栏,每每看到四川的报纸也在关注重庆,都提醒着重庆本地的媒体记者,要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还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在成都读研期间,街边的小摊上主要发行的报纸是《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每天路过时,我都会花三毛钱买一份报纸来看,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一直以来的传媒教育工作者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创始人,博士生导师董小玉。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创始人,博士生导师 董小玉:《华西都市报》自创刊之年,我就订阅该报,连续多年未曾间断。《华西都市报》独特的故事化写作手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也常常将其中报道引入教学案例,把报纸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赵文丹。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赵文丹:我曾主持重庆市社科项目《重庆都市报发展史》,对《华西都市报》在重庆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我认为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作为中国第一份市民生活报的定位,更在于其不断创新的新闻报道方式,“读者喜欢的,他们就时常报道”。还有,它创造性开发了新闻报道跟踪和舆论监督报道两个重要栏目,不仅对事件进行了深度挖掘、全面呈现,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宋成。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宋成:《华西都市报》开启了中国报业的 “都市报时代”。我印象深刻的是创刊初期,《华西都市报》的 “敲门办发行” ,让自己快速走进千家万户。短短两年内,成为中国报业史上发行增长最快的报纸,创造了独属于《华西都市报》的奇迹。
——传媒学子
封面新闻重庆高校校园通讯员。
校园通讯员蒋秋悦:自从我成为“封面新闻”的高校通讯员后,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认识了《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从报纸到电子,三十年,一代又一代,从陪伴80后、90后到陪伴现在的00后,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
校园通讯员王艺斌:《华西都市报》获得过众多的第一,让我感受到它作为老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报社内记者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华西都市报》不仅让我认识到一家顶级的媒体,还让我感受到一家报社的温度。
校园通讯员黄渝川:《华西都市报》为我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其新闻报道广泛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使我们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与动态。《华西都市报》高度注重深度报道与评论,它并非仅仅局限于报道事实,还会深入探究事件的背景、缘由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我们提供更为深刻的思考维度与理解角度。
校园通讯员刘家兴:我与《华西都市报》第一次相遇还是在新闻学原理课上老师讲到1995年1月1日创刊,开了我国都市报的先河。当老师说到《华西都市报》转型成“封面新闻”,我才更加了解社交平台上那个活跃得像个“营销号”的“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从未淡出我们的视野,只是换了种形式陪伴在我们00后身边。
校园通讯员李静萱:对《华西都市报》有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在学习报纸内容时,老师的PPT上放了《华西都市报》的一个电子版面,然后,我陆续关注了封面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从日常推送的各类新闻中,我发现它紧跟时代潮流。
——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祝福
田宏明:祝愿封面新闻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秉持权威主流的理念,不断提升媒体“四力”和记者“四力”,成为西部移动新媒体平台的领头羊,打造出西部响亮的移动新媒体名片。
董小玉:《华西都市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有三点特别的寄语祝福想对如今的封面新闻说:首先, 继续坚守《华西都市报》的初心,保持对新闻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坚守,成为读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声音,成为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其次,对于新技术的浪潮,希望封面新闻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智能化工具和多媒体融合,拓展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迎接数字浪潮的洗礼,立于时代潮头;最后,三十而立,再创辉煌,砥砺前行,创新突破,成为新时代新闻行业的一面旗帜。祝福《华西都市报》创刊三十周年,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写:“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张月月。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张月月:在创刊30周年的新年,祝封面新闻和全体员工新年快乐,蒸蒸日上!愿封面新闻在2025年能够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使四川形象和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更广泛传播;以卓越表现和突出成绩获得更多的行业荣誉,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继续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参与公共治理、公益活动,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校园通讯员黄渝川:值此《华西都市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衷心希望你能够持续保持卓越的品质与优良的传统,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封面新闻重庆高校通讯员对此文亦有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