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博主发帖称,两个修理工给用户维修了新能源车的电池,竟然被厂家送进去了,理由是没有通过厂家解码私自维修,真的太炸裂了。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就判处了一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以达到“解锁”电池目的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件。
涉事二人从事汽车电路维修工作,有人找到他们想要给动力电池“解锁”,于是二人研究出利用芯片读写器、电脑等工具修改电池管理系统数据的方法,以此来 “解锁”电池,规避车企的数据监控。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危险,受损的电池状态不稳定,犹如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发生自燃。
但二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在网络平台公开揽客,导致车企采集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数据失真,影响了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管。最终,有车企向公安机关报案,二人很快落网。据查证,二人通过上述方式修改了两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数据,违法所得共计5000元。
最终,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判处二人6个月有期徒刑和6个月拘役,缓期执行,同时没收二人违法所得及犯罪工具。
据悉,动力电池的序列号类似于公民的身份证号码,篡改动力电池序列号,相当于直接改变了原有电池的身份信息,这是一种典型的修改数据行为。
- 针对此事,网友们纷纷议论,各抒己见。
我们来看看部分网友的观点和评论:
车企把电池上锁是为了安全,这个没有问题,但是解锁要收一大笔费用,这个就是非法获利。
这法院居然这么判。车是车主的,所谓数据应该由车主决定如何处置,怎么能由厂家决定。人家自己的车,自己想怎么拆就怎么拆。这个判决太荒谬了,居然按计算机信息安全罪来判。
这裁决有争议,要明确物权,这才是关键,这并不是信息安全的问题,适用法律不当,需要重审。至于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要质疑厂家而不是预期性的判断修理厂,对象错误。
如果中国颁布了电池保护法,那就按电池保护法执行。如果没有,车是自己的,有选择谁修理的权利?
厂家三电系统中的关键程序,谁来监督?普遍存在锁容的情况,目的之一是让车尽快报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利益和生命如何保障?三电各子系统应该细分完全独立,关键程序应该开源或统一。
这个案件完全适用法律错误,车企远程监控车主并未得到主认可。属于单方面行为。人家是对车主的车辆进行改造,只要征求车主同意即可,并没有破坏所属权属于车企的计算机系统。
-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汽车的维修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燃油车大多不联网,第三方修理厂对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数据进行修改也不一定违法;但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在于车辆联网,对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数据进行修改涉嫌违法。
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来说,通过非官方途径“解锁”电池虽然可以节省维修费、缩短维修时间,但通过此类篡改电池数据行为“解锁”电池,从而使得故障车辆可以重新上路的行为,极大地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可能严重危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广大网友对上述判罚有些不理解,但是不能改变上述行为违法的事实。正因为是新生事物,因此在这种案例的判决更值得重视,或成为行业内标本性案件,对于司法实践有些借鉴和指导意义。
因此,广大新能源车主们在爱车的电池被锁时,应通过正规途径进行维修,切勿因贪图便宜省事酿成大祸,也不要让修理工成为事件中的违法者和受害者。
对汽车修理行业的相关人员来说,一定要与时俱进,学法懂法,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法行为而不知。
对此,你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