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渠修建及东山水库群建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根据毛泽东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四川人民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水利建设,稳步发展地方经济。
东风渠建设
东风渠原名东山灌溉工程(1966年改为“东风渠”),1951年春,川西行署派水利局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规划,勘察中发现可以从都江堰府河引水,自郫县安靖乡两路口,穿过凤凰山以北,分别灌溉龙泉山前西江河流域及南面芦溪河流域东山丘陵坝区,还可再沿龙泉山西麓,直达双流、彭山、青神岷江左岸,开凿隧洞穿过龙泉山,可灌溉简阳、资阳、沱江以东等地区。
社员修建东风渠龙泉山引水涵洞
涉及龙泉驿区的主要是东风渠一、二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于1956年3月3日动工,仅用了35天时间,于4月8日正式通水,引水流量每秒10立方米,其中北干渠北一支渠流入西河公社,控制灌溉区耕地面积1689亩。东风渠第二期工程开挖土石方631万立方米,浆砌石及混凝土3.60万立方米,投资382.8万元,1956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1957年4月完工,经全面验收试水,4月28日正式通水,主要灌溉石灵、西河、洪河、大面4公社以及龙泉山以西坝区耕地22.14万亩耕地。
东风渠第三至六期及扩建工程于1952年至1971年实施,中途因国内自然灾害停建约6年。东风渠延长南干渠(今西干渠)46公里,继续向南开渠,穿过6274米的龙泉山遂洞,在简阳县罗家河坝分水至简阳沱江以西广大地区,1970年在仁寿县西部引东风渠水修建黑龙滩水库。其后又扩建了总干渠,总长54.3公里,其中龙泉境内长30.7公里。
东风渠工程建设施工场景
1956年至1972年,历经六期工程,工程浩大的东风渠建成,号称“双亿”工程,即投资过亿、投工过亿。东风渠由北向南,引都江堰之水,流经郫县、新都、成都市郊、金堂、龙泉、双流、仁寿,奔向彭山、眉山、青神、井研、简阳、资阳、资中等地,灌地约700万亩。
龙泉驿区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配套工程建设,全区形成了干、支、斗、农、毛渠等纵横交错的水利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东风渠及配套工程全面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全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是改变区情面貌最大的工程。
东山水库群建设
1954年冬,简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水利技术人员,查勘了龙泉山西麓龙泉至洛带的地形地貌,作出了水利建设的初步规划。1955年5月初,四川省水利厅再次派勘测设计人员到现场勘查测量,并确定先修建罗家弯、百工堰、毛家口、山门寺、猫猫沟等5座水库,并命名为“东山水库群”。
茶店公社社员为修建大田水库开山劈石
1956年10月,经请示四川省水利厅研究决定,东山水库群改由国家兴办,并增拨专项经费6万元。1956年11月,简阳县成立东山水库工程委员会,统一指挥龙泉驿、洛带两区5座水库的修建工作,及时组织当地群众投人施工。东山水库群经过精心筹备,在拦河坝高度最低的罗家弯水库先进行试点修建,1956年1月动工,大坝高17米,筑坝土方2.9万立方米,石砌放水涵洞石方212立方米,1957年1月建成蓄水,是龙泉驿区境内第一座水库。其余4座水库也相继于1956年2月开工,1957年春至1958年秋完工。5座水库总土方工程量为38.7万立方米,国家投资现金82.9万元,当地群众投资66.2万个工日,总容水量为714.8万立方米,共占地725亩,搬迁农户141户,能灌溉龙泉山山前至东风渠、东干渠之间的农田22100亩。
黄土公社社员正在修建大同水库
此后,又先后修建了宝狮口、工农、都都桥、大林、大田、葫芦嘴、大坝、鲤鱼、红旗、高洞子、幸福、李家沟、龙泉湖等14座水库。到1992年全区先后兴建水库18座,总容水量达164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48301亩。
1968年修建的红旗水库
东山水库群的建成,解决了龙泉驿区部份耕地的灌溉问题,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来源:四川水利
供稿:东风渠管理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