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血管,幸福人生”的科普主题活动日前走进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土山湾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本次的主题聚焦肥胖与心血管疾病,“肥胖也伤心”。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心血管内科杨靖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孙亮亮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思医师三位专家,为社区居民及线上观众讲解肥胖超重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并且由心肺复苏培训导师薛佳为大家带来专业培训及现场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孙亮亮副主任医师介绍了BMI指数和肥胖分类的相关知识。BMI(身体质量指数)≥28.0被定义为肥胖,24.0~0.90、女性>0.85就可判断为腹型肥胖。肥胖经过BMI、腰臀比等测量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对代谢状况进行筛查和评估,包括了胰岛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肝脏等等。

面对关于肥胖患者脂肪肝的应对问题,孙医生回应:出现脂肪肝,表明肝脏中脂肪堆积过多,若不加以控制,容易进一步发展糖尿病,脂肪肝还可能导致肝脏炎症,进而影响肝脏功能。减轻脂肪肝主要还是通过生活方式达到干预来减重,包括饮食调整、早睡早起、增加运动等。体重减轻超过10%就可以明显减轻肝脏的脂肪浸润,体重减轻超过15%可实现脂肪性肝炎的逆转。

对于血糖,孙医生表示肥胖患者要明确有无糖尿病,需要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来检验,连续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在6.0%以下是正常的,均高于6.5%表明有糖尿病可能。关于血压,目前我国指南将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有糖尿病、肾功能受损、冠心病等情况,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获益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思医师给听众们分享了肥胖所带来的危害。肥胖首先带来的是代谢异常问题,肥胖患者常伴有血糖、尿酸、血脂水平异常。肥胖患者通常胰岛素不敏感,长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发展为糖尿病。此外,肝脏是储存脂肪的器官,肥胖易导致肾脏尿酸排出减少和肝脏合成增加,从而使尿酸代谢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胖患者往往血脂较高,血脂容易堵塞血管,心脏血管狭窄易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狭窄容易发展成脑梗。同时肥胖容易对骨骼、关节造成压力,损伤骨骼关节。肥胖患者还容易出现皮肤病变,褶皱的位置会出现湿疹、皮炎。肥胖还会直接损害心脏器官。

面对高BMI的问题,陈医师认为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饮食限制能量摄入,高油高盐少吃,减少主食,饮食均衡,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碳水。有氧运动消耗热量,无氧运动增肌,两者要互相结合。体重大者要避免损伤关节,可以选择游泳来进行运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心血管内科杨靖教授分享了肥胖伤心的科普知识:肥胖容易忽视,而不被视作疾病,而是被认为是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好的表现。国家卫健委今年10月份颁布肥胖症诊疗指南,呼吁全社会重视肥胖问题。肥胖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损害,第一是心脏负责给全身输送血液,当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心脏负荷加大,长期会导致心肌肥大。第二是脂肪堆积导致脂肪细胞膨胀,血供不足,脂肪细胞会分泌炎症性物质,引起全身炎症水平升高。升高的炎症因子直接伤害血管,长时间的炎症刺激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血栓堵塞。

对于高血脂的问题,杨教授介绍最重要的四项检测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四项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可直接导致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对于糖尿病、肥胖、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应该比正常值更低。如果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需要进一步降得更低。

对于心脏症状的问题,杨教授表示,冬季寒冷天气,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已有高危因素和相关病史的脆弱人群。常见的心脏症状包括心慌、胸闷、胸痛和气短。头部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和眼前发黑,也可能由心脏疾病引起。除此之外,背痛、肩痛和颈部症状也可能是心脏问题。如果发现这些症状,提示心脏功能的异常,应该及时就医咨询,避免耽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科普结束后,由昱和通医疗薛佳总监为大家带来心肺复苏的培训。心肺复苏是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正确的操作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结合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能显著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