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有重振朝纲的心,即位以后便重用王安石改革。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何况是变法这般大事,故而北宋庙堂就分为了新旧两党,随着变法的持续,两党之间的明争暗斗日益激烈。
苏轼因为自己的主张,是被化为旧党一派,新党为了打击旧党的气焰,决定对他下手。
元丰二年,调任湖州知州的苏轼照惯例给皇帝上了《湖州谢上表》,此举被新党抓住把柄,断章取义污蔑他讥讽朝廷,他遭了牢狱之灾,这便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此劫苏轼在各方周旋之下保住性命,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朝冗官严重,团练副使只是低微无权俸禄少的可怜的官职。
戴罪之身的苏轼到了黄州,精神和生活方面都陷入困境,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没有足够的俸禄,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计,从小读书的他在百姓的帮助下,亲自在城外东坡开荒种地,“东坡居士” 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为了内心不在流浪,他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着,潜心钻研佛道思想,在哲学的思辨中寻求内心安宁。
黄州的山水田园,当地的百姓烟火,加上他骨子里的坚韧乐观,让他在艰难岁月里顽强扎根,最终熬过人生低谷,重新绽放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后他在黄州越活越潇洒,并且创作出了不少佳作名篇,达到文学创作的高峰,为后世留下无尽精神财富。
元丰四年,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二年,这年冬天当地下了大雪,他便迫不及待地出门赏雪。
此番冬雪美景当然引得他逸兴遄飞,于是挥笔写下一首咏雪诗:《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下雪了,整个世界都是银白一片,雪光耀眼到连马儿都惊到了。诗人兴致不减,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这雪后的美景,率先去踏着积雪游览乾明寺,在台阶前留下一串串脚印。
雪是白色,又是由大量不规则的冰晶组成,因此可以更好地反射光线,这点看过雪的人应该非常清楚。
苏轼这里用了“马亦惊”三个字,足以可见这场雪是有多大多震撼。
雪越大,苏轼越开心,于是一句“我先行”,很好的体会到苏轼那迫不及待的心情。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风中飞舞的雪花吹入寺庙,使得这里仿佛人间仙境般的长春苑,而高悬的明月雨这雪夜相互映衬,让夜晚亮如白昼,整个世界宛如梦幻之都,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长春苑是园林繁茂,芳菲长如三春节的皇帝宫苑,这里指乾明寺,因为雪花的到来,使得寺内也像到了春天,梨花开遍。
后句是描述夜景,由于雪的反射特性使得寺内呈现一派雪月澄静,交相辉映的光景。
纪晓岚评价此诗时,说这两句很俗,我料想是他觉得苏轼落了窠臼,写雪景没有创新,只是一味的效仿先人将雪花比作林花。
这种写法已烂大街了,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都是如此,这使人觉得俗吧!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纯净洁白的雪地,可千万不要被牛羊践踏破坏了这份至纯至净,我还想望着在鸦鹊新晴雪地上嬉戏呢!
不喜牛羊,却鸦鹊,那是因为他觉得鸦鹊穿行林间时必然抖落了枝头的雪,这不仅为寂静的雪后世界增添了生机,也让这雪再次灵活了起来。
这两句尽显苏轼对雪的喜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呵护,因此他意犹未尽,决定今天不走了,要留宿于此。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聆听雪水从屋檐滑落、滴打在竹子上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全身心沉浸在这雪后的静谧与美好之中。
苏轼的经典作品可太多了,这首诗相对而言较为逊色,可不影响它给人带来的治愈感。
苏轼生活困苦、前途迷茫之际,他没有愁眉苦脸、怨天尤人,面对皑皑白雪,他看到的不是寒冷与孤寂,而是大自然馈赠的绝美画卷,虽寒冷却藏着无尽的惊喜等待我们去挖掘。
他像个孩子般欢呼雀跃地踏入雪地,用新奇的目光捕捉每一处美好,从风花雪月中汲取快乐,从鸦鹊的嬉戏中感受生机,从静谧的雪夜之音中找寻心灵的安宁。
苏轼用他的乐观豁达教会我们,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当困境来临,我们可以学学他,放下烦恼,投身自然,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将平淡甚至苦涩的日子过出诗意。
正是因为苏轼有如此的治愈力量,他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对他的喜爱,却从未停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